有大學生問我「想跨領域,但不知如何行動?」
這個同學癥結的點在於,已經有想嘗試的方向,但是受到旁邊的人的意見左右,因此難以下定決心。
大學之前的教育都在「抑制」個人的主觀想法,想嘗試什麼,很多時候需要「師長的認可」,因為你還是未成年,時間和人身是「不自由的」;疊加上「升學主義」,很多人會被要求不要將「有限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嘗試」上。
長期束手束腳之後,反而在擁有「極大自由去嘗試」的大學時期,變得畏手畏腳了。
成年後的世界是,你不是任何人的「傀儡」,你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就能自己做決定、為結果負責。
在你行動之前,你是沒有任何「成績」佐證的,所以其他人也難以評估「你到底可不可以」,因此如果向其他人尋求認可才去做,大概率會「挫折滿滿」。
我在剛開始寫作時,身邊的人也都「深感懷疑」,我通過表述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可,然而後來發現,與其將時間浪費在口舌,不如用行動累積作品,拿成績說話。
因此你如果說你對「某某領域感興趣」,所以想嘗試,是遠遠不夠的。
你過往「做過哪些行動和努力?」,比方說和有關背景的人聊過天,自學相關課程。你必須通過「行動」來獲得認可,才可能「解鎖更多機遇」。
還有一個令人「裹足不前」的原因,是太執著於「標準答案」。太害怕走錯了,浪費時間,繞彎路。
會有這樣的想法,應該是錯誤的把職涯想成「找到一份最滿意的工作,就能從此幸福快樂」。職涯的真實狀態是「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更認識了自己,逐步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每個人只能做「當下認知內」最好的選擇。你想想「十年前的你,和現在思考的東西,能一樣嗎?」
不太可能一樣,因為你吸收了更多知識、看到更多事物,幫助你做更好的選擇。
既然一定會變,那就去享受過程,因為過程才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