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與中風風險:個人化中風預防新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心房顫動與中風風險:個人化中風預防新策略

一、 心房顫動與中風的關係

🔴 **心房顫動(AFib)**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類型,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 🔵 預計到 2050 年,美國心房顫動患者將超過 1500 萬人
  • 🔵 40 歲的成年人,活到 80 歲時,有 25% 至 33% 的機率會罹患心房顫動。
  • 🔵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 3 到 5 倍,且多為嚴重的 腦中風

二、 現行中風預防方法的局限性

🔴 目前,不論心房顫動發作頻率或中風風險高低,所有患者都採用 相同 的抗凝血劑量和療程。

  • 🔵 即使透過電燒灼術或藥物治療,也無法 完全 根治心房顫動。
  • 🔵 許多患者的 心房顫動沒有症狀,因此無法單憑患者的描述判斷是否需要繼續抗凝血治療。
  • 🔵 目前仍無法確定心房顫動發作與中風發生的 時間關聯性
  • 🔵 抗凝血劑 會增加出血風險,且需長期服用,造成患者經濟和生活上的負擔。

三、 "Pill-in-Pocket" 個人化中風預防策略

🔴 目標: 針對 低風險 心房顫動患者(例如:CHADS-VASc 評分較低,且透過生活方式調整或介入治療後,心房顫動發作頻率降低的患者),提供 個人化 的中風預防方案。

🔵 方法:

  1. 停止 常規口服抗凝血劑。
  2. 使用 穿戴式裝置 持續監測心律。
  3. 當偵測到 持續數小時 的心房顫動發作時,患者 立即服用 預先開立的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DOAC),持續 30 天,然後 停止 服用。
  • 🟢 DOAC 的 起效時間2 到 4 小時
  • 🟢 穿戴式裝置可 即時 提醒患者心房顫動發作,並透過簡訊、電話等方式提醒患者 服用藥物

四、 REACT-AF 研究

🔴 目的: 驗證 "Pill-in-Pocket" 策略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設計: 隨機對照試驗,將 5350 名 符合條件的患者隨機分配至 兩組

  1. 持續服用 DOAC 組
  2. 智慧手錶監測組(Pill-in-Pocket 組)
  • 🟢 研究將在 85 個 美國醫療機構進行,預計追蹤 3 到 5 年
  • 🟢 主要評估指標為 缺血性中風、動脈栓塞和全因死亡率

五、 REACT-AF 研究的意義

🔴 驗證心房顫動與中風的因果關係: 如果患者在沒有心房顫動的情況下仍然發生中風,則可能存在其他心肌病變。

🔵 降低抗凝血劑的副作用: 縮短抗凝血劑的服用時間,可降低出血風險。

🟢 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減少抗凝血劑的服用時間,可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並提升生活品質。

🟢 推動數位醫療的發展: 智慧手錶等穿戴式裝置,可望在疾病偵測和管理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脂蛋白(a) 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脂蛋白(a) 的重要性 🔴 脂蛋白(a) (Lp(a))是心血管疾病 (CVD) 的獨立且具因果關係的危險因子。傳統流行病學、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 (GWAS) 和孟德爾隨機化研究都明確顯示了這一點。 Lp(a) 與低密度脂蛋白 (LDL) 🔵 Lp(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新式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一、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病因與影響 🔴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 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導致血液逆流回左心室。 🔵 病因: 主動脈根部擴張、先天性二尖瓣、膠原血管疾病、心內膜炎、主動脈剝離和外傷。 🔵 影響: 長期未治療會導致心肌功能障礙、
肥厚型心肌病新療法:Mavacamten 一、 什麼是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 🔴 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 是一種以心室壁增厚為特徵的疾病,會導致心臟血液流動受阻。 二、 現有療法 🔵 對於有症狀的患者,一線治療方案是 β受體阻斷劑。 🔵 如果患者對β受體阻斷劑不耐受或有禁忌症,可以使用
重新認識主動脈瓣狹窄:急性瓣膜症候群的提出與應用 TCT 2024 會議上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重新審視了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簡稱AS) 患者在接受主動脈瓣置換術(Aortic Valve Replacement,簡稱AVR) 前的臨床表現,並提出了一個新的疾病分類:急性瓣膜
老年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減法」智慧 前言 🟢 全球心房顫動 (AF) 病例快速增加,尤其是在老年人口中。 非維生素 K 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 (NOAC) 🔴 與華法林相比,NOACs 能顯著降低中風或全身性栓塞、全因死亡率和顱內出血發生率。 🔵 不同的 NOACs 在主要出血方面表現
突破性可穿戴設備:心臟衰竭管理新利器 一、心臟衰竭:及早監測,防患未然 🟢 心臟衰竭患者的肺動脈壓力會在症狀出現前數週開始升高。 🔴 若能及時發現壓力變化,就能採取措施控制病情,避免惡化甚至住院。 二、植入式監測系統:有效但有局限 🔵 目前已有植入式設備可監測心臟壓力,例如 2
脂蛋白(a) 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脂蛋白(a) 的重要性 🔴 脂蛋白(a) (Lp(a))是心血管疾病 (CVD) 的獨立且具因果關係的危險因子。傳統流行病學、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 (GWAS) 和孟德爾隨機化研究都明確顯示了這一點。 Lp(a) 與低密度脂蛋白 (LDL) 🔵 Lp(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新式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一、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病因與影響 🔴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 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導致血液逆流回左心室。 🔵 病因: 主動脈根部擴張、先天性二尖瓣、膠原血管疾病、心內膜炎、主動脈剝離和外傷。 🔵 影響: 長期未治療會導致心肌功能障礙、
肥厚型心肌病新療法:Mavacamten 一、 什麼是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 🔴 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 是一種以心室壁增厚為特徵的疾病,會導致心臟血液流動受阻。 二、 現有療法 🔵 對於有症狀的患者,一線治療方案是 β受體阻斷劑。 🔵 如果患者對β受體阻斷劑不耐受或有禁忌症,可以使用
重新認識主動脈瓣狹窄:急性瓣膜症候群的提出與應用 TCT 2024 會議上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重新審視了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簡稱AS) 患者在接受主動脈瓣置換術(Aortic Valve Replacement,簡稱AVR) 前的臨床表現,並提出了一個新的疾病分類:急性瓣膜
老年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減法」智慧 前言 🟢 全球心房顫動 (AF) 病例快速增加,尤其是在老年人口中。 非維生素 K 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 (NOAC) 🔴 與華法林相比,NOACs 能顯著降低中風或全身性栓塞、全因死亡率和顱內出血發生率。 🔵 不同的 NOACs 在主要出血方面表現
突破性可穿戴設備:心臟衰竭管理新利器 一、心臟衰竭:及早監測,防患未然 🟢 心臟衰竭患者的肺動脈壓力會在症狀出現前數週開始升高。 🔴 若能及時發現壓力變化,就能採取措施控制病情,避免惡化甚至住院。 二、植入式監測系統:有效但有局限 🔵 目前已有植入式設備可監測心臟壓力,例如 2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夫訓練講座|超高齡社會必讀!從主動預防到全面提升心肺適能的全方位行動指南】✨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的演變,我們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研究警示,若不及早重視「老化衰落」和「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課題,未來我們所面臨的醫療負擔和社會成本,將比想像中更為沉重。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本文列舉老年人常見的幾種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關節炎等,並提供健康管理建議,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定期檢查等,可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並延緩疾病發生風險。如果中和一帶的朋友有任何銀髮照護相關需求,歡迎洽詢「欣亞長期照顧事業」
心房顫動與中風風險:個人化中風預防新策略 一、 心房顫動與中風的關係 🔴 **心房顫動(AFib)**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類型,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 預計到 2050 年,美國心房顫動患者將超過 1500 萬人。 🔵 40 歲的成年人,活到 80 歲時,有 25% 至 33% 的機率會
周邊動脈疾病(PAD)診療指南最新進展(2024) 流行病學與健康差距 🔴 主要影響: 美國4000萬以上人口受影響 種族差異顯著: 一般人群:1/5風險 黑人族群:1/3風險,截肢風險高出77% 風險因素識別 🔵 主要風險放大因素: 年齡>65歲 糖尿病 吸菸 慢性腎病
心臟衰竭預防需要多方面策略,包括生活方式改善、疾病管理和新興治療方法的應用。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共病的增加,HFpEF的風險可能上升,需要更多針對性的預防策略。
根據美國心臟衰竭學會的報告,心臟衰竭在美國的發病率正顯著上升,預計到2050年將有1140萬人受影響。年輕人和少數族裔群體特別脆弱,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不同地區的心臟衰竭發病率存在差異,且其經濟負擔也在逐年加重。專家呼籲社會應採取行動,提升意識、改善護理可及性,並確保所有人擁有公平的醫療機會
Thumbnail
約每十萬人會有 50 至 100 個發生心因性猝死 最重要的疾病因子:第一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是擴張型心肌病變,第三是肥厚型心肌病變性
Thumbnail
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 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 死亡推助器。 得COVID19 後“易重症”的潛在疾病: 1.高血壓(20%) 2.糖尿病(10%) 3.心臟病(8%) 4.慢性肺病(3%) 如果和完全沒有潛在疾病患者比較,最容易發生重病的排名是: 1.心臟病,【4.1
Thumbnail
近幾年,心臟疾病發病趨勢呈現增長趨勢,一旦心臟出現問題,整體身體都會受到牽連。想要保持身體健康,定期進行全面心臟檢查必不可少。那麼全面的心臟檢查有哪些相關的專案呢?在哪裡能預約全面心臟檢查服務?下面一起來看看 心臟血管疾病檢查 心臟血管疾病對生命的威脅非常大,僅次於癌症。若是日常出現胸悶、胸痛、左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熬夜、應酬、通宵工作經常發生,偶爾出現胸悶、胸痛或者是左手發麻的情況,多以為是休息不好,殊不知,這很有可能是心臟血管疾病的徵兆。大多數人對心臟血管疾病沒有足夠的認知,但事實上,其對於生命的威脅僅次於癌症。因此,很有必要定期進行心臟健康檢查,以提早預防或治療心臟血管疾病。 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夫訓練講座|超高齡社會必讀!從主動預防到全面提升心肺適能的全方位行動指南】✨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的演變,我們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研究警示,若不及早重視「老化衰落」和「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課題,未來我們所面臨的醫療負擔和社會成本,將比想像中更為沉重。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本文列舉老年人常見的幾種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關節炎等,並提供健康管理建議,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定期檢查等,可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並延緩疾病發生風險。如果中和一帶的朋友有任何銀髮照護相關需求,歡迎洽詢「欣亞長期照顧事業」
心房顫動與中風風險:個人化中風預防新策略 一、 心房顫動與中風的關係 🔴 **心房顫動(AFib)**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類型,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 預計到 2050 年,美國心房顫動患者將超過 1500 萬人。 🔵 40 歲的成年人,活到 80 歲時,有 25% 至 33% 的機率會
周邊動脈疾病(PAD)診療指南最新進展(2024) 流行病學與健康差距 🔴 主要影響: 美國4000萬以上人口受影響 種族差異顯著: 一般人群:1/5風險 黑人族群:1/3風險,截肢風險高出77% 風險因素識別 🔵 主要風險放大因素: 年齡>65歲 糖尿病 吸菸 慢性腎病
心臟衰竭預防需要多方面策略,包括生活方式改善、疾病管理和新興治療方法的應用。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共病的增加,HFpEF的風險可能上升,需要更多針對性的預防策略。
根據美國心臟衰竭學會的報告,心臟衰竭在美國的發病率正顯著上升,預計到2050年將有1140萬人受影響。年輕人和少數族裔群體特別脆弱,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不同地區的心臟衰竭發病率存在差異,且其經濟負擔也在逐年加重。專家呼籲社會應採取行動,提升意識、改善護理可及性,並確保所有人擁有公平的醫療機會
Thumbnail
約每十萬人會有 50 至 100 個發生心因性猝死 最重要的疾病因子:第一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是擴張型心肌病變,第三是肥厚型心肌病變性
Thumbnail
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 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 死亡推助器。 得COVID19 後“易重症”的潛在疾病: 1.高血壓(20%) 2.糖尿病(10%) 3.心臟病(8%) 4.慢性肺病(3%) 如果和完全沒有潛在疾病患者比較,最容易發生重病的排名是: 1.心臟病,【4.1
Thumbnail
近幾年,心臟疾病發病趨勢呈現增長趨勢,一旦心臟出現問題,整體身體都會受到牽連。想要保持身體健康,定期進行全面心臟檢查必不可少。那麼全面的心臟檢查有哪些相關的專案呢?在哪裡能預約全面心臟檢查服務?下面一起來看看 心臟血管疾病檢查 心臟血管疾病對生命的威脅非常大,僅次於癌症。若是日常出現胸悶、胸痛、左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熬夜、應酬、通宵工作經常發生,偶爾出現胸悶、胸痛或者是左手發麻的情況,多以為是休息不好,殊不知,這很有可能是心臟血管疾病的徵兆。大多數人對心臟血管疾病沒有足夠的認知,但事實上,其對於生命的威脅僅次於癌症。因此,很有必要定期進行心臟健康檢查,以提早預防或治療心臟血管疾病。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