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行,找個老實人結婚」:人生退路?還是空想?

更新於 2024/12/1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想像一下,你在一次職場挫敗後,一邊對著電腦螢幕發呆,一邊腦中不斷回放那句自我安慰的話:「不行就回去讀書。」

另一方面,在情感世界裡,有些人挫敗於感情的理想投射後,嘴裡出現另一種敷衍式的退路:「找不到理想的對象,最後就找個老實人結婚吧。」

這兩句話表面溫和無害,甚至好像帶有一點寬慰自己的意味。但若仔細思考,這背後其實顯露出了一種隱而不宣的心態:把「讀書」與「老實人」都視為一種可以被隨時備用、以填補人生落差的「最低標準方案」,並對學習的真正價值與他人的獨立人格都缺乏基本的尊重。

這樣的想法之所以值得深究,是因為它並非只是口頭禪,而是折射出當代社會中面對挫敗與不確定時的一種「習慣性逃避」。

我們並不是真正要透過深造充實技能,也不是真的渴望與某個平凡但溫柔的人共度餘生,而是習於在困境中扶著一個不那麼理想卻容易想像的替代方案,以此暫時壓抑焦慮和不安。

這種逃避策略不只影響個人未來的職涯與情感品質,也會在更廣的社會脈絡中,透過無形的連鎖效應,改變整個群體的市場與家庭結構、生存邏輯及人際信任。

 

現實撞擊:高學歷貶值、婚姻市場脆弱與社會動態的惡性循環

連著多年,婚姻登記數據與出生率呈現下滑趨勢,許多經濟報告與官方統計顯示,結婚率下降、離婚率偏高、年輕族群的婚姻意願降低。

這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但有學者認為,經濟壓力、房價高漲、生活成本上升、性別角色轉變與兩性權利意識提升,都導致「理想伴侶」的定義越發多元卻也難以達成。

當理想伴侶不易尋得時,那句「最後就找個老實人嫁了吧」的聲音就浮現了。

然而,「老實人」並非物件,他們也有選擇權、也有自我期望,如果你只是把他們當成退而求其次的資源,事實上是在對他者主體性的忽視,這種思維長久下來,將削弱整體的信任基礎與情感紐帶,使婚姻變得更像一場冷淡的交換,而非合作共生。

另一方面,就業市場的現實同樣殘酷。高等教育的擴張、研究生招生規模日益擴大,使得高學歷人力供給大幅增加。

根據近期的研究與媒體報導,不少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畢業後,發現自己的起薪與本科無太大差異。學歷的通貨膨脹,使得「回去讀書」不再像過去那樣保證高收入與高地位。

當你將深造視為簡單的避難所,卻沒有深思該讀什麼、如何讀、讀後如何緊密對接市場需求,那麼兩三年後畢業出來,面對的仍是殘酷的勞動競爭。此時,你可能失去的不僅僅是學費與時間,更是寶貴的職場適應期與實務經驗累積的機會成本。

從經濟行為學看,人們在遭逢挫敗時,常有「延後痛苦」的傾向:希望透過延遲面對現實困境的方法,獲得暫時心理安適。

回學校讀書或找個老實人嫁,正是這種延遲策略的典型表現。讀書象徵安全的校園氛圍、老實人象徵容易掌控的伴侶選項;二者都是你以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暫存的退路。

但實際上,社會有機體是動態運行的。當愈多人轉向高等教育補習、愈多人以敷衍心態進入婚姻市場,最終的結果是學歷價值被稀釋、婚姻信任度更低、整體社會關係更加緊張。這樣的集體行為反過來影響個體,形成一種惡性迴圈。

 

raw-image


習慣性逃避的根源:人云亦云、虛構退路與「殘酷的樂觀」

為什麼有人在面對就業挫敗時直覺想到「不行就回去讀書」,或在情感受挫時認定「找不到理想對象就找個老實人結婚」?

深入探究這種心理,其形成並非偶然。

首先,人云亦云的社會習慣使然:當周遭親友、媒體論述都不斷重複某種程式化言語,我們往往在無意識中接受這套說法並將其內化,缺乏自我思辨。

在職場或婚姻中,若習慣用這樣的「標準答案」自我安慰,就可能錯失主動思考、釐清問題根源的機會,長期下來更會削弱真實的問題解決能力,讓「不思考」成為不順遂的元兇。

其次,為自己設想一條退路,其實是典型的心理壓力緩衝機制。我們都希望在困境中保留一絲安全感,認為有「保底方案」就能讓自己暫時鬆口氣。

然而,這種「退路想像」往往降低了我們正視現狀、調整策略的動力。不認清沒有退路的殘酷事實,就無法激發真正的毅力與行動力。

再者,經濟行為學對人類認知偏差的研究表明,人們常對自身狀態有刻舟求劍式的評價:已四十歲的人仍以為自己像二十歲般充沛,覺得市場會永遠為自己敞開大門、對象會自動符合自己的期待,結果形成嚴重誤判。

當個體無法隨年齡、技能、資源狀況調整認知,就會一再陷入「我可以回頭讀書」「我可以隨便找個老實人結婚」這種自利性幻想中,忽視了市場價值、身心狀態與人際關係早已不同往昔。

談到這裡,我想起一本書,美國學者Lauren Berlant的著作《殘酷的樂觀》(Cruel Optimism)。

Berlant指出,個體常依附於那些承諾帶來幸福的目標,例如理想職涯、理想伴侶、擁有房產等。乍看之下,這些理想像是人生的動力來源,推動我們追求更好生活。

但矛盾的是,隨著資本主義與新自由主義體系的不斷擴張,這些「幸福目標」往往變成沉重的負擔。人們在追逐過程中不但得不到預期快樂,反而因種種阻力、門檻與不確定性而陷入痛苦。

簡言之,問題在於我們對幸福的嚮往本身蘊含缺陷:在不斷重複被延遲、被扭曲的期待下,我們形成了對「安全退路」的依賴。

在職場不順時渴望透過「讀書」來回溫過去的安全感,在婚姻挫敗時用「老實人」這個符號化形象補位,正是對一種「幸福承諾」的反身性尋找。

透過對這種「殘酷的樂觀」的依附,我們在危機中不斷尋找替代方案,卻從未正視理想目標本身是否已與現實脫節。

綜上,這種心理的起源既有社會環境的複誦影響、又有個體對時間與自身狀況的錯估,更深層的原因則是資本主義體系下對幸福承諾的執著與扭曲。

當我們執迷於「安全退出」的幻象,就陷入「殘酷的樂觀」:明知承諾未必實現、卻仍不願放下。唯有清醒審視這些心理因素,我們才能在面對挫敗時跳脫流於口頭的退路話術,以更務實的行動來面對世界的變動與不確定。

 

從逃避到行動:精準進修與真誠互動,為自己重新定位

必須承認的是,社會充滿不確定性,經濟週期波動、職場需求變化、情感需求多樣化,沒有保證成功的捷徑。

你所能做的,是盡可能降低盲目決策的風險,使學習投資和情感投資都更符合長期目標。這需要在心理上建構出更清晰的未來願景:例如,如果你想在未來五年內成為某產業的專業人才,那麼回學校必須能幫助你汲取該產業領先知識,並在畢業時握有能直接應用的工具。

在感情上,如果你期待一段穩定而溫暖的關係,那麼就該主動參與建立相互理解和支援的情境,而非把「老實人」當成最後的棄牌。

那麼,在這樣的困境中,我們該如何擺脫虛幻退路?

首先,我們可以重新定義「回學校讀書」的策略。進修本身並非錯誤,但是要確保這個投入能真正提高你的實務價值。與其盲目跳進學術深造,不如仔細思考:你的目標產業是什麼?該產業的未來技術走向如何?你需要增強的是哪類專業技能或跨領域知識?

或許,你不一定要攻讀全職研究所,而是可以選擇更靈活的進修模式——例如短期培訓課程、線上認證、行業工作坊或實務導向的再教育專案。同時,你應該在進修期間主動尋找實習機會或產學合作案,讓學校的知識直接映射到職場需求,而非紙上談兵。如此,讀書不再是逃避現實的溫室,而是強化生存本領的鍛鍊場。

在婚姻或情感選擇上,則需要拋棄「老實人當備胎」的輕視心態。兩性平權與包容性語言的意義在於,我們應將伴侶視為平等、獨立、有自我目標與期盼的生命體,而非填補空缺的物件。

如果你僅把某個人當成末路的選擇,那麼你已預設對方比你低一等、可被輕忽,這不僅是對兩性平權的背離,更是對人性尊嚴的傷害。若要建立有機、健康的關係,就必須在一開始就正視彼此的需求、價值與限制,透過溝通尋找共識,而非事後從失敗累積的碎片中拼湊。

 

結語:拋棄空洞退路,方能創造真實價值

個人的選擇並非孤立存在於真空中,而是深深植根於社會有機體的動態運行中。

當我們一再以「不行就回學校讀書」或「沒辦法就嫁個老實人」來自我安撫,我們其實是在拒絕正視社會結構的複雜性與人性的多元面向。

我們習慣把「教育」和「婚姻」當成保底方案,卻沒看到:教育品質與認證含金量會隨著供需失衡而不斷流動,婚姻中的人性對等、互相尊重也需要雙方真心維護,而非冷淡利用。

真正的成熟在於放下敷衍與輕蔑,不再用過時的想像來鞏固脆弱的自尊,而是勇於直視世界的不確定、承認環境與自身有限性,並以踏實行動回應。

當我們不再將「讀書」或「老實人」當成低成本的退路,就能釋放思考空間,找出更精準的定位:努力讓自己的專業與市場需求更緊密結合,願意用時間與理解來經營一段健康對等的關係。如此,我們不僅免於重蹈延遲痛苦的覆轍,更能在殘酷中找到意義,在荒誕間確立存在的價值。

「退路」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退路若只是空洞的口號,缺乏行動與反思,只會延後面對挑戰的時刻,並在無形中累積更大的社會與心理負債。如果能用建設性的態度看待「回學校」和「婚姻」,不再單純將其作為安慰劑,而是工具箱裡的有力資源,那麼每一個選擇都將更貼近真實有價值的人生。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課程、講座或其他合作邀約,請來信studiomowen@gmail.com。  

avatar-img
77會員
78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容我說 的其他內容
2024年12月4日,瓊瑤在新北市淡水的家中離世,享年86歲。她的離去,對許多讀者來說像是失去了一位親人。瓊瑤的離世是一個提醒,告訴我們不要忽略死亡這個話題,也不要害怕思考自己生命的結束方式。如果我們能夠以尊嚴和自由來迎接這個終點,死亡不必然是悲慘的,它可以是旅程的平靜終點。
佛教也有自己的「七宗罪」,即七種高慢心。這些高慢心是人們內在的煩惱和錯誤觀念,阻礙我們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妨礙智慧的增長。它們是:   1. 單慢 2. 過慢 3. 慢過慢 4. 我慢 5. 增上慢 6. 卑劣慢 7. 邪見慢
正如柏林和韓炳哲所指出的,自由不應被道德化、功利化或規訓化,而應是個體對自我存在的真實追尋。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在這個充滿喧囂與紛爭的時代,靈魂的高貴,正在於它的獨立性和對自由的堅守。讓我們不再用他者的正義去評判他人的選擇,而是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尊重每一個獨特的生命。
療癒的真諦不在於追求完美,而在於接納真實的自己,勇於與他人連結。 正如歐文.亞隆所說:「當我們不再試圖完美時,我們才能真正地完整。」
我們習慣用止痛藥消除身體的疼痛,用社交媒體填補內心的空虛,用忙碌來逃避深層的困擾。但這些方法往往只能暫時掩蓋問題,而不能真正解決它。在某個安靜的時刻,當我們放下手機,停下腳步,內心那些未被說出的故事,那些真實的「痛」與「痛苦」,依然在那裡,等待被看見,等待被理解。
共情不同於同情。同情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對他人的困境表示關心或惋惜,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而共情則需要我們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
2024年12月4日,瓊瑤在新北市淡水的家中離世,享年86歲。她的離去,對許多讀者來說像是失去了一位親人。瓊瑤的離世是一個提醒,告訴我們不要忽略死亡這個話題,也不要害怕思考自己生命的結束方式。如果我們能夠以尊嚴和自由來迎接這個終點,死亡不必然是悲慘的,它可以是旅程的平靜終點。
佛教也有自己的「七宗罪」,即七種高慢心。這些高慢心是人們內在的煩惱和錯誤觀念,阻礙我們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妨礙智慧的增長。它們是:   1. 單慢 2. 過慢 3. 慢過慢 4. 我慢 5. 增上慢 6. 卑劣慢 7. 邪見慢
正如柏林和韓炳哲所指出的,自由不應被道德化、功利化或規訓化,而應是個體對自我存在的真實追尋。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在這個充滿喧囂與紛爭的時代,靈魂的高貴,正在於它的獨立性和對自由的堅守。讓我們不再用他者的正義去評判他人的選擇,而是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尊重每一個獨特的生命。
療癒的真諦不在於追求完美,而在於接納真實的自己,勇於與他人連結。 正如歐文.亞隆所說:「當我們不再試圖完美時,我們才能真正地完整。」
我們習慣用止痛藥消除身體的疼痛,用社交媒體填補內心的空虛,用忙碌來逃避深層的困擾。但這些方法往往只能暫時掩蓋問題,而不能真正解決它。在某個安靜的時刻,當我們放下手機,停下腳步,內心那些未被說出的故事,那些真實的「痛」與「痛苦」,依然在那裡,等待被看見,等待被理解。
共情不同於同情。同情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對他人的困境表示關心或惋惜,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而共情則需要我們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一直想寫篇有關感情的感應文,想幫助跟我一樣有相同困擾的人。我在感情上算晚熟,也算執著,出社會後,我其實胸無大志,只想找一個好人家嫁了,然後洗手作羹湯,相夫教子(很傳統吧),但天不從人願,不但異性緣不好,也遇到了幾段感情都不了了之;不是對方喜歡我,就是我不喜歡........
人們總是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難道看到真的都是真的?周遭朋友演技好的可多的很,不要輕易相信以為自己很了解對方,不要忽視人們為了維持好的社交形象,所願意付出的努力有多強大。
後來我們結婚了,雖然沒有功成名就。
Thumbnail
婚姻是要找一個「很合適」一起生活的人,而不是你很「喜歡」的人。但對他,什麼都對了,但好像感覺不對。或者說,沒有對。
他們之所以不嫌麻煩地再婚,期待相伴左右的人,是可在生活中兼顧到精神、愛、親情、家庭、人生層面的「伴侶」,而不是共享樂、只追求性的「玩咖」,或可能會惹事的問題人物。
年輕時候總會有人勸我結婚,說結婚也不錯。是啊,結婚“也”不錯,還是有個“也”字,反之結婚“也”錯。 現在年紀大了不會有人勸我結婚了,大多都說妳自己覺得一個人也好,是啊,一個人“也”好,反之一個人“也”不好。 有些人會對我說“因為妳還有父母,跟父母一起住”,我覺得是不是把我的父母或者把他人
Thumbnail
人生容易嗎?經營一個家庭,容易嗎?如果能夠共同攜手,相互體諒相互合作,相互幫忙相互成全。彼此的人 生,可能會容易一些。
Thumbnail
回首過去的人際關係,可能隨著時間流逝而日漸淡去,抑或是其中一方斷然離去,無論是哪一種,想必我們都已逐漸適應並理解到這是人生的必然,但建立在法律關係之上的「婚姻」似乎就沒那麼單純了,除了「解約」需要既定的流程,還牽涉到共同財產及孩子的問題,讓關係變得糾結而難解,倘若真的無法達成共識,最後一途便是尋
幸福無捷徑,婚姻需經營  前言 打開手機訊息出現這個問題。 這問題就跟應不應該結婚?自由戀愛或者父母指婚何者較佳一樣,只要是二選一的問題,大概的狀況都是各有主張、各有立場、各有證據、各有堅持,然後呢,一定有一方較另一方獲得較多支持,例如,應互補或應相似?一定有人說互補較好,然後舉了很多的理論和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一直想寫篇有關感情的感應文,想幫助跟我一樣有相同困擾的人。我在感情上算晚熟,也算執著,出社會後,我其實胸無大志,只想找一個好人家嫁了,然後洗手作羹湯,相夫教子(很傳統吧),但天不從人願,不但異性緣不好,也遇到了幾段感情都不了了之;不是對方喜歡我,就是我不喜歡........
人們總是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難道看到真的都是真的?周遭朋友演技好的可多的很,不要輕易相信以為自己很了解對方,不要忽視人們為了維持好的社交形象,所願意付出的努力有多強大。
後來我們結婚了,雖然沒有功成名就。
Thumbnail
婚姻是要找一個「很合適」一起生活的人,而不是你很「喜歡」的人。但對他,什麼都對了,但好像感覺不對。或者說,沒有對。
他們之所以不嫌麻煩地再婚,期待相伴左右的人,是可在生活中兼顧到精神、愛、親情、家庭、人生層面的「伴侶」,而不是共享樂、只追求性的「玩咖」,或可能會惹事的問題人物。
年輕時候總會有人勸我結婚,說結婚也不錯。是啊,結婚“也”不錯,還是有個“也”字,反之結婚“也”錯。 現在年紀大了不會有人勸我結婚了,大多都說妳自己覺得一個人也好,是啊,一個人“也”好,反之一個人“也”不好。 有些人會對我說“因為妳還有父母,跟父母一起住”,我覺得是不是把我的父母或者把他人
Thumbnail
人生容易嗎?經營一個家庭,容易嗎?如果能夠共同攜手,相互體諒相互合作,相互幫忙相互成全。彼此的人 生,可能會容易一些。
Thumbnail
回首過去的人際關係,可能隨著時間流逝而日漸淡去,抑或是其中一方斷然離去,無論是哪一種,想必我們都已逐漸適應並理解到這是人生的必然,但建立在法律關係之上的「婚姻」似乎就沒那麼單純了,除了「解約」需要既定的流程,還牽涉到共同財產及孩子的問題,讓關係變得糾結而難解,倘若真的無法達成共識,最後一途便是尋
幸福無捷徑,婚姻需經營  前言 打開手機訊息出現這個問題。 這問題就跟應不應該結婚?自由戀愛或者父母指婚何者較佳一樣,只要是二選一的問題,大概的狀況都是各有主張、各有立場、各有證據、各有堅持,然後呢,一定有一方較另一方獲得較多支持,例如,應互補或應相似?一定有人說互補較好,然後舉了很多的理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