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工作者,我們害怕許多狀況:工作不愉快、上班不開心,甚至失去動機或覺得工作沒有意義,進而影響心理健康。但主管或許比我們更害怕同仁陷入以下九種情況。
這裡指的是對一位心理健康且稱職的主管來說。
主管其實很容易看出誰比較認真、誰在偷懶,很多時候真的只要瞄上一眼、嗅一下空氣就能發現。
以下幾個角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何主管選擇「不作為」。
A. 時機尚未成熟。
常態性的混需要時間的觀察,身為員工,我們可以用一兩次的行為來斷定一個人,但主管需要更多時間的事證累積,來作為進一步行為的基礎。
調職需有足夠理由說服當事人,資遣則需證明公司有正當理由,才能合理說明這是不得已的最後手段。
以調職為例,需要有空缺的職務,同時也符合這個人的技能專長才能執行,或許目前還沒有這個空缺出現。
以資遣為例,難度更高。
川普的名言 ”You are fired!” 在實務上極為罕見,一來大家會希望人情留一面,二來「混」、「擺爛」都不足以構成開除的要件,因此最常使用的就是合意資遣了。
而既然是「合意」,就必需是雙方同意,這自然需要時間來搜集資料(當成最終的證據,但盡量不使用),並用另外的方式來說服不適任同仁心甘情願地離開我們。
B. 部門、公司費用考量。
當公司轉型、組織變動、公司合併時,也很容易出現同仁突然工作表現不佳的情況,因為工作內容可能有調整、價值觀可能有變動,這時即使是資深的同仁也可能開始擺爛或變得很混了。
資遣費用相當可觀,尤其針對資深同仁。
部門、公司在哪一個時間點比較承受得起這筆費用呢?是要趁淨利大好時執行,還是即使會讓好不容易賺到的錢變成負數也要咬牙執行呢?這是主管需要考量的一個重點。
C. 還有殘餘價值。
我們把單一個工作者切分成不同的技能、不同面向的人格特質來看,可能會發現有一個人他雖然混,但簡單的工作可以如期如質完成,雖然擺爛,但他因為內向,與其他人互動不多,對其他同仁的負面影響不大。
這時,主管可能會選擇忽略這個問題,持續指派他簡單甚至少量的工作。
而這並不代表主管不頭痛,而是用一個適切的方法來面對這個問題,即使問題並沒有被跟本地解決。
所以主管比我們更怕在錯誤的時間點做了錯誤的決定,因為這可能影響到他個人的管理評價,甚至部門或公司的績效。
其實一個稱職的主管,要看下屬的報告、思考看到的邏輯、偶爾還需要查證部分論述,最後再加上有條理且具體的反饋,這樣一連串的動作做下來,需要的時間雖然比寫報告的時間少,但並不會比我們想像的來得輕鬆。
主管需要理解報告書寫或製作的整個脈絡和邏輯,也就是進入到我們的文字或表格裡去,才能讀懂我們寫的內容,而進入後,就要開始反覆觀看並思考邏輯及內容的正確性,一段話、一張圖表反覆琢磨幾分鐘是常有的事。
再來是主管需要做筆記或直接在檔案上加上精確的見解,寫太多被嫌羅嗦,沒看前文就亂寫又代表根本沒有仔細看。
最後要濃縮成有見地的總結,這也是主管的一大挑戰,並非每位主管都有優秀文筆。亂寫出來的文字又怕變成有憑有據的無能證據,你說是吧?
我們不能排除主管真的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也不能排除主管根本沒有想法,但大多時候還需要進一步溝通。
「這句話我不太理解,可以再告訴我多一些嗎?」
「我應該怎麼運用這個方法,可以舉一個例子嗎?」
主管可能比我們更怕指示沒有被清楚理解或完整命中部署的問題,原因是會造成時間的浪費、不斷的內耗。我們的時間和主管同等重要,我們怕聽不懂或不理解,其實希望有所作為的主管肯定更怕。
身為員工,我們可以來想想可以怎麼做,以增加與主管的互動,進而釐清我們心中的疑惑。
人在江湖走,我們一定知道誰是主管/老闆的愛將。成為愛將的原因有太多了,可能是總能把工作做得幾近完美、總能把事攬起來完成,更多是同一所學校畢業、社團、親戚,甚至是鄰居,對吧?
但除非這家公司擺明了就是家族企業,舉凡老婆、小孩、叔公、姨婆都在這家公司擔任要職,否則正常的主管其實也很怕被貼上偏袒的標籤。
職場上不被愛的感覺很容易出現自我放逐的狀況,一但放飛了自我,對自己的要求就降低了。這對自己來說是一件壞事,因為可能影響職涯的發展,那對主管來説呢?其實主管更怕被貼上偏袒的標籤。不信你今天直接去問你的主管是不是偏袒你的一位同事,他絕對回答你「沒有!」。
公司的成立本質在於透過集體力量完成更多事,創造更大格局。部門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偏袒少數幾位下屬,那其他同仁開始放飛,等同於部門實際運作的人數降低了,卻仍佔了編制員額,部門整體的工作效率自然降低。
所以主管很自然害怕出現這樣的狀況,即使特別欣賞某位下屬,主管通常會壓抑自身表現,我們所見的多是『不小心溢出的』現象。
換個角度想,即使是平行的同事,我們也有比較要好和連眼神都不想對到的同事。主管也有,只是礙於主管的身份,表現出來的行為會略有不同罷了。
5. 不適當的批評方式
我們都是認真、上進的工作者,不只是主管的一句話,甚至只是一個表情,都有可能讓我們的一天過得不美麗。因此我們會在意主管對我們說出的言語。
我們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說話方式:
「你怎麼會這樣寫呢?這完全不符合邏輯啊!」
「你怎麼連這麼簡單的事都能做錯?!」
「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把報告給我?」
正常的主管其實也不喜歡。那為什麼主管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做表達呢?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A. 急了。
通常主管上面還有主管,任務上面還有策略。
如果主管在任務一開始的時程上沒有抓好緩衝時間,逾時或沒有達到承諾而被上頭叮得滿頭包,是很容易發生的情況。
我們試想一個情境。
我們急著出國開一場會,前幾天想說時間還早慢慢來,等到清晨要出門前開始慌忙地收拾,因為太緊迫了,打包行李的過程中嘴裡念念有詞,深怕漏了一件衣服,這時突然找不到牙刷,大喊:「老公!我的牙刷呢!」老公說:「早上丟掉了,我看刷毛都開衩了,忘記放一支新的回去。」「不是跟你説我今天要出差!你什麼時候不換偏偏要今天換!到底要跟你講幾次!我今天要出差啊!」
在這個時刻之前,這對佳偶可能還是十大傑出夫妻。
主管在著急的情況下,有可能會露出討人厭的表情,也可能會簡短說出重要但未經修飾的話語。
如果這位主管平常的言行並非如此,有可能他只是急了。被部屬討厭且因而無法執行任務,這是主管害怕的狀況。
B. 心態在角色轉換過程中尚未完成交接。
主管的身份是從部屬轉換而來的,這需要心態的轉變,也需要進行自我覺察,這一篇在這裡:「主管角色初體驗:自我覺察如何幫助你?」。
主管擔任的是幫助團隊成功的領導者,表現出來的言行有可能還是同事對同事一樣。
試想,有時我們對同事說話是不是也很直接,甚至不太客氣?但主管不行,很多時候需要和緩一點,客氣一點。
C. 不會說話。
公司一定是提拔某個專業表現很出色的員工來擔任主管,但你聽過「說話專業」嗎?市場上真的有這門課程「郎祖筠的說話表達課」,這個專業很棒,但我們的主管肯定不是因為這項專業成為了主管。
所以有時真的只是主管不會說話,不知道有什麼更好的方式來做溝通、就算緊急的狀況也不知道如何驅動臉部肌肉的施力來帶出合宜的表情。
這是很多主管常見的議題,但只要不自覺或不在意,很容易就讓部屬厭惡,甚至不願意配合。
D. 對人性沒有更多的研究。
我們討厭被冷嘲熱諷或聽到刻薄的批評,尤其當這些話語來自主管時,我們會訝異並厭惡,原因是我們對主管這個職位有一些既定印象:高度要比我們高、技能要比我們強、知識要比我們富、耐心要比我們多、速度要比我們快、人脈要比我們廣。
主管面對這些超人般的期待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也是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而這些期待的源頭其實就是人性。
主管對於心理學、人資領域的專業知識最好都要略懂略懂,一但略懂,就能理解為什麼部屬有什麼期待,並判斷哪些話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表達,哪些事應該用什麼方法讓部屬知道你不是專家,並請求他的協助。
其實適當的示弱有助於部門的管理和組織的運行,主管的臉皮並不值錢,創造團隊的價值才是王道。
6. 忽視專業培訓
前幾天在Threads上面看到有一位朋友抱怨,公司要求員工導入AI工作,但無論Chat-GPT、Midjourney,都只能用免費版。沒有教育訓練,也不提供到外面上課的費用。身位專業工作者的我們會覺得很扯嗎?一點都不會對吧?因為太多公司都是這樣運作的,主管總是說:
「要學?自己下班去學?」
「網路上不是一堆免費影片嗎?你自己去看一看就會了啦!」
公司寧可花錢辦一堆「感覺你需要」的教育訓練課程,卻連對你日常工作有幫助的工具、課程都不願意投資。你是不是很怒?
外部的課程為什麼會存在?Hahow為何有一堆人搶著上課?其實是內容品質的過濾與學習效率的提升。
主管其實很怕部門同仁效率不佳,但要成就一個任務、與公司策略發展對其,必須提供資源給同仁運用。專業培訓就是提升效率的最佳方法。
這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誕生了很多新的工具,新工作的出現迫使工作者必須趕緊熟悉並運用。在Office套件推出後很長一段時間,台灣公司靠盜版撐了好幾年。現在時代不同了,算力需要連上網路,想要有好的效率又不想付工具和培訓費用,建議主管要肩負起責任,替員工爭取工具及培訓的費用。
7. 不尊重員工時間
「我最怕和他開會,每次開會時間都是兩小時以上,事情都不用做了!」
「誒?都快五點了,任務突然派下來還說下班前要給他,是要搞死人喔!」
「我事情做到一半突然被叫進去,剛剛做的事情要重新再想!」
這些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狀況。
其實你的主管不見得喜歡做這些事。但為什麼還會發生呢?通常是主管沒有事先規劃好任務的路徑、沒有設定節點、一次想講太多事而又沒有事先在腦海中整理好。
專業的主管喜歡讓部屬的工作明確化且可以預期。
不夠明確的任務會增加溝通的成本,甚至讓部屬卡住。不可預期的要求會打亂組織原本的工作安排。主管其實也很怕這兩種狀況,畢竟主管的時間也是時間。
明確告知主管:「我目前有工作正在忙,能否改成明天早上聊呢?」、「能否請你先發Email,等我手上的事告一段落我就回你好嗎?」(威權式管理場域不適用)
而身為主管,尊重同仁時間的同時,其實也在幫自己一個大忙。主管希望與同仁的對話是有意義的、同仁的工作是有效率的,甚至工作環境是愉快的。主管如果能在每一次「召喚」部屬時,先自己理清楚想做什麼、想說什麼,效率其實就增高,也不至於浪費同仁的時間了。
8. 無法解決衝突
職場上的各種衝突無奇不有,主管不理想的常見處理方式有:
A. 作壁上觀,不當一回事的狀況,反正他們自己會處理。
B. 沒有了解完整的事實,就指責其中一方。
C. 直接兩人互相道歉。
夠瞎吧?但主管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簡單說就是主管會怕。
正常人都害怕衝突,主管也是。
主管解決衝突其實並不容易,除了事件本身的釐清之外,同仁心理層面的情緒也必須兼顧。所以必須問一大堆問題,把前因後果整理清楚,甚至需要第三者的觀察協助,所以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上面三個方式了。
稱職主管處理衝突的起手式一定是「及時」介入。
衝突發生時,同仁會怕、主管會怕,大家都怕,甚至會有「看郎在呷米粉,你在喊燒」的情況出現。所以及時處理可以控制傷害範圍,避免火勢繼續蔓延。
衝突的出現也是主管展現能力的絕佳時機。這有點像危機處理,處理得好,很容易獲得同仁更多的信任。
所以主管們雖然怕,但也請好好地處理衝突。
9. 不注重員工壓力和心理健康
我們多半認為主管只在意業績,對同仁的壓力和心理健康不屑一顧。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通常主管發現團隊中有人出現倦怠或離職的徵兆時,就會開始陷入恐慌,為什麼呢?因為工作可能少一個人做了,甚至害怕會有第二個、第三個人出現一樣的狀況,這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士氣和生產裡,怎麼能不慌呢?
但主管即使察覺到這些徵兆,有時候也很難在個人隱私與工作上的處理方式取得平衡。因此在平常就建立適當的私交或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這可以讓主管有多一個角度來「關心」同仁的狀況,我們也不會一聽到主管的詢問,就把整套防空飛彈系統做緊急的啟動。
結語
無論是決策失誤、團隊內耗,還是員工的壓力炸鍋,對主管來說都可能是難以言喻的擔憂。
主管的「怕」,並不只是害怕被主管的主管所責怪,更多的是害怕對整個團隊、甚至是每一位成員造成負面的影響。
但正是這種「怕」,讓主管在面對挑戰時都會更加謹慎,也讓他們願意投入更多心力,去平衡團隊的需求和壓力,用意是確保每個人都能在組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發揮所長。
作為團隊的一員,或許能換個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主管的「怕」是基於責任感與對團隊的重視。
理解了這一點,或許能讓彼此的溝通更加順暢,合作也更加融洽。
畢竟,職場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像管弦樂團一般地共同演奏,彼此都希望能打造一個更穩定、高效的工作環境。
而這份努力,無論是來自上級還是下屬,都值得被看見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