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與內在的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當我走在人滿為患的街道上,將自己放入整個社會,以宏觀的角度看待自己時,常常感到自己如此渺小,生活中的煩惱似乎也顯得微不足道。


然而,當我閉上眼睛,把焦點拉回自己內在,感受我的呼吸、覺察情緒時,我又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真實存在於這世界上。


我現在才發現,原來研究人類行為可以從「外」與「內」兩個角度分析:外在是社會評價,這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而內在是自我評價,則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
我不禁思考:「外」與「內」哪個好?


畢竟生存在社會上,金錢、名聲、階級與規範是重要的,在思考自己想過什麼生活、成為什麼人時,多少也想符合社會期待、甚至擁有權勢,這不僅會提升內在自我價值,也會感到自己在社會中具有影響力。


但我也觀察到,有些在社會上被欣賞的人,實際上是打自內心了解自己想走的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努力,然後在這過程中發光發熱。例如,藝術家,他們創作的核心便是表達獨特風格。


更多時候,外在與內在是兩者並存。例如,行銷或創業領域,通常要先進行市場調查,分析消費者的偏好與競爭者表現等,再思考如何在現有市場展現自己的特色,做出突破與創新。


到底要迎合社會還是忠於自我,真的太困難了,我到現在仍在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


此外,我想到另一個推論:或許我眼中的外在世界,只是我內在世界的反應。


因為遵循現象學的心理學派認為,我的內在世界會影響我如何體驗與解釋外在世界,而外在世界的回饋也會塑造我的內在世界。因此,不論外或內,其實都是個體主觀經驗的認知所形成。


如果以此角度推論,或許外與內根本沒那麼重要。


-

不論如何,我仍嘗試區分我認知中的外在世界(如社會期待或他人看法)與內在自我(如內心感受與渴望)。


過去,我總是將兩者混雜在一起,無法清楚地區分,長久下來,我甚至以為外界眼中的我就是內在自我。我認為,當我能明確區分這兩者的差異時,有助於我更好保持內在自我,並思考要如何在當中調整,最終回應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球引力
2會員
46內容數
來到星球的我們,與不同的心相遇;這些相遇有好有壞,大家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存在與相遇,就是意義
心球引力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靈魂,卻也生存在集體中,無法完全脫離外界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外界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生都在抉擇的課題,這包括了: 1.如何在集體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2.如何與不同人合作
2025/04/19
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靈魂,卻也生存在集體中,無法完全脫離外界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外界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生都在抉擇的課題,這包括了: 1.如何在集體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2.如何與不同人合作
2025/03/21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3/21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3/16
回顧我跟老公的這段感情,我發現我會被他吸引,是因為他身上擁有我所缺乏的特質,像他的自我認同、男子氣概、果斷與直接、疼愛與對我好,這些特質都是我內心所嚮往的,也就是我的需求。當我開始學習自我覺察時,我了解到,原來我需要回頭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並滿足它們。
Thumbnail
2025/03/16
回顧我跟老公的這段感情,我發現我會被他吸引,是因為他身上擁有我所缺乏的特質,像他的自我認同、男子氣概、果斷與直接、疼愛與對我好,這些特質都是我內心所嚮往的,也就是我的需求。當我開始學習自我覺察時,我了解到,原來我需要回頭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並滿足它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而喧囂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會感到迷失。生活的節奏讓我們不得不在各種責任和壓力中掙扎,似乎每個人都在為了生存而不斷努力。然而,在這樣的追逐中,我們是否還能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呢? 一個奇妙的世界 我們出生在一個充滿奇妙的世界,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泥土上,讓我們的夢想與大自然交織在一起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而喧囂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會感到迷失。生活的節奏讓我們不得不在各種責任和壓力中掙扎,似乎每個人都在為了生存而不斷努力。然而,在這樣的追逐中,我們是否還能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呢? 一個奇妙的世界 我們出生在一個充滿奇妙的世界,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泥土上,讓我們的夢想與大自然交織在一起
Thumbnail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你喜歡自己的那些特質呢? 你是否與自己的個人力量保持連結? 有時候外在的聲音過於吵雜,讓我們聽不見自己內在的聲音。 於是陷入低潮與內耗。 這時候,請把注意力收回來,回到自己的心中。 即使前路模糊,你現在看不見未來的方向 這時候要告訴自己: 「我的存在本身
Thumbnail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你喜歡自己的那些特質呢? 你是否與自己的個人力量保持連結? 有時候外在的聲音過於吵雜,讓我們聽不見自己內在的聲音。 於是陷入低潮與內耗。 這時候,請把注意力收回來,回到自己的心中。 即使前路模糊,你現在看不見未來的方向 這時候要告訴自己: 「我的存在本身
Thumbnail
當我走在人滿為患的街道上,將自己放入整個社會,以宏觀的角度看待自己時,常常感到自己如此渺小,生活中的煩惱似乎也顯得微不足道。然而,當我閉上眼睛,把焦點拉回自己內在,感受我的呼吸、覺察情緒時,我又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真實存在於這世界上。
Thumbnail
當我走在人滿為患的街道上,將自己放入整個社會,以宏觀的角度看待自己時,常常感到自己如此渺小,生活中的煩惱似乎也顯得微不足道。然而,當我閉上眼睛,把焦點拉回自己內在,感受我的呼吸、覺察情緒時,我又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真實存在於這世界上。
Thumbnail
我站在人群中,耳邊是斷續的交談聲和偶爾響起的腳步聲。看著那些匆忙的身影,我忽然覺得自己像是透明的,存在與不存在都無關緊要。 曾經,我也會努力微笑,試著用柔軟的話語包裹自己,讓別人感覺舒服。但現在,我不再那麼費力了。 你問我怎麼了,是不是累了,或者受傷了?我沒有回答,只是平靜地
Thumbnail
我站在人群中,耳邊是斷續的交談聲和偶爾響起的腳步聲。看著那些匆忙的身影,我忽然覺得自己像是透明的,存在與不存在都無關緊要。 曾經,我也會努力微笑,試著用柔軟的話語包裹自己,讓別人感覺舒服。但現在,我不再那麼費力了。 你問我怎麼了,是不是累了,或者受傷了?我沒有回答,只是平靜地
Thumbnail
人生不可能永遠順心如意,也不可能內心不起波瀾,我試圖追回內在的平靜感,原來也都是追求不完的,不如將人生放輕鬆點去感受、去體會,就會如同火車過站一樣,一站站的就過去了~ 能夠在任何環境的狀態下感受到"我好愛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每一處"人格缺陷",其實就是愛自己、做自己的舒適狀態。
Thumbnail
人生不可能永遠順心如意,也不可能內心不起波瀾,我試圖追回內在的平靜感,原來也都是追求不完的,不如將人生放輕鬆點去感受、去體會,就會如同火車過站一樣,一站站的就過去了~ 能夠在任何環境的狀態下感受到"我好愛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每一處"人格缺陷",其實就是愛自己、做自己的舒適狀態。
Thumbnail
午夜時分,街燈的光影拉長,映在空蕩蕩的街道上,整個城市在窗外的喧囂中不停運轉。但這些喧囂,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我不需要它們,只需要我自己。曾幾何時,我以為這樣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自己的目標,拋開旁人的目光。畢竟,這個世界是我的舞台,不是嗎? 「自私」這個詞,曾在我的心裡顯得那
Thumbnail
午夜時分,街燈的光影拉長,映在空蕩蕩的街道上,整個城市在窗外的喧囂中不停運轉。但這些喧囂,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我不需要它們,只需要我自己。曾幾何時,我以為這樣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自己的目標,拋開旁人的目光。畢竟,這個世界是我的舞台,不是嗎? 「自私」這個詞,曾在我的心裡顯得那
Thumbnail
一個人若無法認識到他的心智,是如何因為過往的創傷經歷和早年被怪罪與被否定的遭遇所制約及塑造,他勢必也無法覺知後來形塑的自我譴責與自我歸咎會如何的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不停反覆出現與循環....   這就像是一個人出生在空氣和水源已受汙染的環境,長期生長其中,又如何能知道何謂乾淨空氣、清澈水源?就他的
Thumbnail
一個人若無法認識到他的心智,是如何因為過往的創傷經歷和早年被怪罪與被否定的遭遇所制約及塑造,他勢必也無法覺知後來形塑的自我譴責與自我歸咎會如何的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不停反覆出現與循環....   這就像是一個人出生在空氣和水源已受汙染的環境,長期生長其中,又如何能知道何謂乾淨空氣、清澈水源?就他的
Thumbnail
想問,你有幾張面具來面對現今的社會,包括你自己。
Thumbnail
想問,你有幾張面具來面對現今的社會,包括你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