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碩博士生在「閱讀」上常有的3個壞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忽略重點摘錄與自由寫作

- 一些學生在閱讀時沒有習慣於摘錄有啟發的段落,也不進行自由寫作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方式讓閱讀變成了被動的吸收,而不是主動的學習過程。通過摘錄和寫作,不僅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還能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每次閱讀後寫下300字的心得,不僅能鞏固所學,還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3. 沒有靈活安排讀書時間

- 有些學生喜歡一次讀很久,可能一口氣讀四五個小時,卻不懂得每天分配一點時間來持續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容易讓人感到疲憊,並且難以保持長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相反,如果能每天讀20分鐘,並且寫下當日的啟發,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保持持續學習的習慣。這種方法還能讓你每次拿起書本時,都有新的期待和驚喜,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你在研究所的學習過程中還見過什麼其他閱讀的壞習慣?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學習任何數學, 都要問這哪個部分是微積分長出來的, 哪個部分是線性代數長出來的。 當然,你需要先把微積分與線性代數學一次, 知道裡面有哪些內容, 接下來學任何新的東西,其實都是微積分跟線性代數。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Nick Milo 的寫作都很隨性, 很難看到他對自己的用字有比較準確的定義, 導致我雖然加入社群很久了, 但總覺得他每次講的東西都跟上次不一樣。 不過Nick Milo 這種不嚴謹的習慣, 也讓他每次都能跑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想法, 每次的工作坊都能學到蠻多有趣的概念。
當時大二為增進日文聽力,我還會每個月去唱日文卡拉ok。 從慢歌逐漸能駕馭快歌,當你能自然說出日語, 聽力也會更上一層樓。 另外,觀察自己能聽到的完整句子, 然後去看一下那個完整句,對應了什麼文法, 這樣就可以連結回 JLPT N5-N1的教材, 這樣隨機去讀文法,學習也會變得很有趣。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解構 (Deconstruction),簡單說,就是打破二元對立。」 「世界上總有人宣揚各種二元對立--善與惡,真與假,高雅與通俗,主流與非主流--說一個高級,一個低級,說一個中心,一個邊緣。」 「解構,就是要打破這種觀念。」 「二元對立都是人為構建的概念,不是真實的情況。」
你學習任何數學, 都要問這哪個部分是微積分長出來的, 哪個部分是線性代數長出來的。 當然,你需要先把微積分與線性代數學一次, 知道裡面有哪些內容, 接下來學任何新的東西,其實都是微積分跟線性代數。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Nick Milo 的寫作都很隨性, 很難看到他對自己的用字有比較準確的定義, 導致我雖然加入社群很久了, 但總覺得他每次講的東西都跟上次不一樣。 不過Nick Milo 這種不嚴謹的習慣, 也讓他每次都能跑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想法, 每次的工作坊都能學到蠻多有趣的概念。
當時大二為增進日文聽力,我還會每個月去唱日文卡拉ok。 從慢歌逐漸能駕馭快歌,當你能自然說出日語, 聽力也會更上一層樓。 另外,觀察自己能聽到的完整句子, 然後去看一下那個完整句,對應了什麼文法, 這樣就可以連結回 JLPT N5-N1的教材, 這樣隨機去讀文法,學習也會變得很有趣。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解構 (Deconstruction),簡單說,就是打破二元對立。」 「世界上總有人宣揚各種二元對立--善與惡,真與假,高雅與通俗,主流與非主流--說一個高級,一個低級,說一個中心,一個邊緣。」 「解構,就是要打破這種觀念。」 「二元對立都是人為構建的概念,不是真實的情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Thumbnail
你是否有閱讀恐懼症,覺得看書無趣、浪費時間?是否常常覺看書抓不到重點?覺得書越讀越煩、閱讀越累?或是你很愛讀書,卻總覺得怎麼書都看不完? 如果你有這些症頭,或許是你讀書的方法錯了。也許你可以試試這本《零秒速讀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看書。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我總結3個我最有幫助的想法:不要用所謂的讀書效率來讀書、閱讀不要只去看別人的結論、讀書的本質是思考,而改變才是讀書的終於目標。
Thumbnail
這本書訪談了大學學生,並且歸納出幾點建議,書中也提到不必每條條都嚴格遵守,而是選擇一組吸引你的規則,並在大學生活中履行。 我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大學經歷,選取幾點我比較有感觸的部分,分為以下幾點,後面則會提到一些關於書中內容反思
Thumbnail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
很多人在許新年願望的時候會把「閱讀」放進目標清單 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沒時間、不知道要讀什麼、讀完就忘 以下將一一破解這幾個理由,讓你在新的一年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並從中得到你想要的收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Thumbnail
你是否有閱讀恐懼症,覺得看書無趣、浪費時間?是否常常覺看書抓不到重點?覺得書越讀越煩、閱讀越累?或是你很愛讀書,卻總覺得怎麼書都看不完? 如果你有這些症頭,或許是你讀書的方法錯了。也許你可以試試這本《零秒速讀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看書。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我總結3個我最有幫助的想法:不要用所謂的讀書效率來讀書、閱讀不要只去看別人的結論、讀書的本質是思考,而改變才是讀書的終於目標。
Thumbnail
這本書訪談了大學學生,並且歸納出幾點建議,書中也提到不必每條條都嚴格遵守,而是選擇一組吸引你的規則,並在大學生活中履行。 我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大學經歷,選取幾點我比較有感觸的部分,分為以下幾點,後面則會提到一些關於書中內容反思
Thumbnail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
很多人在許新年願望的時候會把「閱讀」放進目標清單 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沒時間、不知道要讀什麼、讀完就忘 以下將一一破解這幾個理由,讓你在新的一年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並從中得到你想要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