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42|機器學習的類推過程與你的人腦類推有什麼不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類推,是理解事物的原理後,應用在其他地方。」


「類推,是從兩件事物之間找出相似性,並根據其相似點展開推測。」


「類推的思考態度,去問:


01 這個現象背後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02 如何將這件事情在本質上與自己相互結合?


03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抽取出什麼樣的教訓?」


「擅長概念思考的人,也擅於將事物A抽出的本質,應用於事務B上。」


「比喻表現也是一種類推,因為豐富的解釋透過巧表比喻表達,複雜事物以肩擔方式比喻,都能鍛鍊概念化的能力。」


這段討論,節錄於日本作者村山昇[1]出版的"創造思考的技術:運用概念思考,重新定義自己的事業、產品、服務,並銷售出去"[2]的第87頁,


刺激我對「類推思考」的重新審視。


「類推 Analogy」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而類推中所依靠的相似性,其實就是我們深度思考後,


察覺到的某種「模式 Pattern」,


接著想要去應用到另一個情況上。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


「模式辨別 Pattern Recognition」其實是現在熱門的「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的前身。


只是早期的模式辨別技術,要先定義出模式,


接著再從數據中「辨認」這個模式。


這樣的做法有個缺點,就是能找到的模式,


超不出設計方法的人的想像空間。


而機器學習的技術蓬勃以後,


人們不再是去找特定的模式,


而是根據「下游任務 Downstream Task」想達到的目的,


定義好壞的標準,


接著就用一個「通用方法 General Methods」,


加上足夠的「計算 Computation」,


讓機器自己去找到數據中的模式,


而且是去找最適合達成下游任務的那種模式。


人在類推的過程,可以學習,人也是在找自己能理解的模式。


而機器在類推的過程,就是機器學習,機器也在找機器自己能理解的模式,然後把任務做好。


而「詮釋性 Interpretability」方面的研究,


則是人們試圖了解機器做任務找出的模式,


的一門研究方向,會非常有趣。


Reference

[1] https://globis.jp/person_articles/555/

[2]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6983

avatar-img
53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研究需要專注、創新和實際執行的能力,而這些都取決於如何篩選出適合的人才。我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也曾經歷過一段從被忽視到找到自己的價值的時期,這段經歷讓我逐漸理解每個人的長才與安排的重要性。 ▋如何篩選適合做研究的人才? 過去我的老師曾用一個方法來篩選研究人員,就是給一篇論文讓學生閱讀,
1. 只挑選自己完全看得懂的論文來讀: - 很多碩博士生在閱讀論文時,習慣選擇那些內容自己已經熟悉或容易理解的論文,這樣的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進步迅速,但實際上只是強化了已有的知識,而無法真正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這種方式容易造成知識的局限,無法進一步接觸到新領域或前沿研究。 -
1. 將卡片盒筆記法當作最終目的,而不是累積知識的工具: - 許多學生誤以為卡片盒筆記法是研究的「終點」,將重點放在製作精美的筆記上,卻忽略了其實它應該是幫助梳理思路、發現新問題、以及整合知識的「過程工具」。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看清問題之間的關聯性,並引導我們找到解決
許多人在生活中的一大課題是「找工作」。然而,有趣的是,有些人一生中在這方面的經歷卻相對較少。正如我自己,在32歲的年紀,竟然發現自己幾乎沒有真正「找工作」的經驗。 從國中開始,我的學業道路似乎順利得不可思議,而這樣的順利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 最早的轉折
作為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中要同時應對多項任務和指導,建立一套可靠的「工作流」是你能順利完成學位的關鍵。不僅是為了眼前的目標,而是讓你的研究和學習系統能夠持續發展。當我們不再只專注於單一項目的成敗,而是投入於系統的優化,你的研究效率將顯著提升。 ▌目標 VS 系統:研究生的兩種成長模式
人類社會中,優越感似乎無處不在。不論是在學校、職場,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我們總能遇見一些人,仿佛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越感」。然而,這種感覺真的必要嗎?從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中關於「解構」的討論出發,我開始反思這些「優越感小丑」的行為。 ▌打破二元對立,重新審視優越感 解構,簡單來
研究需要專注、創新和實際執行的能力,而這些都取決於如何篩選出適合的人才。我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也曾經歷過一段從被忽視到找到自己的價值的時期,這段經歷讓我逐漸理解每個人的長才與安排的重要性。 ▋如何篩選適合做研究的人才? 過去我的老師曾用一個方法來篩選研究人員,就是給一篇論文讓學生閱讀,
1. 只挑選自己完全看得懂的論文來讀: - 很多碩博士生在閱讀論文時,習慣選擇那些內容自己已經熟悉或容易理解的論文,這樣的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進步迅速,但實際上只是強化了已有的知識,而無法真正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這種方式容易造成知識的局限,無法進一步接觸到新領域或前沿研究。 -
1. 將卡片盒筆記法當作最終目的,而不是累積知識的工具: - 許多學生誤以為卡片盒筆記法是研究的「終點」,將重點放在製作精美的筆記上,卻忽略了其實它應該是幫助梳理思路、發現新問題、以及整合知識的「過程工具」。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看清問題之間的關聯性,並引導我們找到解決
許多人在生活中的一大課題是「找工作」。然而,有趣的是,有些人一生中在這方面的經歷卻相對較少。正如我自己,在32歲的年紀,竟然發現自己幾乎沒有真正「找工作」的經驗。 從國中開始,我的學業道路似乎順利得不可思議,而這樣的順利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 最早的轉折
作為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中要同時應對多項任務和指導,建立一套可靠的「工作流」是你能順利完成學位的關鍵。不僅是為了眼前的目標,而是讓你的研究和學習系統能夠持續發展。當我們不再只專注於單一項目的成敗,而是投入於系統的優化,你的研究效率將顯著提升。 ▌目標 VS 系統:研究生的兩種成長模式
人類社會中,優越感似乎無處不在。不論是在學校、職場,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我們總能遇見一些人,仿佛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越感」。然而,這種感覺真的必要嗎?從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中關於「解構」的討論出發,我開始反思這些「優越感小丑」的行為。 ▌打破二元對立,重新審視優越感 解構,簡單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此篇探討「與支分色為同義」和「與八種支分色為同義」二者的關係來訓練思考反應,透過多做這類的題目可以增進自己的邏輯與給出原因的想法。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判斷兩個法的關係。首先從找同分開始,若無同分則為相違關係。文章詳細說明了四種關係(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論式還原方法,並以紅色和顏色為例,展示了三句關係的辯論過程。辯論中驗證同分、周遍性和俱非三個方面,通過一系列問答來確認兩者的關係。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此篇探討「與支分色為同義」和「與八種支分色為同義」二者的關係來訓練思考反應,透過多做這類的題目可以增進自己的邏輯與給出原因的想法。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判斷兩個法的關係。首先從找同分開始,若無同分則為相違關係。文章詳細說明了四種關係(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論式還原方法,並以紅色和顏色為例,展示了三句關係的辯論過程。辯論中驗證同分、周遍性和俱非三個方面,通過一系列問答來確認兩者的關係。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