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ACH領導學
現在的人怎麼那麼難管?問題怎麼那麼多?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要講多少遍?怎麼那麼被動、那麼玻璃心?事情怎麼那麼多,還是處理不完?時間永遠都不夠用。
我想以上的場景,對於曾擔任主管或督導的你一定也是相當熟悉。我回顧自己擔任主管的這幾年,也多有類似以上的情形,把領導與管理混為一談,搞得自己滿是疲憊。COACH領導學作者是陳恆霖,是一位諮商心理博士、心理師、美國認證組織教練,在台灣從事高階主管的專業教練、訓練講師及多年專業督導背景。
以下跟大家分享讀完這本書教我的的3件事:
領導不等於管理
領導者與管理者各有優缺點,非是對立的角色,有時必須扮演領導者,有時扮演管理者角色。當然有諸位學者、執行長對領導者與管理者有不同的先知灼見。
作者認為之間的差異如下表:
- 領導者:願景與使命;未來發展;發掘激勵;效能與創意;整合與變革。
- 管理者:目標、任務;目前處境;培訓使用;產能與績效;計畫與策略。
領導者需具備特質或才能
作者提及領導者需具備以下特質與才能:
- 信仰與信念
- 有大的胸襟、格局、氣度
- 謙沖為懷
- 以身作則
- 領導人、管理事
- 知人(了解人的優勢、發展員工潛能、激勵熱忱與動機)善任(將人擺對位置、讓他做喜歡且擅長的事、使工作上有成就感)
- 擅溝通、協調合作(聽是最不重視,但是最重要的)
- 具備教練式領導能力
教練式領導
安瑟倫.古倫道出用人關鍵:喚醒每個工作者內在能力」,即是教練的目標與精神。每個人都有其與眾不同的能力,你能否看見部屬內在的能力,可能是一位能發展未來的人。身為主管或督導的你,花多少時間在栽培人才,還是考核績效?杜書伍總裁以求才先鋒比喻領導者,並透過教練發展有潛力的人才。包熙迪更是認為能改變公司命運的關鍵核心在人才培育。
所以你是重視短期績效,還是著眼長期發展?你是想扮演人才的抹煞者,還是潛在人才的發掘者?
最後我想說,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教練,因為你仍有自己的盲點、限制是自己不了解的,或者有些潛能是自己沒發現的。領導者好比教練,而教練就像伯樂,但千里馬多,伯樂難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