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期間,德國的納粹黨對猶太人趕盡殺絕的殘酷手段,震驚了全世界。對於納粹就算瀕臨敗戰也不放棄殘殺猶太人的執著,這種純然的惡意,到今天還是令人不寒而慄。
從世界史的足跡來分析其源由,大約可以從十字軍東征後的伊比利半島收復失地運動,基督教國家與伊斯蘭國家實力的消長講起:失去伊斯蘭保護的猶太人,在伊比利半島面臨了改信基督教的命運,而在改信之後因為還是維持不吃豬肉的習俗,在不斷的被懷疑信仰的忠誠度、甚至被宗教裁判所判決有罪的不利情勢下,基督教國家對猶太人的仇視越來越強烈;再加上大航海時代之後,各國逐漸形成民族國家,對於當時沒有自己國家的猶太人來說,又是一個更嚴苛的打擊。
新舊帝國的對決與糾纏:《興亡的世界史—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從安地斯社會的轉變,看兩個帝國的共生與訣別》讀後感
猶太人會被納粹德國特別針對的原因,來自於當時德國挑戰英美諸國的策略。要德國國民去仇視同樣信仰新教的英美國民,有相當的難度;但是要德國國民去仇視信仰異教、掌握英美經濟命脈、本來就備受歧視的猶太人,就理直氣壯多了。攻打同盟國,就等於在征討猶太人,如此完美的假想敵,讓猶太人成了納粹德國無情的政治宣傳下,毫無抵抗能力的犧牲者。
在二戰終戰八十年的今天,不同的宗教信仰仍然是引發戰爭的最佳導火線,戰後在以色列建國的猶太人,與六百年前在伊比利半島保護他們的伊斯蘭教徒,持續著停不下來的流血衝突。受益於國際同情得以建國的以色列,如果想在中東建立和平與秩序,以目前絕對強大的武力,建立讓不同宗教、不同種族的人得以安居樂業的國際秩序,應該才是以色列的猶太教徒應該追求的正義,不該讓巴勒斯坦人陷入二戰前的猶太人無家可歸的悲慘處境。
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的兩次鴉片戰爭,以現代的觀點來分析,就是不折不扣的貿易戰:因為大量購買中國茶葉所造成的巨大貿易逆差,讓英國不得不向中國強力推銷以壓榨殖民地印度所生產的低成本鴉片來平衡財政。這種讓現代中南美毒梟望塵莫及的國家級毒品出口,成為帝國主義時代最令人驚嘆的暗黑歷史。
從清帝國到現代中國的大轉彎:《興亡的世界史: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被摧毀的圓明園,直到今天還以斷井頹垣的慘狀,讓現代中國人咬牙切齒的憑弔,一代傳過一代的復仇火焰,煉成了現代的戰狼中國,在十九世紀的英國人眼中野蠻無文明的中國人,在二十一世紀以超乎想像的升級版野蠻無文明來回應英國人的歧視;以經濟發展後所得到的資源,張牙舞爪的擾亂現有的國際情勢,在二十一世紀效法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不顧一切手段要擴張自己的利益。
這樣令人不安的發展,問題就出在國與國之間的轉型正義從來就沒有得到伸張,二戰後軸心國的德國與日本的官員均受到審判與處罰,但是十九世紀以來因為帝國主義國家(大部分為同盟國國家)的擴張而受到傷害的國家與民族,都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霉。日本之所以走向帝國主義之路,不也是在受到帝國主義的威脅之下,自衛過當的行為嗎?這樣的不甘與怨恨,並不會因為時間拉長而消失,戰後國際上的政經情勢,讓舊有受到政治壓迫的國家與民族,轉而承受這些大國經濟上的壓迫,因此國與國之間的新仇舊恨,就這樣沒完沒了的繼續下去。
在世界史多元開放的時代,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來解決當今世界的問題;以這樣的智慧為基礎,可以讓國與國之間的磨擦,尋求更合理的方法來化解。現代中國要向英國追討轉型正義,還是要回到國際上的法理原則,像是從圓明園被英國搶走的文物、被英國強制推銷的鴉片金額…等等,都是可以量化並具體求償的項目。不過也不要忽略在中國被殘殺的英國官員與人民,只強調自己受害的一面,一昧的要別人對自己下跪道歉,就只是被仇恨蒙蔽的野蠻人,不會有人同情的。
所謂的文明衝突論,先天上假設了不同文明之間本來就有無可跨越的鴻溝,也暗示了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中華文明等文明之間產生衝突的必然性。這樣的理論,基本上只適用於民族國家興起後的現代世界,事實上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各文明區的互動極為有限,就算十四世紀的帖木兒帝國很想攻打明帝國,遙遠的地理距離也讓這樣的衝突無法進行。
在大航海時代打破文明圈之間的地理限制以後,以及民族國家興起後加速了世界上各族群的正面衝突,才造成了文明衝突論所描述的各文明圈大亂鬥的現象,而這樣的現象也不過是數百年前剛發生的新事件,並不是自古以來的普遍現象。可惜在西方中心論的誤導下,文明衝突論成了現代國家的基本常識,更成為分裂國家與民族的原動力。
在現代的印度社會,印度教族群與伊斯蘭族群衝突不斷的遠因,來自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被重新建構的印度歷史。受限於英國基於本身利益所採取的觀點,英國人把蒙兀兒帝國時期,視為印度人民受伊斯蘭教徒壓迫的時期;而英國將印度納入大英帝國的版圖,則是解救印度人民的正義之舉。這樣一刀兩斷的二分法,幻化出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純淨的古印度教傳統」,否定了在印度次大陸上,由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共同創造並互相影響的文化,吠陀思想與古蘭經思想本來就有互通之處。在英國分化兩族群以謀求自身利益的殖民統治下,兩個陣營漸漸把這樣的二分法內化為基本原則,成為印度獨立後撕裂社會的地獄之火,雄雄燃燒至今。
大英帝國衰亡史:《興亡的世界史:大英帝國的經驗——喪失美洲,帝國的認同危機與社會蛻變》讀後感
印度人民受到英國殖民統治的永久性傷害,就是這個讓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勢同水火的二分法史觀。這個完全與事實不符的史觀,是英國對印度下的緊箍咒,只要這個緊箍咒持續存在,印度社會的內部衝突就不會有停止的一天(種姓制度也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被強化的概念)。如果要執行國與國之間的轉型正義,印度必須要先扭轉被英國誤導的這個不合理的史觀,然後英國也該為他們分化印度族群的殖民統治鄭重道歉,就像英國在反省黑奴貿易所做的轉型正義一樣。
在二戰後對猶太人的補償,以及在德國進行的轉型正義,可說是國與國之間的轉型正義的最佳範例。只是這樣的轉型正義,並不存在於被同盟國國家傷害的國家或民族,像是同盟國的成員中華民國接管台灣初期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就要等到台灣在1987年解嚴後才有遲到的道歉與補償。前面提到的中英鴉片戰爭、印度經歷的英國殖民統治,統統都是嚴重影響現代國際社會的歷史傷口,沒有好好處理的話,恐怕會流膿惡化,並且養出由被害者轉為加害者的流氓國家,例如中國或是北韓。
人類就是那種會背負著過去歷史往下走的動物,不釐清過往歷史中應該負責任的人事物,過去就永遠不會過去,而是成為夢魘,不停的折磨著現在的自己。透過研讀世界史,我們可以用更超然的態度來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以國際共通的法理原則,把責任歸給需要負責的個人或是團體。只有當國與國之間的轉型正義得到伸張之後,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世界和平,這應該是投入世界史的人們,心中的最大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