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上第一次正式的東西方交流,可以從蒙古人於十三世紀起建立跨越歐亞的蒙古帝國說起,日本、朝鮮/韓國、中國、中亞諸國、烏克蘭、俄羅斯、波斯/伊斯蘭阿拔斯王朝、鄂圖曼土耳其、印度、東南亞、東歐的波蘭與匈牙利等國,因為蒙古超長距離的遠征,以及蒙古人之後陸續建立的政權,第一次同時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儘管在羅馬帝國的時代,羅馬帝國與遙遠東方的漢帝國已有零星的交流,或是在唐帝國的時代也曾與伊斯蘭阿拔斯王朝有過零星的衝突,但是讓東西方正式開啟商業與文化上的交流,就是從蒙古西征開始。
被刻意遺忘的世界帝國:《興亡的世界史—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
蒙古西征的交流模式,就是先以武力上的征服打開序幕,接著再以被征服的廣大土地串連起商業網路,產生物流與金流,藉以創造帝國源源不絕的財富。當時主要物流與金流的重點,來自於遠距離貿易所產生的龐大商業利益,以歐洲無法種植的胡椒為例,經過漫長的海路與陸路,從東南亞輾轉運到歐洲之後,竟然與黃金等價!因為全世界各地區的差異,得以創造不同面貌的物產;而讓這些物產流通於世界所創造的財富,成為後來的世界各國發展與追逐的目標,這也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以及後來由歐洲開啟的帝國主義時代。
歐洲走下神壇之後:《興亡的世界史:歐洲霸權的光和影──「近代」的形成與舊秩序的終結》讀後感
以武力征服為起手式的商業貿易,自古以來就是帝國的命脈,蒙古帝國不過是繼承了歷史上的羅馬帝國、伊斯蘭帝國、唐帝國的發展軌跡。沒有武力作為基礎,這些商業與文化上的交流就不可能發生;而武力與商業的共生關係,到今天還是支撐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在超級大國美國的全球佈武之下所維持的商業網路,就是目前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得以和平進行跨國商業活動的重要基礎。
盲目的和平主義者會以為只要放下武器就會得到和平,但是驗證歷史上古往今來的實例,唯有拿起武器才能開創和平的局勢。國際間的對等談判,也是在武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一個國防薄弱門戶洞開的國家,對方只要隨便派支小軍隊就可以全滅了,誰還會跟你在談判桌前慢慢談?所以即使是相對和平的現代,世界各國還是會維持國防的力量,不是為了侵略,而是為了澆熄侵略者的野心。
現代的戰爭型態越來越複雜,在傳統的戰爭型態之外,又多了網路戰、資訊戰、認知作戰/輿論戰/心理戰…等等,以此定義而言,目前台灣與中國已處於全面開戰的狀態,中國的國台辦與台灣的藍白政黨立場一致的詭異情勢,與俄烏戰爭前烏克蘭境內親俄人士與俄羅斯互相唱和的情況完全一致。甚至連藍白合,都是在中國的國台辦的「期待」之下產生的,國台辦連「對民進黨形成有效監督、有力制衡,才不負民意期待」這種話都講出來了:
要讓台灣維持現在的繁榮與進步,維持武力是絕對免不了的必要之惡,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明示了武力與商業密不可分的關係,讓武力成為商業的後盾,才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
從蒙古帝國開始全面繁榮的國際貿易,其背後的推力,來自於世界各地物產的流通。以大航海時代開始,各國東印度公司的進口商品來看,東南亞的胡椒、丁香、肉桂、肉豆蔻,印度的棉織品,中國的茶葉、瓷器與絲綢,非洲的咖啡等等,都是國際上的熱門商品。因為這些豐富的物產廣受世人的喜愛,讓國際貿易成為高利潤的生意,吸引了世界各國以舉國之力紛紛投入,世界各國的交流日趨頻繁,世界史也從此展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