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高中紀錄-數學老師養成記-課中分班分組教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情提要

教學輔導教師篇中提到透過學習共同體的操作,我們看到學生間的互相交流、學生自己的主動對答案、思考,這些都是課堂中最美的風景之一,但是,也因為這樣的操作看到了其他的問題,學生間的落差太大,導致討論無法展開,如何讓學習狀況不穩定的學生也能夠進入學習狀態,是這次想要嘗試解決的問題。

課中分兩班兩組教學-以47屆國中生於二年級時期

105學年度第二學期,也是到蘭嶼高中服務的第二個學期,藉由前一學期的授課經驗,已經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數學科教師們與教務處討論過後,我們決定將學生依學習狀況分成兩班兩組。

分組上課時,嘉玲老師(前文的教學輔導教師)和我吃盡苦頭,有時候共備了一個晚上,在上課時卻是在處理學生的上課情緒,遲遲無法進入教學內容,這樣的事情幾乎每次上課都會發生,非常的辛苦,因此,就算採用學習共同體,學生如果無法完成預習課本內容,這樣的教學策略並不具太大的效果。

雖然如此,但還是有部分學生,可以適時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時候觀察到學生分組還可以再依據學生的學習意願區分,學生之間才不會互相影響,也因為有這樣的想法,開始翻閱資料,了解有關於兩班三組的操作方式,我們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學習意願將分組的標準設定如下。

兩班三組的分組標準(A)

A組的學生基礎能力及學習意願都較為穩定,在課中採用學習共同體的方式授課,老師在課中觀察每個組別的討論情況,適時提出進階思考的題目讓學生發想。

兩班三組的分組標準(B)

B組的學生雖然基礎能力不穩定但是學習意願較C組學生高,在課中採用分組教學,老師先講解今日課程內容,再讓學生們利用分組討論的機會,刺激思考,若是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有地方卡住,先嘗試由同學講解,若是沒有則暫停分組討論,由老師講解後再讓學生討論。

兩班三組的分組標準(C)

C組的學生由於基礎能力及學習意願較不穩定,課堂中採用講述式的方式,由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的情境,並在課中規劃較多的數學活動,嘗試讓學生看見實體的數學所呈現的樣貌。

課中分兩班三組教學-以48屆國中生於二年級時期

106學年度,在蘭嶼高中的第二年,有了前一學期分組的經驗,這次我們嘗試了兩班三組,分組的準則如上所列,我任教於C組,如何和學生對話,看到學生的亮點是主要的課題。

在這個時候,數學的學科知識幾乎擺放在一旁,取而代之的是和學生對話,也是在這時候接觸到薩提爾,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學生願意對話,理解學生的情緒背後的原因,創造出對話的可能性。

由於薩提爾的對話實踐僅能由書本網路影片中略知一二,只能把握大原則去嘗試,因此也在校內的相關會議中建議輔導室能夠安排相關的教師增能研習。

學生的學習教材是最麻煩的,要先找到目前國中端的教學進度所需要的先備知識,會用到國中或國小的哪一個階段的能力,因為我並沒有國小數學課程的相關經驗,在這部分必須要不斷的去均一教育平台觀看國小端的教材,實在是很花時間,也自嘲,高中數學代理老師,教國中生數學,上國小的課程,這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事實。

我是如何引起學習動機呢?透過數學奠基活動引起學習動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學生藉由實際的操作,知道基本概念,再從學生的概念出發,接續到教材內容,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藉由實體物的輔助,讓學生看見數學式子背後要傳遞的概念。

藉由打洞器了解對稱的概念

藉由打洞器了解對稱的概念

在兩班三組的模式下,學生很容易陷入一種思考,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如其他組別的同學,而加強自我放棄的心態,這時候需要讓學生理解分組教學的原因,一步一步的鼓勵學生往前學習,遇到挫折不放棄,並從學生的亮點給予正向鼓勵,才是最重要的。

課中分兩班三組教學-以47屆國中生於三年級時期

106學年度,任教的班級是去年的國二學生,在這次之前已經有兩班兩組的經驗,升上國三後,再度嘗試兩班三組。

根據去年的觀察,發現該組學生的特質是,學生對於課本教材無法適應,若是動手操作的教學活動,學生會因為好奇而嘗試。

因為注意到這部分,在課程規劃的時候,特別設計較多的數學活動,舉例來說,達悟族的傳統圖騰船眼,就是圓形構成的,波浪的圖騰則是三角形,藉由生活中出現的幾何圖形讓學生跟課本內容產生關聯,接著,再利用課本內的知識,尺規作圖等方式讓學生嘗試製作屬於自己的圖騰,讓學生動手做數學,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方式。

只用圓形模仿logo設計

只用圓形模仿logo設計

在這樣分組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已經在學習軌道上了,但是新學期開始,由於成績進步,學生會進行組別的調整,因此當學生換組以後,接著會遇到適應新教材、新教法、新老師的問題,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

如果因為換組而產生不適應的現象,那在每一年的數學科老師都不一樣的情況下,學生勢必也會面臨到一樣的問題,而這或許也是學生無法有穩定的學習表現原因之一。

個人想法

106學年能夠順利嘗試兩班三組實在是很難得的機會,蘭嶼高中過去總是在快開學還在招聘老師,106學年因為與另一位數學代理教師決定繼續留校(還是要經過一招、二招、三招,並參與代理教師甄試)加上第三位數學代理教師也很順利找到,兩班三組才能順利進行。

兩班三組辛苦的地方有很多,從第一線的教師來說,要如何與學習成就較低的學生相處、適當調整教材…等,這些都很考驗教師的耐心與智慧,加上新聘的老師不論是代理教師或是正式教師,對於在蘭嶼的生活與工作的心理狀態都需要時間調適,因此,即便數學科有策略上的調整,實際上操作仍有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從行政端來看度來說,要另外規劃空間給第三班使用、課表的彈性會被限制,配課要調整,以符合教師授課時數…等額外的負擔需要行政人員協助處理,對於行政工作繁雜的行政人員來說,會額外產生不少的負擔。

參考資料

教育部 兩班三組適性教學計畫概念影片

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北市兩班三組教學模式

兩班三組,拉起基本學力

推特鳥商標設計師發文揭理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蘭嶼紀錄
2會員
19內容數
提供與蘭嶼相關的資訊,主要以蘭嶼高中服務的紀錄為主
蘭嶼紀錄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在蘭嶼高中擔任數學教師期間,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字計算能力,在夜自習時間導入garam遊戲,並提供教學和工具,讓學生可以自行完成挑戰,教師則扮演觀察者的角色,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並協助調整難度。
Thumbnail
2025/02/02
在蘭嶼高中擔任數學教師期間,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字計算能力,在夜自習時間導入garam遊戲,並提供教學和工具,讓學生可以自行完成挑戰,教師則扮演觀察者的角色,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並協助調整難度。
Thumbnail
2024/12/02
總結在蘭嶼高中教學前兩年的經歷,分享我在蘭嶼高中數學科代理時自我增能的過程。 透過不同的教學策略、社群、夥伴合作,教師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學科知識,還能在教學上創造更有趣的內容。 參與教師研習或是與夥伴共備,持續性的專業發展,希望這些經驗能夠幫助更多未來有志前往蘭嶼高中服務的教師。
Thumbnail
2024/12/02
總結在蘭嶼高中教學前兩年的經歷,分享我在蘭嶼高中數學科代理時自我增能的過程。 透過不同的教學策略、社群、夥伴合作,教師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學科知識,還能在教學上創造更有趣的內容。 參與教師研習或是與夥伴共備,持續性的專業發展,希望這些經驗能夠幫助更多未來有志前往蘭嶼高中服務的教師。
Thumbnail
2024/11/28
本文說明高一升高二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面臨的挑戰,教師如何透過整合餐旅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如何將數學應用於實際的餐旅課程中,例如烘焙成本計算和材料比例,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這樣的跨領域教學策略不僅促進了學生的數學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餐旅業的瞭解。
Thumbnail
2024/11/28
本文說明高一升高二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面臨的挑戰,教師如何透過整合餐旅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如何將數學應用於實際的餐旅課程中,例如烘焙成本計算和材料比例,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這樣的跨領域教學策略不僅促進了學生的數學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餐旅業的瞭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討106學年度高一學生存在學習落差,使得講授式教學未能有效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故透過分組教學及學習共同體盼望改善現狀,但最終效果有限。 透過分組教學搭配均一教育平台,使學生能夠根據不同模式進行學習,最終提升整體學習成效。 教師在面對規模較大的班級在教學方法調整的必要性,強調個別差異化教學的重要性。
Thumbnail
討106學年度高一學生存在學習落差,使得講授式教學未能有效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故透過分組教學及學習共同體盼望改善現狀,但最終效果有限。 透過分組教學搭配均一教育平台,使學生能夠根據不同模式進行學習,最終提升整體學習成效。 教師在面對規模較大的班級在教學方法調整的必要性,強調個別差異化教學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分享教師在教學中所遇到的挑戰與策略,並針對不同基礎能力和學習意願的學生,透過兩班三組制定相對應的教學計畫,以期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數學能力。教學經驗上,透過數學活動,使學生能理解抽象概念,並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信心。
Thumbnail
本文分享教師在教學中所遇到的挑戰與策略,並針對不同基礎能力和學習意願的學生,透過兩班三組制定相對應的教學計畫,以期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數學能力。教學經驗上,透過數學活動,使學生能理解抽象概念,並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信心。
Thumbnail
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究竟會有哪些影響呢?
Thumbnail
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究竟會有哪些影響呢?
Thumbnail
身為老師,我認為最難的地方在於不讓學生對學習反感、甚至有機會能熱愛學習的「情意」方面,是無法量化但又至關重要的,教育成不成功,往往在於學生是否能在往後人生樂於學習。 這學期前期,由於繪畫課在課程安排上與國英數稍微不同,沒有明確的進度,我便嘗試將自學素養帶進課程中。
Thumbnail
身為老師,我認為最難的地方在於不讓學生對學習反感、甚至有機會能熱愛學習的「情意」方面,是無法量化但又至關重要的,教育成不成功,往往在於學生是否能在往後人生樂於學習。 這學期前期,由於繪畫課在課程安排上與國英數稍微不同,沒有明確的進度,我便嘗試將自學素養帶進課程中。
Thumbnail
究竟是職業的倦怠,還是自己的不成熟。身為一個菜鳥教師,我仍然在找尋通往自己理想的那條路。
Thumbnail
究竟是職業的倦怠,還是自己的不成熟。身為一個菜鳥教師,我仍然在找尋通往自己理想的那條路。
Thumbnail
昨晚員工旅遊回來,接到一通夥伴的電話,問我明天能不能進辦?(因為我週五通常不會進辦啊!) 當然問:「要做啥?」 夥伴:「我們邀約到數位實驗高中的師生,要採訪他們,了解他們用我們最新的高中數理動畫的心得等等。」 我聽到馬上一口答應了,因為我一直很好奇這些學生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對我們開發的教學影片又有
Thumbnail
昨晚員工旅遊回來,接到一通夥伴的電話,問我明天能不能進辦?(因為我週五通常不會進辦啊!) 當然問:「要做啥?」 夥伴:「我們邀約到數位實驗高中的師生,要採訪他們,了解他們用我們最新的高中數理動畫的心得等等。」 我聽到馬上一口答應了,因為我一直很好奇這些學生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對我們開發的教學影片又有
Thumbnail
連續開了四年的高三閱讀國寫選修,自己在課堂上也大致都以讀寫作為核心來設計課程,前前後後嘗試跟摸索了四、五年,每一年都有不同的調整,到今年更有系統,也更完整的呈現了閱讀寫作課程的樣子。 但其實從前幾年開始,我在帶自己班上學生閱讀國寫,也同時在高三選修上閱讀國寫,這過程中,內心常有一些困惑。 閱讀寫作之
Thumbnail
連續開了四年的高三閱讀國寫選修,自己在課堂上也大致都以讀寫作為核心來設計課程,前前後後嘗試跟摸索了四、五年,每一年都有不同的調整,到今年更有系統,也更完整的呈現了閱讀寫作課程的樣子。 但其實從前幾年開始,我在帶自己班上學生閱讀國寫,也同時在高三選修上閱讀國寫,這過程中,內心常有一些困惑。 閱讀寫作之
Thumbnail
特別企劃中教育系列的最後一篇我想跟大家討論班級經營與教學法。這兩個東西彼此互有牽連,更與教師、學生特質有著交互的影響。這邊我想分享我自己曾經做過的幾種上課模式,希望大家可以參考並試試看我的方法,如果能夠創新或提出建議也歡迎一起來交流。
Thumbnail
特別企劃中教育系列的最後一篇我想跟大家討論班級經營與教學法。這兩個東西彼此互有牽連,更與教師、學生特質有著交互的影響。這邊我想分享我自己曾經做過的幾種上課模式,希望大家可以參考並試試看我的方法,如果能夠創新或提出建議也歡迎一起來交流。
Thumbnail
關於上課這檔事...我想介紹在面對不同人數的學生時的我的上課方式外,還想跟大家分享我平常在上課時常用的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當作參考,日後有機會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喔!
Thumbnail
關於上課這檔事...我想介紹在面對不同人數的學生時的我的上課方式外,還想跟大家分享我平常在上課時常用的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當作參考,日後有機會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