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40|如何用縱向與橫向邏輯增強你與不同文化的溝通?

更新於 2024/09/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邏輯,是把語言合理地組織起來。」


「邏輯的重要性,是為了讓“任何人”都能聽懂,並接受我們的方案。」


「假設對方有與你相似的經驗,有相近的思考方式,知識背景,你無須費力解說就能順利傳達自己的主張。」


「然而,假如你與對方是初次見面,對方來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方與你有相反意見,這時候不注意講話的邏輯,對方基本就聽不懂你的方案。」


「將語言合理地組織起來,只有縱向邏輯與橫向邏輯兩種組織方法。」


「縱向邏輯,是任何人都一目瞭然的因果關係:因為A所以B。」


「橫向邏輯,是任何人都一目瞭然的總分關係:A包含B與C。」


「縱向邏輯其實就是演繹法;橫向邏輯其實就是歸納法。」


這段討論,節錄於日本作者高田貴久[1]出版的,


"精準表達:讓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動人心"[2],


引發我對「有邏輯地溝通」的重新思考。


最近受好友朱騏影響,也積極在研究各種圖解的技術,


為了讓寫出來的文章可以傳達到更多人的心理。


而在我將近8年的美國經驗上,


「圖解」真的是能夠跨越文化背景,與不同的人溝通。


在美國留學,不可避免的會與美洲人,歐洲人,亞洲人交流。


實際與不同人對話,你會發現「文化背景」真的決定了對方思考事情的方式,做事的習慣。


這時候,一張圖來輔助溝通,往往比各種表達技巧都還要有效果。


但「圖解」並沒有那麼容易,至少我一開始嘗試時處處遇到困難。


而高田貴久老師在精準表達這本書中提到的「縱向邏輯」以及「橫向邏輯」就很適合當作鍛鍊「圖解」的基礎。


縱向邏輯就是因果關係;橫向邏輯就是總分關係。


因果與總分,其實都是「接續給細節」的技巧:


因果,是「接下來導致什麼事情」;


總分,是「接下來有這些細節」。


如果你靜下心想,其實,語言的功能,就是負責「接下來導致什麼事情」與「接下來有這些細節」事情。


同樣的心態也可以應用在寫作上,


文章就可以很順的持續延展下去。


Reference

[1] https://www.precena.co.jp/instructor/takahisa-takada/

[2] https://www.dedao.cn/ebook/detail?id=rEQKv6PKN7rEo2Gxg96ZjApyMvQVlw5jQj0Xb14PJzDkYaReqd8n5LOmB8d7egBx

avatar-img
52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術寫作對於碩博士生來說,不只是研究成果的呈現,更是證明自己具備學術素養的重要工具。想要在寫作上脫穎而出,不僅要有深厚的知識背景,還要能夠清晰地表達想法。因此,學習如何將好的段落「模板化」,並應用在自己的論文寫作中,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將優秀段落轉化為模板,進一步
現代知識工作者面對資訊海洋,如何有效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我們可以從文獻的探索過程開始入手。文獻探索不僅僅是找到資料,更是理解並整理其中的關聯,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以下介紹幾個提升文獻探索效率的技巧。 ▌從引用中找線索 當你找到一篇核心文獻時,可以利用它的引用資料進一步探索。查看這篇文
1. 過度強調筆記數量,忽略了內在思維的深度: 很多學生會設立每天或每週必須完成多少則筆記的目標,認為這樣可以衡量自己的學習進度。然而,這樣的做法往往只看重數量,而忽略了筆記的核心價值——思維的深化與整理。筆記的目的是幫助你釐清思路、理順觀點,而不是為了單純的數字堆砌。當你過於在意產出的
作為一名研究員,我時常面對需要構思的挑戰。構思,正如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所描述,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想像力運用。而且,構思不僅依賴靈感,它還需要訓練和方法的支持。 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如何透過兩種珍貴的靈感,進行有效的構思,並將它們應用於我的研究工作中。 ▋構思:理順與未知的靈感
對於碩士、博士在學學生來說,研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無論是論文寫作的反覆修改,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符,還是投稿後的拒稿信,這些挑戰往往讓人感到沮喪。但若要真正從這些挫折中成長,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而「對事不對人」的反饋方式,就是一個重要的起點。 ▋對事不對人 研究工作,
「如果X導致M,M又導致Y,那麼M是X到Y之間一個“中介 Mediator”。」 「X到Y不經過M的效應叫做“直接效應”,經過中介M的效應叫"間接效應"。」 「直接效應,是假設中介M不動,看X對Y剩下的效應是多少。」 「間接效應,是指讓中介M變動不讓X變動。」 這段討論,節錄
學術寫作對於碩博士生來說,不只是研究成果的呈現,更是證明自己具備學術素養的重要工具。想要在寫作上脫穎而出,不僅要有深厚的知識背景,還要能夠清晰地表達想法。因此,學習如何將好的段落「模板化」,並應用在自己的論文寫作中,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將優秀段落轉化為模板,進一步
現代知識工作者面對資訊海洋,如何有效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我們可以從文獻的探索過程開始入手。文獻探索不僅僅是找到資料,更是理解並整理其中的關聯,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以下介紹幾個提升文獻探索效率的技巧。 ▌從引用中找線索 當你找到一篇核心文獻時,可以利用它的引用資料進一步探索。查看這篇文
1. 過度強調筆記數量,忽略了內在思維的深度: 很多學生會設立每天或每週必須完成多少則筆記的目標,認為這樣可以衡量自己的學習進度。然而,這樣的做法往往只看重數量,而忽略了筆記的核心價值——思維的深化與整理。筆記的目的是幫助你釐清思路、理順觀點,而不是為了單純的數字堆砌。當你過於在意產出的
作為一名研究員,我時常面對需要構思的挑戰。構思,正如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所描述,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想像力運用。而且,構思不僅依賴靈感,它還需要訓練和方法的支持。 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如何透過兩種珍貴的靈感,進行有效的構思,並將它們應用於我的研究工作中。 ▋構思:理順與未知的靈感
對於碩士、博士在學學生來說,研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無論是論文寫作的反覆修改,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符,還是投稿後的拒稿信,這些挑戰往往讓人感到沮喪。但若要真正從這些挫折中成長,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而「對事不對人」的反饋方式,就是一個重要的起點。 ▋對事不對人 研究工作,
「如果X導致M,M又導致Y,那麼M是X到Y之間一個“中介 Mediator”。」 「X到Y不經過M的效應叫做“直接效應”,經過中介M的效應叫"間接效應"。」 「直接效應,是假設中介M不動,看X對Y剩下的效應是多少。」 「間接效應,是指讓中介M變動不讓X變動。」 這段討論,節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本章說明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兼聽不同理論,並且具有自我反駁的能力。同時提到了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末報告;關於我對語言哲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對於渴望提升溝通和寫作技巧的人來說, 了解論證的本質是關鍵。 論證不僅是一種言論形式, 更是一種藝術, 它影響著我們如何表達和理解爭議性問題。 本文將揭示論證的三大核心關係, 幫助你在任何溝通場合都能更有效地傳達自己的立場。
縱使天生就有邏輯的人,也沒有任何說服力,若只能透過高敏感來讓邏輯展現,並將事情說出來時,看起來就像是預言,而失去邏輯由此開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本章說明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兼聽不同理論,並且具有自我反駁的能力。同時提到了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末報告;關於我對語言哲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對於渴望提升溝通和寫作技巧的人來說, 了解論證的本質是關鍵。 論證不僅是一種言論形式, 更是一種藝術, 它影響著我們如何表達和理解爭議性問題。 本文將揭示論證的三大核心關係, 幫助你在任何溝通場合都能更有效地傳達自己的立場。
縱使天生就有邏輯的人,也沒有任何說服力,若只能透過高敏感來讓邏輯展現,並將事情說出來時,看起來就像是預言,而失去邏輯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