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發展|想跨領域,但不知如何行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大學生問我「想跨領域,但不知如何行動?」

這個同學癥結的點在於,已經有想嘗試的方向,但是受到旁邊的人的意見左右,因此難以下定決心。

首先. 你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許可」,才去行動

大學之前的教育都在「抑制」個人的主觀想法,想嘗試什麼,很多時候需要「師長的認可」,因為你還是未成年,時間和人身是「不自由的」;疊加上「升學主義」,很多人會被要求不要將「有限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嘗試」上。

長期束手束腳之後,反而在擁有「極大自由去嘗試」的大學時期,變得畏手畏腳了。

成年後的世界是,你不是任何人的「傀儡」,你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就能自己做決定、為結果負責。


其次. 社會是通過「你的行動」來認可你

在你行動之前,你是沒有任何「成績」佐證的,所以其他人也難以評估「你到底可不可以」,因此如果向其他人尋求認可才去做,大概率會「挫折滿滿」。

我在剛開始寫作時,身邊的人也都「深感懷疑」,我通過表述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可,然而後來發現,與其將時間浪費在口舌,不如用行動累積作品,拿成績說話。

因此你如果說你對「某某領域感興趣」,所以想嘗試,是遠遠不夠的。

你過往「做過哪些行動和努力?」,比方說和有關背景的人聊過天,自學相關課程。你必須通過「行動」來獲得認可,才可能「解鎖更多機遇」。


最後. 職涯發展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最適合你的」答案

還有一個令人「裹足不前」的原因,是太執著於「標準答案」。太害怕走錯了,浪費時間,繞彎路。

會有這樣的想法,應該是錯誤的把職涯想成「找到一份最滿意的工作,就能從此幸福快樂」。職涯的真實狀態是「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更認識了自己,逐步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每個人只能做「當下認知內」最好的選擇。你想想「十年前的你,和現在思考的東西,能一樣嗎?」

不太可能一樣,因為你吸收了更多知識、看到更多事物,幫助你做更好的選擇。

既然一定會變,那就去享受過程,因為過程才是答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了Z世代在職場中的定位問題,尤其是否應該「依賴頭銜來定義自身價值?」。透過對過去職場經歷的反思,作者指出傳統的職場倫理可能導致個人價值的錯誤認知,並提倡重新思考企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人才選擇的標準,以適應現今透明的社會環境。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脫離傳統工作模式後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的懷疑與不安,到如今的自我肯定與持續創作。作者強調裸辭並非只有玩樂,而是一場修行,過程中自我突破與成長的價值。面對快速變化的時代,年輕人需尋找屬於自己的藍海,而新書旨在啟發Z世代勇敢追逐夢想,不必依賴他人的認可。
作者分享了簡報的分類、組成部分和關鍵做法,特別針對企業高管和投資人特質,在有限時間內清晰表達核心信息。文章提供了從思考故事線到製作內容的具體步驟,幫助讀者提升簡報質感。
在當前經濟環境中,工資僅代表過去的努力,真正的市場價值來自於個人的品牌。本文探討了薪資與生活成本上升之間的矛盾,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市場調動能力,以保持在職場中的競爭力。面對不斷增長的內卷現象,僅僅依賴努力是不夠的,明白「如何調動市場」並增強「自身品牌重要性」,才能在未來獲得更多機會與成功。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本文探討了Z世代在職場中的定位問題,尤其是否應該「依賴頭銜來定義自身價值?」。透過對過去職場經歷的反思,作者指出傳統的職場倫理可能導致個人價值的錯誤認知,並提倡重新思考企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人才選擇的標準,以適應現今透明的社會環境。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脫離傳統工作模式後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的懷疑與不安,到如今的自我肯定與持續創作。作者強調裸辭並非只有玩樂,而是一場修行,過程中自我突破與成長的價值。面對快速變化的時代,年輕人需尋找屬於自己的藍海,而新書旨在啟發Z世代勇敢追逐夢想,不必依賴他人的認可。
作者分享了簡報的分類、組成部分和關鍵做法,特別針對企業高管和投資人特質,在有限時間內清晰表達核心信息。文章提供了從思考故事線到製作內容的具體步驟,幫助讀者提升簡報質感。
在當前經濟環境中,工資僅代表過去的努力,真正的市場價值來自於個人的品牌。本文探討了薪資與生活成本上升之間的矛盾,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市場調動能力,以保持在職場中的競爭力。面對不斷增長的內卷現象,僅僅依賴努力是不夠的,明白「如何調動市場」並增強「自身品牌重要性」,才能在未來獲得更多機會與成功。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