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瀏覽而不是被閱讀:關於社群時代的原生文字

被瀏覽而不是被閱讀:關於社群時代的原生文字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被瀏覽而不是被閱讀:關於社群時代的原生文字〉2024-10-04

 

  從某個時間開始,我意識到一種社群時代的、網路原生的書寫或排版形式,已經大規模地取代了我所熟悉的文章體裁。這些文字基本上以「一次換氣」為單位,進行大量的分行。並且會盡可能地使用條列式和小標題,來將文字變成那種可以一口吃掉的千層酥--鬆散而一塊一塊。

 

  對於許多現代的讀者而言,這可能會讓文字變得比較輕薄好讀,但對我來說,卻因為無法在閱讀時同時在視域裡看見文章的前後段落,而感到壓力倍增。

 

 

  比起說那是「文章」,那些文字的安排方式更像是目錄。它們的存在是為了被瀏覽,而不是為了被閱讀。文章的標題是書名,底下每個條列式項目的小標則是書本的章節。

 

  但問題在於,後面並沒有一本書。因此既沒有足夠的篇幅闡述論證,也沒有足夠的空間積累情緒。「我要說三個結論:結論、結論和結論」,如此地成為了又一篇受人喜愛的社群文章。

 

  從抵達更多受眾的效果來說,這種大量換行且大量使用條列式的做法大概是有用的,所以才會愈來愈盛行。就使用方式而言,這些社群文字的使用方式更像是在海報上的、而非書本之中。它們的目標對象是那些如同經過百貨公司櫥窗的潛在顧客,而不是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拿到位子上讀的讀者。

 

  所以事實上,「讀不下去」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對方本來就不打算要你從第一個字一路讀到最後一個字。他們預設了自己的受眾會跳著讀:首先只讀第一時間吸引到你的那個部分,看了之後如果喜歡,才會轉向其他部分。

 

 

  這些話語就這樣飄散在社群網站的頁面上,與人類愈來愈不擅長集中的注意力相得益彰。就快速學習一種知識的角度而言,這或許真的是一種有效率的、速成的方式。但我想,應該不是什麼事都適合追求這種速成。

 

  當我看到一些討論哲學、討論寫作或討論其他應該深刻的主題時,作者也用這種方式表達,那種違和感就會特別強烈。當人們以這樣不利於論證、也不利於創造文學魔幻空間的表達方式,說那些複雜與深刻的事情時,我們如何期待事情不被簡化到不成立的程度呢?

 

  譬如,會把暢銷作家比作現代胡適的人,他口中談的寫作,在我們這種比較老派、跟不上時代的人眼中,說到底是些與寫作的核心毫不相干的東西。但當暢銷書作者、社群小編、廣告文案才是這個時代中「文字變現」的典型職業時,你還想和誰談文學?





延伸閱讀:

〈關於讀實體書,我想要提倡的原因〉

〈書籍文獻之外:個性化卻無法穩固的新時代知識〉

〈「知識的支離破碎」:那些轉生成了網路文章的書中文字〉

〈簡化與快速的時代:偏見的傳承與高效率娛樂〉

〈書的「本丸」:書店的另一種經營與展演模式〉

〈News is in the Bin:過剩的、娛樂的、價值隨機的資訊〉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2會員
85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