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2022|人生|用思維來影響生理狀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基本資料

原名:本当の自分に出会えば、病気は消えていく

上架:2022年

類型:人生、心靈、思維、疾病治癒

原作:梯谷幸司

出版:方智


簡介

作者認為「疾病,是來自真實自我所傳遞的警訊」。

當我們用真實自我的狀態去生活,能感受到幸福與充實感;反之,身體就會透過疾病來訴說,你要改變生活方式。而怎樣才能找到真實自我狀態?怎樣才能從疾病中擺脫?試著改變動腦方式吧!




觀後感

不可否認,人的心理狀態能夠影響生理狀態,也才會有「病由心生」這詞語的產生。而這本書則在告訴我們用改變思維的方式,來改善身體狀態。


1自我臆斷

沒有什麼事是「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的想法:
如該聽父母的話、幾歲該結婚等。這些自已內心擅自認定的標準,在別人眼裡可能什麼都不是,不只讓自己被束縛,也成了阻止自己前進的障礙。


積極地豎立正面形象:
正因為內心隱藏著「我不夠好、不被愛、不被需要」的自我負面感,才會更積極地付出、貢獻,期待自己被社會接納。有點討好型人格的感覺,當發現自己有這樣的傾向,可以反思看看,究竟是什麼負面感受,造成自己不斷持續這樣的行為。再去進一步探究為什麼自己會產生這樣的負面感受,進而對這想法做改變。


對他人言語的過度解釋:
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相同的一句話,在每個人心中的解釋都不一樣,有人正面看待,有人負面解讀,也有人認為只是陳述事實而已。然而,採取負面解讀的思維,卻傷害自己最深的,要避免自己胡亂猜測,就要先體認到那些額外解讀都是自己「自以為」的想法,並不是真的。


2用內在標準來判斷與決定

在判斷事物、做決定時,多用自己內心的標準做衡量,外界的意見只是僅供參考。別人那樣做是他們的決定,而我自己這樣做是我的決定,有自己的理由,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過度參考他人想法,會容易迷思自我,也容易將他人話語當作批評。


3反思「這段經驗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面臨壞事時,人們總是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之中,無法自拔。

但若換個想法,在「人生只會發生必要的事,只會跟必要的人相遇」的前提之下,自己經歷過的所有事不只是「因為需要才發生」,而是「為了達成目的,特意去選擇的」。


每段經歷都是試圖帶給自己某種體驗或啟發,那這段經驗是要告訴自己什麼事情?用不同的眼界與視角去看待發生的一切。


就像書中案例,有名女讀者跟媽媽處得不太好、時常爭吵,但媽媽年事已高,女子就算有所埋怨,也仍舊細心關照著母親,而在作者的啟發與自我轉念之下,女讀者在照顧媽媽的時候,發現媽媽的遲鈍感是她一直想學習的能力。過度焦慮與太過在乎他人想法都是女子長久以來想改善的缺點,而這段長照歷程就是讓她近距離學習媽媽遲鈍感的機會。觀點改變,埋怨減少,雙方吵架的頻率也因此下降了。


4改變詞彙

你的想法塑造出你的形象與行動,使用的詞彙狀態也影響了大腦的潛意識。


要達成某個結果,禁止用「加油、目標、努力、想做、想要」詞彙:「加油、目標、努力」代表著還在朝終點努力的狀態,大腦會聚焦在這中間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想做、想要」也意味著還沒達成目標;建議用進行式的語句,如「我很幸福、我很健康」等正在實現的詞彙來陳述。


要擺脫現在的狀態或負面的記憶,要用「過去式」詞彙:用過去式的講法陳述,大腦就會將負面的影響力慢慢降低。


5改變記憶

當不好的回憶湧上心頭,本來的好心情也瞬間轉壞。

而要如何降低這些記憶的影響,首先可以用「過去式」來告訴大腦這些事已經是以前的事了。另外,再去試著思考「如果是現在的自己,我會怎樣應對?結果會有什麼好的轉變?」,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改變那些記憶的影響力,也增強自己心靈的抵抗力。




金句

病由心生,意味著疾病會依照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

疾病一直很難痊癒的原因,除了我們將之視為敵人之外,也取決於「不想失去因生病而好不容易到手的東西」。例如,因為生病,父母、伴侶、小孩變得很溫柔。

在人的各種臆斷中,最難解又纏人的說不定是「應該這麼做,不應該那樣」的想法。像是「應該要聽父母的話、要好好遵守約定」等。大部分的臆斷,對本人來說已經成為「自己的規則」。即便對自己以外的人來說無所謂的事,也常會誤解那事萬人必須遵守的「世界準則」。

不管是臆斷還是自我形象,都只是自己對周遭人說的話擅自做出的解釋。僅存在腦中,不是世界的真相,也不是事實、嘗試、規則。

思考從過去到現在,包含生病在內,發生的所有事及遇見的人,對你的人生來說,「是為了學到什麼,或是為了察覺到什麼才存在的?它有什麼意義?」

人生只會發生必要的事,只會跟必要的人相遇。

自己經歷過的所有事不只是「因為需要才發生」,而是「為了達成目的,特意去選擇的。」

即便狀況再怎麼嚴苛,持續自問:「對我來說,它的意義為何?」




類似主題推薦

<已寫評論>

[📚 書-2023] 鈍感力 ★★★☆☆+

[📚 書-2023] 我可能錯了 ★★★★☆

[📚 書-2022]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

[📚 書-2022] 人生4千個禮拜 ★★★☆☆+

[📚 書-2018]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

[📚 書-2017] 把想要的人生找回來 ★★★★☆

[📚 書-2014] 被討厭的勇氣 ★★★★☆


[🎞️ 電影-2023] 我是千尋 ★★★★☆

[🎞️ 電影-2021] 世界上最爛的人 ★★★☆☆

[🎞️ 電影-2018] 日日是好日 ★★★☆☆+

[🎬 韓劇-2023]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




文末

感謝閱讀。如果喜歡這類心得文,歡迎追蹤,採雙週更模式,周三晚上9點更新。



avatar-img
17會員
106內容數
在書籍、影劇、動畫之間體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光放映室 的其他內容
書中內容分為三個章節,分別是「個人習慣、組織習慣、社會習慣」。透過科學家們對「習慣」二十多年的研究、上百篇論文、與企業主的訪談等分析,講述習慣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行為、消費、選擇與企業採取的行銷策略。
作者們提出一年12週的時間規劃術,幫助許多企業、CEO們、一般民眾改善他們的人生。透過12週的週期循環,將目標的時間縮短,專注規劃每週任務,並把握每一天認真地去執行,使得人們有更高的效率與效能,加速願景的實現。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是瑞典最暢銷的心靈書。26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是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的財務長之際,毅然決然地順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一切,前往泰國當森林僧侶。在世界各地度過17年的僧人生涯,結識許多懷抱人生智慧的前輩們。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花費3年時間寫作,結合自身經驗、觀察與學習,透過分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面向,學會什麼是溝通?怎麼說比較好?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書中內容分為三個章節,分別是「個人習慣、組織習慣、社會習慣」。透過科學家們對「習慣」二十多年的研究、上百篇論文、與企業主的訪談等分析,講述習慣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行為、消費、選擇與企業採取的行銷策略。
作者們提出一年12週的時間規劃術,幫助許多企業、CEO們、一般民眾改善他們的人生。透過12週的週期循環,將目標的時間縮短,專注規劃每週任務,並把握每一天認真地去執行,使得人們有更高的效率與效能,加速願景的實現。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是瑞典最暢銷的心靈書。26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是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的財務長之際,毅然決然地順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一切,前往泰國當森林僧侶。在世界各地度過17年的僧人生涯,結識許多懷抱人生智慧的前輩們。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花費3年時間寫作,結合自身經驗、觀察與學習,透過分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面向,學會什麼是溝通?怎麼說比較好?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曾經是健康寶寶的我,2023年下半年卻因心理壓力而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在出國前夕感冒中標。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情緒對身體的影響,並開始尋求改善方法。透過運動、家族排列等靈性道具方式,逐漸找回自我價值感,也重新建立了身心健康的平衡。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這幾年我非常重視自己的情緒,因為我認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以及舒適度,因此,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真的太重要了,尤其今年感覺又是特別忙碌的時期,更是要好好關照情緒啊。
這是一篇關於寂寞可以如何透過心志的選擇而被治癒。對於治癒可能與一般大眾的理解不同,甚至衝突,但他試圖解答了這種反人性的方式是如何達成奇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是如何從情緒糾結到自我覺察的轉變,並提供了對於人生觀察的深刻見解。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以及透過反省自己和觀察宇宙法則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通過具體例子展示了心理狀態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並分享了香港心聆舉辦的活動以及心理健康支援服務。文中呼籲人們重視心理健康,並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曾經是健康寶寶的我,2023年下半年卻因心理壓力而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在出國前夕感冒中標。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情緒對身體的影響,並開始尋求改善方法。透過運動、家族排列等靈性道具方式,逐漸找回自我價值感,也重新建立了身心健康的平衡。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這幾年我非常重視自己的情緒,因為我認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以及舒適度,因此,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真的太重要了,尤其今年感覺又是特別忙碌的時期,更是要好好關照情緒啊。
這是一篇關於寂寞可以如何透過心志的選擇而被治癒。對於治癒可能與一般大眾的理解不同,甚至衝突,但他試圖解答了這種反人性的方式是如何達成奇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是如何從情緒糾結到自我覺察的轉變,並提供了對於人生觀察的深刻見解。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以及透過反省自己和觀察宇宙法則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通過具體例子展示了心理狀態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並分享了香港心聆舉辦的活動以及心理健康支援服務。文中呼籲人們重視心理健康,並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