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迷你辭典|認知融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認知融合(congnitive fusion)

NO.36

  • 來源:
    Hayes・接受與承諾治療(ACT)
  • 意涵:
    Hayes的接受與承諾治療屬於第三波的行為學派,結合Skinner(第一波行為學派)、存在主義、人文主義、詮釋學與語言邏輯思考等理念。ACT認為「逃避」是心理疾病、問題持續惡化的原因之一,主張若能化逃避為接受,從而提高心理彈性與認知靈活度,就有能力與動力將符合自身價值觀的理想化為行動。造成認知靈活度不足有許多面向,例如逃避經驗、認知融合、價值觀困惑或反映不當等其中認知融合意指個體的行為過度受到語言的支配而忽略其他資源
  • 應用:
    認知行為學派把認知融合稱作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ought),並認為那是問題的來源;ACT則換個角度來看,不認為是想法本身造成了問題,而是與該想法過度融合而造成了問題。若是過度對於所遇到的事情加以預測、判斷或解釋,容易造成無法與當下的情境有更深的接觸與領會,更甚者會因此出現逃避與抗拒的行為。
  • 舉例:
    Y從小接受嚴厲的打罵教育,在課業上不得戰戰兢兢,也因此一直保持著中上的成績。但隨著幾次大考的失利,Y開始覺得自己多年來的學習完全白費了,自己也沒有別人想像中的聰明。踏入社會後從事一般的行政業務工作,心裡卻時常出現或許報考自己有興趣的研究所、或許試試適合自己的公家單位等念頭,但隨即Y會覺得這只不過是癡心妄想,畢竟這些都要經過自己不擅長的考試。當最後一次大考失利的時候,Y便從此不再覺得自己是讀書的料,就算自己學生時期全部心力都投注在了讀書上。一定考不上,Y一直這麼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泛型浪漫
6會員
52內容數
擷取日常,無疑是泛型浪漫
泛型浪漫的其他內容
2024/12/27
家庭重塑(family reconstruction) 家庭重塑是應用於改變歷程的技術之一,藉由探討與模擬原生家庭的互動關係,從經驗中探索自我、找尋新的意義並重新建構符合家庭成員需求的互動模式。
Thumbnail
2024/12/27
家庭重塑(family reconstruction) 家庭重塑是應用於改變歷程的技術之一,藉由探討與模擬原生家庭的互動關係,從經驗中探索自我、找尋新的意義並重新建構符合家庭成員需求的互動模式。
Thumbnail
2024/12/25
交易理論(transactional theory) 林涵提出交易理論,認為引發許多邊緣人格失調的問題持續不斷的原因,是因為個體生體上的情緒調節能力失控,與成長於失效的環境兩者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Thumbnail
2024/12/25
交易理論(transactional theory) 林涵提出交易理論,認為引發許多邊緣人格失調的問題持續不斷的原因,是因為個體生體上的情緒調節能力失控,與成長於失效的環境兩者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Thumbnail
2024/12/24
退化作用(regression) 退化作用是指在遭逢壓力或挑戰時,個體會遁入不成熟且不恰當的行為反應中,就如同退化回早已發展過的不成熟階段,目的在於降低焦慮感。
Thumbnail
2024/12/24
退化作用(regression) 退化作用是指在遭逢壓力或挑戰時,個體會遁入不成熟且不恰當的行為反應中,就如同退化回早已發展過的不成熟階段,目的在於降低焦慮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給總是越想越糾結的你,不用吃藥的療「鬱」處方箋
Thumbnail
給總是越想越糾結的你,不用吃藥的療「鬱」處方箋
Thumbnail
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是我們情緒消耗(無論是內耗或是被他人的情緒消耗)很常見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往往代表著與客觀事實差異很大,又因為它是來自於主觀經驗以及個人內在的資訊處理系統,因此當一個個體慣用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時,就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偏執,與無法適度彈性調整的思維。
Thumbnail
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是我們情緒消耗(無論是內耗或是被他人的情緒消耗)很常見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往往代表著與客觀事實差異很大,又因為它是來自於主觀經驗以及個人內在的資訊處理系統,因此當一個個體慣用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時,就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偏執,與無法適度彈性調整的思維。
Thumbnail
《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 📖書籍內容簡介: 吃不停,不是放鬆;買不停,不是犒賞。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情緒)+「合理化」(心態)+「成癮」(行為)。 心理防衛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傷人傷己的惡性循環。   ◎特別企劃:15種常見的心
Thumbnail
《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 📖書籍內容簡介: 吃不停,不是放鬆;買不停,不是犒賞。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情緒)+「合理化」(心態)+「成癮」(行為)。 心理防衛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傷人傷己的惡性循環。   ◎特別企劃:15種常見的心
Thumbnail
人生走到一個階段,是不是大多數人多少會遇到撞牆期?!跟減肥一樣,減重到一個程度總會卡關。 我在過去接近8年與夥伴們連續創建品牌,發現自己不時變成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因為運作方向上不一定如自己所意,在其他人更積極於引導走向時,自己其實會潛意識迴避。 我喜歡走在前端做有獨創性的事物,或支持別人有創造性的提
Thumbnail
人生走到一個階段,是不是大多數人多少會遇到撞牆期?!跟減肥一樣,減重到一個程度總會卡關。 我在過去接近8年與夥伴們連續創建品牌,發現自己不時變成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因為運作方向上不一定如自己所意,在其他人更積極於引導走向時,自己其實會潛意識迴避。 我喜歡走在前端做有獨創性的事物,或支持別人有創造性的提
Thumbnail
★探查自己、伴侶、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看到焦慮、委屈、憤怒、緊張、挫敗、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 ●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個人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即自我防衛機制。意思是說,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情緒的時候,我可以調動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識範圍之外,即痛苦依然存在,只是我感覺不到它。 我們
Thumbnail
★探查自己、伴侶、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看到焦慮、委屈、憤怒、緊張、挫敗、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 ●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個人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即自我防衛機制。意思是說,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情緒的時候,我可以調動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識範圍之外,即痛苦依然存在,只是我感覺不到它。 我們
Thumbnail
所謂認知,就是看待與思考事物的方式 「認知」一詞比較抽象,跟「想法」有什麼不一樣呢?
Thumbnail
所謂認知,就是看待與思考事物的方式 「認知」一詞比較抽象,跟「想法」有什麼不一樣呢?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經歷認知失調,白話一點就是「矛盾」,一些日常的例子像是「儘管知道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但還是戒不掉」、「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喜歡殺死動物的動物愛好者,但還是吃肉(肉類悖論)」,衝擊比較大的像是「知道外遇會傷害另一半,但還是做了。」 👉不斷合理化我們的行為或選擇 #心理學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經歷認知失調,白話一點就是「矛盾」,一些日常的例子像是「儘管知道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但還是戒不掉」、「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喜歡殺死動物的動物愛好者,但還是吃肉(肉類悖論)」,衝擊比較大的像是「知道外遇會傷害另一半,但還是做了。」 👉不斷合理化我們的行為或選擇 #心理學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4 大腦認知行為的最小單位 完整的大腦認知行為是由四個環節組成:感知–認知–決策–行動。 作者喻穎正提到,認知行為出問題,常是各環節沒有完成接棒。 比方說,感知要交棒給認知,它沒交棒,而它比較敏感,比較難客觀評估各種狀況,會導致我們沒有辦法做出理性的判斷。 又或者
Thumbnail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4 大腦認知行為的最小單位 完整的大腦認知行為是由四個環節組成:感知–認知–決策–行動。 作者喻穎正提到,認知行為出問題,常是各環節沒有完成接棒。 比方說,感知要交棒給認知,它沒交棒,而它比較敏感,比較難客觀評估各種狀況,會導致我們沒有辦法做出理性的判斷。 又或者
Thumbnail
「原來我是這樣的人!」這樣的經驗累積下來以後,成就了我們的自我概念的產物。如果我們要去追溯失敗經驗的歷程,那麼可以發現,長期遭遇挫折的人進而缺乏自信的朋友,有很大部分是因為由扭曲的「自我概念」,累積、循環而來的。
Thumbnail
「原來我是這樣的人!」這樣的經驗累積下來以後,成就了我們的自我概念的產物。如果我們要去追溯失敗經驗的歷程,那麼可以發現,長期遭遇挫折的人進而缺乏自信的朋友,有很大部分是因為由扭曲的「自我概念」,累積、循環而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