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在苦痛的舒適區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跟小矮人一樣大隻的貓咪

跟小矮人一樣大隻的貓咪


舒適區顧名思義應該要爽爽的,那為什麼現在到處有人說要跨越舒適區?我們可以這麼說,所謂的「舒適區」其實指的就是可預測的「安全區」,因為可預測,所以安全,因為安全,所以舒適。

為了這個安全,我們可以妥協很多,可以讓步很多,可以犧牲很多,可以痛苦很多,因為我們有個目的,確保安全,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人,寧可待在痛苦的舒適區,就是不願意去試試看未知的部分,比如離不開的渣男,放不下的家人,丟不掉的事業等等。

你我的身邊一定都有這一類的人,身旁的人都不明白為什麼不停損,但男女主角就是努力的要撐起怎麼也放不下。我想起了過去在課程中的某位學員,長得很漂亮,能力很強,不論是家庭或是工作,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沒有什麼難得倒他的。

老實說,他也很享受這樣的成就感,雖然嘴巴上老是嚷嚷著好累要休息,情緒上也真的被激怒了,但就是停不下來,妙的是即便自己忙完有個一點空擋,家人或同事也會出包要他救火,而他也會完美救火,直到最後身體承受不住,垮了,才讓他停下腳步思考:「這真的是我要的人生嗎?」

我們也見過某些聖母情節的情人:「他以前不振作,是因為還不認識我。」、「我要陪著他走出自己的低潮期。」聖母情節的爸媽:「我為孩子犧牲所有。」、「我是一個為家庭奉獻一切的妻子。」、「我這麼做都是為了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諸如此類的說詞,我們都很熟悉。不只本人願意如此犧牲,社會也給予極大的鼓勵。

為什麼呢?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上天不可能平白無故給予我們好運,所有的美好一定要通過苦難才是珍貴值得的。甚至那個奉獻的、努力的、負責的,正是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人格面具,如果目標達成了,那我的價值就不見了。

將生命停留在苦痛之中,除了害怕未知,因而停留在熟悉的痛苦中之外,也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苦痛不是過程,而是目標啊!不論是什麼原因,都是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一個尋求安全感,一個尋求價值感。

再次回到權威議題,也許人們把權力交出去,是因為我們相信受苦乃是為了創造美好將來,但將美好太快或太容易到來,又會讓人懷疑這份美好的真實度,所以…人們繼續變創造苦痛來磨練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rga Ahida
6會員
35內容數
這裏就是神話、神秘學、心理學,對靈性與生活的結合
Marga Ahida的其他內容
2024/12/28
對這本書進行第二次的探討,我想,無我是一個很多人都覺得很高大尚的境界,也有人把它視為人生目標,希望自己最終能夠到達這樣沒有邊界,沒有二元的境界。
Thumbnail
2024/12/28
對這本書進行第二次的探討,我想,無我是一個很多人都覺得很高大尚的境界,也有人把它視為人生目標,希望自己最終能夠到達這樣沒有邊界,沒有二元的境界。
Thumbnail
2024/12/28
【語言背後的內心糾結】 在改變語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面對一種內心的抗拒,這種抗拒與「自戀」密切相關。心理學中的「自戀」指的是我們對「我是對的」的執著,這種信念雖然提供了一種表面的安全感,卻可能成為成長的障礙。
Thumbnail
2024/12/28
【語言背後的內心糾結】 在改變語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面對一種內心的抗拒,這種抗拒與「自戀」密切相關。心理學中的「自戀」指的是我們對「我是對的」的執著,這種信念雖然提供了一種表面的安全感,卻可能成為成長的障礙。
Thumbnail
2024/12/28
【語言的積極轉化】 語言是心靈的鏡子,也是行動的指引。當你學會運用積極的語言模式,人生的方向將因此改變。心理學研究表明,重複的正向語言能強化內心信念,進而引導行動,最終改變現實。
Thumbnail
2024/12/28
【語言的積極轉化】 語言是心靈的鏡子,也是行動的指引。當你學會運用積極的語言模式,人生的方向將因此改變。心理學研究表明,重複的正向語言能強化內心信念,進而引導行動,最終改變現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舒適圈」的議題,重新詮釋舒適圈的意義。作者認為,舒適圈並非阻礙成長的負面因素,而是可以擴展的個人空間,讓我們在其中找到自我信任、自尊心和自信心。文章並比較了「舒適圈」、「自滿圈」和「生存圈」三種人生狀態,說明如何在舒適圈中創造豐盛人生,以及如何避免在生存圈中迷失自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舒適圈」的議題,重新詮釋舒適圈的意義。作者認為,舒適圈並非阻礙成長的負面因素,而是可以擴展的個人空間,讓我們在其中找到自我信任、自尊心和自信心。文章並比較了「舒適圈」、「自滿圈」和「生存圈」三種人生狀態,說明如何在舒適圈中創造豐盛人生,以及如何避免在生存圈中迷失自我。
Thumbnail
熟悉的舒適圈常被誤認為安全感,但其實只是對改變的逃避。主管如果過度掌控團隊,容易導致員工士氣低落、創造力下降,反而陷入「越抓越失控」的惡性循環。真正的安全感來自適應變化的能力,而非依賴熟悉模式。改變雖難,但唯有突破舒適圈,才能迎來真正的穩定與成長!
Thumbnail
熟悉的舒適圈常被誤認為安全感,但其實只是對改變的逃避。主管如果過度掌控團隊,容易導致員工士氣低落、創造力下降,反而陷入「越抓越失控」的惡性循環。真正的安全感來自適應變化的能力,而非依賴熟悉模式。改變雖難,但唯有突破舒適圈,才能迎來真正的穩定與成長!
Thumbnail
舒適區顧名思義應該要爽爽的,那為什麼現在到處有人說要跨越舒適區?我們可以這麼說,所謂的「舒適區」其實指的就是可預測的「安全區」,因為可預測,所以安全,因為安全,所以舒適。 為了這個安全,我們可以妥協很多,可以讓步很多,可以犧牲很多,可以痛苦很多,因為我們有個目的,確保安全,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人
Thumbnail
舒適區顧名思義應該要爽爽的,那為什麼現在到處有人說要跨越舒適區?我們可以這麼說,所謂的「舒適區」其實指的就是可預測的「安全區」,因為可預測,所以安全,因為安全,所以舒適。 為了這個安全,我們可以妥協很多,可以讓步很多,可以犧牲很多,可以痛苦很多,因為我們有個目的,確保安全,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人
Thumbnail
安全感,是一種很虛無又確切的感覺。但很多人卻是靠消耗幸福的方式去經營幸福,這樣真的是獲得安全感了嗎?
Thumbnail
安全感,是一種很虛無又確切的感覺。但很多人卻是靠消耗幸福的方式去經營幸福,這樣真的是獲得安全感了嗎?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最近在想「舒適區」這個概念。主流往往鼓勵大家跳脫舒適區。我就覺得這觀點怪裡怪氣。
Thumbnail
最近在想「舒適區」這個概念。主流往往鼓勵大家跳脫舒適區。我就覺得這觀點怪裡怪氣。
Thumbnail
「這種沒安全感的源頭,也包含對自己的沒自信」、「大多數人都沒有安全感,只是每個人的深淵模樣不同,畫面也不同」
Thumbnail
「這種沒安全感的源頭,也包含對自己的沒自信」、「大多數人都沒有安全感,只是每個人的深淵模樣不同,畫面也不同」
Thumbnail
那一天,剛好看到一則推文,標示出來了舒適圈跟潛力區的概念,讓我回想到關於舒適圈,過去我花了蠻長一段時間去理解這個議題。然後我才發現,其實跳脫舒適圈並不適用大多數的人。
Thumbnail
那一天,剛好看到一則推文,標示出來了舒適圈跟潛力區的概念,讓我回想到關於舒適圈,過去我花了蠻長一段時間去理解這個議題。然後我才發現,其實跳脫舒適圈並不適用大多數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