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001|研究篩選人才的方法:如何找到適合做研究的夥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研究需要專注、創新和實際執行的能力,而這些都取決於如何篩選出適合的人才。我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也曾經歷過一段從被忽視到找到自己的價值的時期,這段經歷讓我逐漸理解每個人的長才與安排的重要性。

raw-image


▋如何篩選適合做研究的人才?


過去我的老師曾用一個方法來篩選研究人員,就是給一篇論文讓學生閱讀,並觀察他們的反應。一般學生可能只是讀完,然後寫個閱讀心得,但真正具潛力的研究者,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研究構想,並提出如何將這些構想付諸實行的計畫。


這種人通常不僅僅是讀書快,而是能夠從內容中看出問題,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他們有豐富的想法,且這些想法並不是隨口編造,而是基於證據和邏輯。


▋人才分類:牛馬之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學會了根據不同的能力,來分類和安排人才。有人速度快,像馬一樣,適合趕工或快速執行計畫;有人穩定踏實,像牛一樣,適合負責耕耘和深入研究的任務。


當然,也有一些人目前還不具備任何明顯的能力,甚至連「牛馬」的標準都達不到。他們或許跑不快,也無法深入挖掘問題,這樣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導和培養,才能達到應有的水準。


▋達克效應與愚昧山峰


在篩選人才時,我們會遇到一種現象,這就是所謂的**達克效應**。達克效應指出,能力較低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們缺乏自我評估的能力。這種狀況下,這些人可能處於**愚昧山峰**——當他們剛接觸一項新技能或知識時,往往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儘管實際能力還遠遠不足。


這樣的人看起來似乎有很多想法,但這些想法可能缺乏實際的基礎。隨著深入學習,他們的信心會逐漸下降,直到達到一個「絕望谷」的階段,才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不過,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與累積經驗後,他們才有可能重新建立起基於實力的自信,進入「啟蒙高原」。


在篩選人才時,理解達克效應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評估一個人的真實能力,特別是當他們顯得過度自信時,可能需要進一步觀察。


▋面對不會的人:愚昧山峰的挑戰


我也曾經在年輕時,因為什麼都不會,而被直接放棄過。當時的痛苦在於,我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但實際上卻什麼都不會。這正是處在「愚昧山峰」的時期,當時的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來判斷自己的不足,但卻又對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


隨著經驗的累積,我才逐漸理解,真正的學習和成長是如何發生的。每個人都需要有清晰的目標和架構指導,尤其是在年輕時,沒有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的時候,特別容易迷失。


▋總結


在研究中找到適合的人才,不僅僅是看誰聰明、讀書快,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否能提出新穎且可行的研究計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我們要學會如何發掘並妥善安排這些人才。當遇到那些什麼都不會的人,記得給他們更多的耐心和指導,因為他們也曾經是我們的縮影。


avatar-img
53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只挑選自己完全看得懂的論文來讀: - 很多碩博士生在閱讀論文時,習慣選擇那些內容自己已經熟悉或容易理解的論文,這樣的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進步迅速,但實際上只是強化了已有的知識,而無法真正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這種方式容易造成知識的局限,無法進一步接觸到新領域或前沿研究。 -
1. 將卡片盒筆記法當作最終目的,而不是累積知識的工具: - 許多學生誤以為卡片盒筆記法是研究的「終點」,將重點放在製作精美的筆記上,卻忽略了其實它應該是幫助梳理思路、發現新問題、以及整合知識的「過程工具」。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看清問題之間的關聯性,並引導我們找到解決
許多人在生活中的一大課題是「找工作」。然而,有趣的是,有些人一生中在這方面的經歷卻相對較少。正如我自己,在32歲的年紀,竟然發現自己幾乎沒有真正「找工作」的經驗。 從國中開始,我的學業道路似乎順利得不可思議,而這樣的順利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 最早的轉折
作為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中要同時應對多項任務和指導,建立一套可靠的「工作流」是你能順利完成學位的關鍵。不僅是為了眼前的目標,而是讓你的研究和學習系統能夠持續發展。當我們不再只專注於單一項目的成敗,而是投入於系統的優化,你的研究效率將顯著提升。 ▌目標 VS 系統:研究生的兩種成長模式
人類社會中,優越感似乎無處不在。不論是在學校、職場,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我們總能遇見一些人,仿佛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越感」。然而,這種感覺真的必要嗎?從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中關於「解構」的討論出發,我開始反思這些「優越感小丑」的行為。 ▌打破二元對立,重新審視優越感 解構,簡單來
「加盟模式正在成為零售行業主流的經營模式。」 「比起獨立創業,加盟一個大品牌,可以直接得到品牌方的支持,不用太操心設備,貨源,產品,裝修設計,還可以使用品牌方提供的經營管理培訓,甚至派遣店長。」 「林林總總的加盟業態有四種:一次性加盟,管理型加盟,供應鏈型加盟,投資型加盟。」 「一
1. 只挑選自己完全看得懂的論文來讀: - 很多碩博士生在閱讀論文時,習慣選擇那些內容自己已經熟悉或容易理解的論文,這樣的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進步迅速,但實際上只是強化了已有的知識,而無法真正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這種方式容易造成知識的局限,無法進一步接觸到新領域或前沿研究。 -
1. 將卡片盒筆記法當作最終目的,而不是累積知識的工具: - 許多學生誤以為卡片盒筆記法是研究的「終點」,將重點放在製作精美的筆記上,卻忽略了其實它應該是幫助梳理思路、發現新問題、以及整合知識的「過程工具」。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看清問題之間的關聯性,並引導我們找到解決
許多人在生活中的一大課題是「找工作」。然而,有趣的是,有些人一生中在這方面的經歷卻相對較少。正如我自己,在32歲的年紀,竟然發現自己幾乎沒有真正「找工作」的經驗。 從國中開始,我的學業道路似乎順利得不可思議,而這樣的順利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 最早的轉折
作為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中要同時應對多項任務和指導,建立一套可靠的「工作流」是你能順利完成學位的關鍵。不僅是為了眼前的目標,而是讓你的研究和學習系統能夠持續發展。當我們不再只專注於單一項目的成敗,而是投入於系統的優化,你的研究效率將顯著提升。 ▌目標 VS 系統:研究生的兩種成長模式
人類社會中,優越感似乎無處不在。不論是在學校、職場,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我們總能遇見一些人,仿佛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越感」。然而,這種感覺真的必要嗎?從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中關於「解構」的討論出發,我開始反思這些「優越感小丑」的行為。 ▌打破二元對立,重新審視優越感 解構,簡單來
「加盟模式正在成為零售行業主流的經營模式。」 「比起獨立創業,加盟一個大品牌,可以直接得到品牌方的支持,不用太操心設備,貨源,產品,裝修設計,還可以使用品牌方提供的經營管理培訓,甚至派遣店長。」 「林林總總的加盟業態有四種:一次性加盟,管理型加盟,供應鏈型加盟,投資型加盟。」 「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先前到某北部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Thumbnail
夏日豐沛的滋養,盛產畢業生的季節同時也是迎來大學新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社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考量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人都各自有抱有期待的理想狀態,筆者認為找到自己的初衷、足夠的瞭解自己,評量核心價值、定義自己,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先前到某北部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Thumbnail
夏日豐沛的滋養,盛產畢業生的季節同時也是迎來大學新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社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考量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人都各自有抱有期待的理想狀態,筆者認為找到自己的初衷、足夠的瞭解自己,評量核心價值、定義自己,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