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不可怕,就怕合理化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是否曾遇過這樣的情況:犯了一個錯誤,或是事情沒做好,但你沒有真正承認,而是找了許多藉口來合理化?這些藉口或許能讓你在短期內感到輕鬆,減少壓力,但實際上,這種合理化的行為比錯誤本身更可怕。它不僅會阻礙自我成長,還會讓我們失去從失敗中學習的機會。

案例:為何沒念好書?

回顧過去,許多人對自己「沒念好書」的經歷有很多合理化的理由,例如:

  • 「我沒念好書是因為學校老師不好。」
  • 「那時候家裡的環境不支持學習,我也無能為力。」
  • 「我不是不努力,只是運氣不好,總碰到困難。」

這些藉口似乎很合理,但它們掩蓋了問題的根本,讓我們錯過了反思和改進的機會。這種合理化思維如果延續到職場或人際關係中,可能會讓我們在面對失敗或壓力時,習慣性地逃避責任,從而阻礙個人成長。

raw-image

錯誤 VS. 合理化

錯誤:

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在工作中任務未完成、投資失敗,還是在學業上表現不如預期,錯誤在我們的人生中屢見不鮮。但錯誤並不可怕,因為錯誤背後藏著成長的機會。只要我們能夠承認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就有機會實現自我成長和進步。

合理化:

合理化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反應,當我們面臨錯誤或失敗時,為了減少內心的焦慮或避免自責,我們會為自己找藉口來解釋錯誤的原因。這些理由可能是外部環境、他人的行為,甚至是運氣不佳。這種行為看似無害,但實際上會阻礙我們的成長和學習,讓我們停滯不前。

合理化的陷阱

合理化是一種心理學上的防禦機制,但它也會成為一個陷阱,讓我們無法真正面對錯誤或失敗。以下是合理化可能帶來的幾個心理障礙,以及職場和人際關係中的真實案例:

1. 避免承擔責任

當我們合理化錯誤時,我們會將問題歸咎於外部因素,逃避責任。這讓我們覺得錯誤不在於自己,因此也失去了改進的動力。

  • 職場案例:某位員工未達到預期的業績目標,卻將原因歸咎於「市場不景氣」或「公司資源不足」,而不是反思自己的銷售策略是否有改進的空間。這樣的合理化讓他錯失了自我反省和提升銷售技能的機會。

2. 習慣性逃避

每次犯錯後都找藉口,久而久之,這種合理化行為會讓我們形成逃避責任的習慣。每當遇到挑戰或困難,我們不再尋求改變,而是本能地為自己辯解。

  • 人際關係案例:某人在朋友之間總是遲到,每次都以「交通不方便」或「臨時有事」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這樣的藉口看似無害,但久而久之,他的朋友們開始失去信任,影響了人際關係的質量。

3. 失去學習機會

錯誤原本是成長和學習的好機會,但當我們用合理化掩蓋它時,就錯過了這個過程。我們不再去尋找錯誤的原因,也無法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 職場案例:一位主管未能有效領導團隊完成項目,卻將原因歸咎於「員工不夠給力」或「上層決策不明確」,而非檢討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溝通技巧。這種合理化行為使他無法反思和改進,最終影響了他的領導力發展。

為什麼合理化比錯誤更可怕?

1. 阻礙成長

錯誤本身並不會阻礙成長,反而是我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但合理化會讓我們失去這個機會,因為我們不再反思和尋求解決方案,只是停留在原地,無法進步。

2. 模糊現實

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合理化錯誤時,我們開始相信這些藉口是真實的,逐漸失去對事實的清晰認知。我們不再看到問題的根本,而是讓自己活在自我欺騙的世界裡。

  • 人際關係案例:當某人習慣將自己的社交問題合理化為「別人不夠友善」或「大家不理解我」,他漸漸相信這些理由是真實的。這讓他無法看到自己在人際溝通中的不足,最終使自己與他人越來越疏離。

3. 削弱責任感

合理化讓我們推卸責任,我們開始認為錯誤是外部造成的,而非我們可以控制或改變的結果。這削弱了我們的責任感,使我們失去對自己行為的掌控力。

  • 職場案例:一位主管在團隊業績不佳時,將問題歸咎於「市場環境變化」或「公司政策不當」,而忽略了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否有效。這樣的合理化不僅讓他失去了改進管理方式的機會,也讓他逐漸失去了對團隊的信任和影響力。

你可以「暫不認錯」?

如果你犯了錯,卻還沒準備好承認,這是可以的。你可以「暫時」不認錯,但關鍵是不要合理化。你可以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思考和消化發生的事情,但這並不代表你要為錯誤找藉口或逃避責任。

當你準備好時,回頭面對自己的錯誤,問自己幾個關鍵問題:

  • 我從這個錯誤中學到了什麼?
  • 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我可以怎麼做得更好?
  • 這個錯誤是否源自於我對自己的期望或行動不夠清晰?

這些問題會引導你進行自我反省,從錯誤中汲取經驗,而不是用藉口掩蓋它。

不認錯還有機會,合理化就陷入困局了

犯錯不可怕,暫時不認錯也無妨,只要不合理化,我們仍有機會反思、成長並改進。但一旦合理化,問題就不再是錯誤本身,而是我們被自己編織的藉口困住,無法擺脫。如果不及時停止合理化,錯誤將被掩蓋,真正的成長也將變得遙不可及。
記住:錯誤是可以修正的,而合理化會讓我們陷入停滯,失去自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延伸閱讀:不可怕系列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0會員
328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些人能從錯誤中迅速成長,而另一些人卻陷入逃避責任的循環?本文將深入探討合理化的心理學原理,揭示它如何阻礙自我成長,並提供有效的情緒管理與自我反省技巧,幫助你克服情緒失控,提升心理健康。透過真實案例分析,你將學會如何停止為錯誤找藉口,真正從中學習,實現個人的成長心態與平衡生活。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些人能從錯誤中迅速成長,而另一些人卻陷入逃避責任的循環?本文將深入探討合理化的心理學原理,揭示它如何阻礙自我成長,並提供有效的情緒管理與自我反省技巧,幫助你克服情緒失控,提升心理健康。透過真實案例分析,你將學會如何停止為錯誤找藉口,真正從中學習,實現個人的成長心態與平衡生活。
Thumbnail
JUST DO IT! 花了很多時間,閱讀了許多書籍,就是要捨掉猶豫不決,選擇障礙,想太多,這些種種來耗損我思考的精神,過去,總是羨慕別人的果決力,決斷力。 會有這麼多的猶豫不決,選擇障礙,想太多,來自於害怕,害怕失敗,害怕受傷,害怕做錯。 當這些都不存在的時候,你就不需要再徬徨,猶豫不決。
Thumbnail
JUST DO IT! 花了很多時間,閱讀了許多書籍,就是要捨掉猶豫不決,選擇障礙,想太多,這些種種來耗損我思考的精神,過去,總是羨慕別人的果決力,決斷力。 會有這麼多的猶豫不決,選擇障礙,想太多,來自於害怕,害怕失敗,害怕受傷,害怕做錯。 當這些都不存在的時候,你就不需要再徬徨,猶豫不決。
Thumbnail
很多人犯了錯,會下意識的找「因為誰做了什麼,害我犯錯」,都是因為誰,都是別人的錯,所以我才錯。 「如果不是他怎麼樣,我才不會犯錯」?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不盡然吧! 如果沒有那個人做了什麼事,會犯錯的人還是會犯錯,而且還會再找新的理由,看不見自己犯錯的原因。 無論做錯了什麼,都是自己的錯,因
Thumbnail
很多人犯了錯,會下意識的找「因為誰做了什麼,害我犯錯」,都是因為誰,都是別人的錯,所以我才錯。 「如果不是他怎麼樣,我才不會犯錯」?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不盡然吧! 如果沒有那個人做了什麼事,會犯錯的人還是會犯錯,而且還會再找新的理由,看不見自己犯錯的原因。 無論做錯了什麼,都是自己的錯,因
Thumbnail
失誤,是發現之門。 過去,我曾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犯錯,犯了錯,又自責不已的這樣的過去,對我,對我的身體造成莫大的傷害。 於是乎....我就生病了。 而今,最近....頻頻犯錯的我,也引以為記,小心不犯錯,但卻已經不會過度的自責不已。 錯誤,是讓你發現,原來你在這件事上沒有看到的那部分。
Thumbnail
失誤,是發現之門。 過去,我曾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犯錯,犯了錯,又自責不已的這樣的過去,對我,對我的身體造成莫大的傷害。 於是乎....我就生病了。 而今,最近....頻頻犯錯的我,也引以為記,小心不犯錯,但卻已經不會過度的自責不已。 錯誤,是讓你發現,原來你在這件事上沒有看到的那部分。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犯錯失敗的可能 你我都可能因為某些情境的因素,做出了錯誤的行為。在犯錯後不僅是社會、團體蜂擁而至的批判,就連自己也都會產生厭惡、討厭自己的狀況,可是這些行為,真的對於修補已經發生的錯誤有幫助嗎?對於接下來避免錯誤有幫助嗎?更多時候我認為僅僅是情緒宣洩,抒發完之後對於整體也沒麼幫助,甚至還變得更糟,
Thumbnail
犯錯失敗的可能 你我都可能因為某些情境的因素,做出了錯誤的行為。在犯錯後不僅是社會、團體蜂擁而至的批判,就連自己也都會產生厭惡、討厭自己的狀況,可是這些行為,真的對於修補已經發生的錯誤有幫助嗎?對於接下來避免錯誤有幫助嗎?更多時候我認為僅僅是情緒宣洩,抒發完之後對於整體也沒麼幫助,甚至還變得更糟,
Thumbnail
你是一個樂於學習的人嗎?應該沒有人會大聲說自己是個不愛學習的人,但是假設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想法、或是當我們被告知自己過去的認知是「錯誤」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並擁抱新資訊嗎? 這就是學習。 不管是個人或是組織,要保持不斷成長以及不斷創新,背後所需要具備的能力都是學習的能力
Thumbnail
你是一個樂於學習的人嗎?應該沒有人會大聲說自己是個不愛學習的人,但是假設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想法、或是當我們被告知自己過去的認知是「錯誤」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並擁抱新資訊嗎? 這就是學習。 不管是個人或是組織,要保持不斷成長以及不斷創新,背後所需要具備的能力都是學習的能力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犯錯這件事情。真的需要那麼嚴厲的受到批評嗎?雖然我自己也很戰別人的、戰觀點、戰背後的動機。 害怕犯錯背後的想法是什麼?
Thumbnail
犯錯這件事情。真的需要那麼嚴厲的受到批評嗎?雖然我自己也很戰別人的、戰觀點、戰背後的動機。 害怕犯錯背後的想法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