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密集的時代,閱讀是打破階級最有力的武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年開始下定決心斷捨離的時候,閱讀幾本相關的書籍,其中印象很深刻是有位作者提到對於佔空間有一項是例外的,便是書籍。

「因為世界很大,我們不見得能去到每個地方,透過閱讀,可以看到沒看過甚至是這輩子無法體驗的人文風景,感受堆砌的歷史。」

所以對於書籍不要吝嗇空間。



曾經有位長輩在我整理藏書時訕笑說:「書買那麼多沒有用,看過了不會讀第二次,現在網路這麼普遍,很多東西看影片學就好,講真的,這些書沒有什麼價值,拿去二手書店賣換不了多少錢,更不用說秤重賣。閱讀在現在這種年代根本是沒效率又貶值的行為。」

聽完之後我沉默不語,對他露出一個微笑。


為什麼閱讀?不是為了獲取更多知識而已,而是讓生活裡有更多的變量。


知名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一句話:

「如果不能讓你的「潛意識」上升為「有意識」,潛意識就會在你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引導你的一生,成為你的命運!」


Looking is not seeing, and listening is not hearing.


根據科學實驗統計,大多時候,不管你要跟別人說什麼,人腦注意力平均持續的時間大約只有你說話時間的一半

試著從閱讀開始訓練。

閱讀的重要性在於學習到卓越的人如何解讀問題、提出應對答案,看到可以開拓你的眼界思維和格局,不容易陷在人生的偏執及自謬。

「生活需要水,心靈渴望書」,這句話始終烙印在心裏。

閱讀與學習時間是一個人的健身房,否則生活都只是在消耗既有的電量,絲毫沒有充電,無異只是內耗。



用閱讀告別廉價多巴胺


我們以為看見卻忘記注視;以為聽見和傾聽是同義詞。尤其在速食主義盛行的時代,要好好靜下心讀幾頁文章對許多人來說是十足的挑戰。

廉價多巴胺充斥著感官刺激的世界,物質至上的世界帶來不必要的焦慮與麻木。

從閱讀開始吧!


書本對我來說從不是空間的佔用,在我眼裡是種資產,不該是計算折舊率、不需要紙張重量衡量,它所承載的知識份量,遠遠超過你眼中的厚度。

閱讀是一座橋樑,將我從某個座標移轉到另個時區;閱讀如同加速度一樣,咀嚼內化後成為知識,像是速度;一層又一層累積,轉化成位移,而這份位移,是一種進步。

當你閱讀內容愈多,對文字的感受愈強,就能發現更多的機會,看到別人沒注意到的細節;在字裡行間看到更廣的世界,透過他人的眼睛與腳步走過世界。

作者拍攝

作者拍攝




感謝您的閱讀,讓我們擁抱美好的一天🌻 向日葵的花語象徵守護,不畏艱難勇敢飛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追求人生自由的人生實驗室
235會員
491內容數
你好,我是追尋自由的生活哲學家Heibon。 組成元素:20%影劇分享+ 20% 自我成長+ 20%旅遊探險+ 20%閱讀學習+ 20%理財投資。" Don't dream your life but live your dream 💭" 人生實驗現在進行中🎯 ✉️lifexfreexlab@gmail.com
2025/04/28
阿好姨的獨生子文宏和他住在一起,外人看起來是三代同代開心地一起生活,實際上阿好姨重男輕女,更討厭媳婦。 「他根本就是媽寶,之前跟我說想搬出去住,我說,有本事的話沒問題,我不會贊助你喔。結果咧,什麼都不敢提,用膝蓋想都知道在試探我,想說我有多少錢。」 你身邊有媽寶嗎?你印象中的媽寶是怎樣的人呢?
Thumbnail
2025/04/28
阿好姨的獨生子文宏和他住在一起,外人看起來是三代同代開心地一起生活,實際上阿好姨重男輕女,更討厭媳婦。 「他根本就是媽寶,之前跟我說想搬出去住,我說,有本事的話沒問題,我不會贊助你喔。結果咧,什麼都不敢提,用膝蓋想都知道在試探我,想說我有多少錢。」 你身邊有媽寶嗎?你印象中的媽寶是怎樣的人呢?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好嗎?」是Nina打來,語氣中聽得出來有些疲倦,夾雜些不自然的語氣。 「嗯,我就直說好了,方便的話,可以跟你借點錢嗎?」 有些訝異會接到Nina的電話,上次通話時是她開心說著買了房。 沒想到以前聽到的故事情節,就在眼前活生生的上演著,一切是那麼真實又刺心。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好嗎?」是Nina打來,語氣中聽得出來有些疲倦,夾雜些不自然的語氣。 「嗯,我就直說好了,方便的話,可以跟你借點錢嗎?」 有些訝異會接到Nina的電話,上次通話時是她開心說著買了房。 沒想到以前聽到的故事情節,就在眼前活生生的上演著,一切是那麼真實又刺心。
Thumbnail
2025/04/20
裸辭後,職業欄開始填上自由業,生活想當然起了不少變化,該說是另一種嶄新面貌。 以往生活最大快樂大概就是以為自己得到了某樣東西就會變得快樂,像是買東西犒賞自己、吃頓大餐。 我曾經這樣以為,直到看了薪資入帳後,耳邊沒有任何喜悅音效。 「是時候了」,我跟自己說,雖然像賴床掙扎,最終還是必須做決定。
Thumbnail
2025/04/20
裸辭後,職業欄開始填上自由業,生活想當然起了不少變化,該說是另一種嶄新面貌。 以往生活最大快樂大概就是以為自己得到了某樣東西就會變得快樂,像是買東西犒賞自己、吃頓大餐。 我曾經這樣以為,直到看了薪資入帳後,耳邊沒有任何喜悅音效。 「是時候了」,我跟自己說,雖然像賴床掙扎,最終還是必須做決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因為世界很大,我們不見得能去到每個地方,透過閱讀,可以看到沒看過甚至是這輩子無法體驗的人文風景,感受堆砌的歷史。」 曾經有問長輩在我整理藏書時訕笑說:「書沒價值,拿去二手書店賣換不了多少錢,更不用說秤重賣。閱讀在現在這種年代根本是沒效率又貶值的行為。」 聽完之後我沉默不語,對他露出一個微笑。
Thumbnail
「因為世界很大,我們不見得能去到每個地方,透過閱讀,可以看到沒看過甚至是這輩子無法體驗的人文風景,感受堆砌的歷史。」 曾經有問長輩在我整理藏書時訕笑說:「書沒價值,拿去二手書店賣換不了多少錢,更不用說秤重賣。閱讀在現在這種年代根本是沒效率又貶值的行為。」 聽完之後我沉默不語,對他露出一個微笑。
Thumbnail
資訊爆炸時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閱讀? 在這個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我們只需輸入關鍵字,就能輕易找到各種懶人包、短影片,迅速獲取想要的知識。然而,為什麼我們仍然需要閱讀?除了資訊以外,閱讀能帶給我們什麼? ▍📖 「Brain Rot」——資訊過載時代的隱憂 2024年,牛津英語大辭典選出了年度代
Thumbnail
資訊爆炸時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閱讀? 在這個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我們只需輸入關鍵字,就能輕易找到各種懶人包、短影片,迅速獲取想要的知識。然而,為什麼我們仍然需要閱讀?除了資訊以外,閱讀能帶給我們什麼? ▍📖 「Brain Rot」——資訊過載時代的隱憂 2024年,牛津英語大辭典選出了年度代
Thumbnail
時近年底,各家書店與閱讀平台紛紛公布各種暢銷榜,讓人得以一窺如今的閱讀樣貌。 不出所料,名列前矛的,是心靈勵志、商業理財與不知該如何歸類的人氣作家作品。 暢銷排行榜有這些書的出現,其實也不意外,因為時間與金錢所限,大部分人閱讀的,都是最實際可用的書籍。而在這個變動不居的時代,療癒心靈,養飽荷包,
Thumbnail
時近年底,各家書店與閱讀平台紛紛公布各種暢銷榜,讓人得以一窺如今的閱讀樣貌。 不出所料,名列前矛的,是心靈勵志、商業理財與不知該如何歸類的人氣作家作品。 暢銷排行榜有這些書的出現,其實也不意外,因為時間與金錢所限,大部分人閱讀的,都是最實際可用的書籍。而在這個變動不居的時代,療癒心靈,養飽荷包,
Thumbnail
感謝喵喵書評的邀約,有一個平台分享這段時間的讀書感悟
Thumbnail
感謝喵喵書評的邀約,有一個平台分享這段時間的讀書感悟
Thumbnail
曾經參加世界閱讀日的記者會,這是文化部,教育部以及閱讀文化推動協會以及全台灣各縣市圖書館及獨立書店所共同主辦的活動,除了相關的活動之外,還有專門的閱讀網店。 主辦單位希望我上台跟媒體朋友分享我多年來推動親子閱讀的心得。 近年來我們已經把數位閱讀與影像閱讀也當作閱讀的一部分,甚至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閱讀素
Thumbnail
曾經參加世界閱讀日的記者會,這是文化部,教育部以及閱讀文化推動協會以及全台灣各縣市圖書館及獨立書店所共同主辦的活動,除了相關的活動之外,還有專門的閱讀網店。 主辦單位希望我上台跟媒體朋友分享我多年來推動親子閱讀的心得。 近年來我們已經把數位閱讀與影像閱讀也當作閱讀的一部分,甚至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閱讀素
Thumbnail
世界如此廣大,人類如此渺小。但也代表有需多事情等著我們去發掘、去學習,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世界如此廣大,人類如此渺小。但也代表有需多事情等著我們去發掘、去學習,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我們這代人的童年極為貧瘠,身體的飢餓記憶嵌入骨髓,精神追求更是奢談。因種種變故造成的巨大文化斷層,讓我們中的大多數,鮮有機會接觸殘存學識和思想的人,我們的長輩也都帶著創傷後遺症,無法給予我們正向的指導。 唯一能給我們指導的是書,還有一次又一次摔倒再爬起來的經歷。
Thumbnail
我們這代人的童年極為貧瘠,身體的飢餓記憶嵌入骨髓,精神追求更是奢談。因種種變故造成的巨大文化斷層,讓我們中的大多數,鮮有機會接觸殘存學識和思想的人,我們的長輩也都帶著創傷後遺症,無法給予我們正向的指導。 唯一能給我們指導的是書,還有一次又一次摔倒再爬起來的經歷。
Thumbnail
曾幾何時,網路發達,資訊爆炸,對閱讀的渴望也日益降低,忘了有多久,沒有拿起書閱讀、提起筆寫字,疫情來得又急又快,令人措手不及,卻讓我自己再次沉靜、反思,閱讀、寫作,曾經是我的最愛,是否應該重新拾起?
Thumbnail
曾幾何時,網路發達,資訊爆炸,對閱讀的渴望也日益降低,忘了有多久,沒有拿起書閱讀、提起筆寫字,疫情來得又急又快,令人措手不及,卻讓我自己再次沉靜、反思,閱讀、寫作,曾經是我的最愛,是否應該重新拾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