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詞」與「致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究竟是「致詞」呢?抑或是「致辭」?

臺灣媒體近日經常都出現「致詞」這個詞,而且還用在非常隆重的場合,實在令人費解!

要是和稀泥的、又或是鄉愿式的,就說兩者都對;而事實上,許多字典,都指致詞亦作致辭,又或指辭典,亦作詞典。

《說文解字》的本義:

詞:意內而言外也。也就是說,透過字符表達內心的意向。例如:字詞、詞彙、詞語…

辭:言語、講話。本義是指按照理據而作出訴訟陳辭、判辭,其後又引申至集會時對眾人說話,例如:開會辭、演講辭、祝頌辭、答謝辭…特別在莊重、正式、隆重的場合、重大的慶典,向會場大眾的講話,這叫作「致辭」。又例如:百辭莫辯、大放厥辭。又例如孟子說: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那麼,是否受到大陸的簡化字影響所至呢?相信不是,因為在陸區的隆重場合,還是沿用「致辞」的。

(寫於2024年10月7日於海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6會員
843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3/25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2025/03/25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2025/03/23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2025/03/23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2025/03/21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2025/03/21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有想過臺語有哪些書寫系統嗎?你認為因為臺語用漢字書寫,就是中文的一部分嗎?本次文章要針對網路上對於臺語書寫系統的一些爭議,進行語言學與歷史的澄清。
Thumbnail
你有想過臺語有哪些書寫系統嗎?你認為因為臺語用漢字書寫,就是中文的一部分嗎?本次文章要針對網路上對於臺語書寫系統的一些爭議,進行語言學與歷史的澄清。
Thumbnail
與人交談在傳遞內容,還是表達情緒? 打開談話節目,YT標題,多數內容是經過情緒掩飾包裝,目的在勾起喜怒哀樂的情緒,情緒會影響理智判斷
Thumbnail
與人交談在傳遞內容,還是表達情緒? 打開談話節目,YT標題,多數內容是經過情緒掩飾包裝,目的在勾起喜怒哀樂的情緒,情緒會影響理智判斷
Thumbnail
  抱歉,該開學許多事物多頭紛雜,所以延遲了複習講義的更新。那我們就開始吧!   
Thumbnail
  抱歉,該開學許多事物多頭紛雜,所以延遲了複習講義的更新。那我們就開始吧!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啟稟聖上,卑職略說撰擬公文前的基本認知,請鈞參。 公文為處理公務案件溝通聯繫的重要工具,溝通意見首重讓對方迅速讀懂,因此文采辭藻非其重點,祇要合乎公文程式,讓大家意見傳達無誤即可,在撰擬前先思考行文原則、原因、依據、目的、立場與布局。
Thumbnail
啟稟聖上,卑職略說撰擬公文前的基本認知,請鈞參。 公文為處理公務案件溝通聯繫的重要工具,溝通意見首重讓對方迅速讀懂,因此文采辭藻非其重點,祇要合乎公文程式,讓大家意見傳達無誤即可,在撰擬前先思考行文原則、原因、依據、目的、立場與布局。
Thumbnail
有些人認為說話只要輕鬆順口就好,我們不也常常夾雜英文、日文甚至韓文在話語之中嗎?有必要對中國用語特別敏感嗎? 但其實謹慎審視中國用語並非針對或是有政治傾向,而是有些中國的詞彙會掩蓋、排擠台灣原有詞彙的意思。
Thumbnail
有些人認為說話只要輕鬆順口就好,我們不也常常夾雜英文、日文甚至韓文在話語之中嗎?有必要對中國用語特別敏感嗎? 但其實謹慎審視中國用語並非針對或是有政治傾向,而是有些中國的詞彙會掩蓋、排擠台灣原有詞彙的意思。
Thumbnail
近年來台劇蓬勃發展,好評者不在少數。然而長期詬病的台詞口條問題仍陰魂不散,尤其是非日常喜劇類更容易遭遇類似麻煩。若深入覺察,會發現類似問題並非單一戲劇的單一現象。其背後所反映乃指向更基底的共通原因,其中主要兩點分別為資訊揭露問題與語言本身框架。 一、資訊揭露問題 台劇台詞很多問題來自於一種「講太明
Thumbnail
近年來台劇蓬勃發展,好評者不在少數。然而長期詬病的台詞口條問題仍陰魂不散,尤其是非日常喜劇類更容易遭遇類似麻煩。若深入覺察,會發現類似問題並非單一戲劇的單一現象。其背後所反映乃指向更基底的共通原因,其中主要兩點分別為資訊揭露問題與語言本身框架。 一、資訊揭露問題 台劇台詞很多問題來自於一種「講太明
Thumbnail
經常在信函開頭看見「敬啟者」三字,許多人只知道「敬啟者」為書信套詞,反正是表示恭敬之意,也就很少去探究其真正的涵義了。因此,許多人對「敬啟者」,便有了想當然耳的錯誤看法。 「敬啟者」的「敬」是「恭敬」,殆無疑義,但「啟」和「者」可就常被弄錯了。
Thumbnail
經常在信函開頭看見「敬啟者」三字,許多人只知道「敬啟者」為書信套詞,反正是表示恭敬之意,也就很少去探究其真正的涵義了。因此,許多人對「敬啟者」,便有了想當然耳的錯誤看法。 「敬啟者」的「敬」是「恭敬」,殆無疑義,但「啟」和「者」可就常被弄錯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