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月》讀後感

更新於 2024/12/2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關於事情的理解,我們總不免帶著既有的框架,甚至一個不小心便會落入自以為是的粗暴之中。這裡頭有時是因為個人的性格使然,總以為自己所見所感就是一切;然而,卻也可能是打著善意的旗幟,以不忍之名剝奪了對方的話語權。不可否認的是,這兩者都是搶走了對事實認定的權力,在他們心中早有一個故事存在,無須再去求證,也無須再去檢核。殊不知,這裡頭卻可能存在著一個極大的盲點,那就是為了減輕思考上的負擔,我們總會簡化許多的細節,單憑既有的幾個線索便粗率地認定事實的框架。然後自己開始去編織過程的細節,並且深信著即便這一切與真相有所落差,也無損於既有的認定。

而對當事者來說,即便想要說出真相,但是那所謂的複雜,一來難以說清楚,二來好不容易嘗試要說出個所以然,那繁雜的訊息卻很難被接受。大部分的狀態是,對方通常只是檢選早已認定的幾條線索,做再次的確認,其餘的部分卻都選擇忽略。是故在嘗試幾次之後,就會發現一切的努力都徒勞無功。因為對先入為主的訊息接受者,那所謂複雜的狀態,以及超乎常理的發展,在接受的過程中,勢必引發矛盾與衝突的狀態。甚至還可能顛覆了既有的思維框架,而那不僅會讓人感到不安,其所衍生的厭煩更會讓人感到卻步。

這裡頭如果牽涉到善惡,那就會更加明顯。因為善惡的二元思考,簡單而清楚往往讓人覺得心安。如果善惡過於複雜,使得人們難以簡單而快速地去區辨善人與惡人,那麼往往更容易導致心焦與恐懼。尤有甚者,對於孩童時期而言,善惡的教導成了社會所認定的必要。然而受限於兒童認知思考能力的發展,簡單而清楚的二分法遂成為必然。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認知能力的進步,對大部分人而言,關於善惡議題卻鮮少去調整,依舊停留在簡單地認定之中。因為從小關於趨善避惡的念頭,以及那所構築的心安,會因為善惡界線的模糊而被破壞。這也就使得那關於善惡二分的概念,就這麼牢固而難以動搖。

更值得玩味的是,過往心理學對於道德發展的研究,那關於兩難的議題,總是引發許多的關注。甚至因此而連帶拉扯出性別議題的差異,只是那畢竟是處於思考上的一種測試與考驗,所以人們願意反覆地思維、推敲乃至於辯證內心的想法。而回到現實之中,就會發現如果所有的問題,都得要抽絲剝繭地去釐清各種線索,那麼將會造成思慮上極大的負擔。於是乎,總是會下意識地避開形成兩難議題的線索,這也使得那簡易的區辨方式,仍然成為日常中的主要憑藉,尤其是關於良善與罪惡。

《流浪的月》是一部很特別的小說,卻也是一部讓人極為震撼的小說。故事的主角家內更紗與佐伯文是兩個心靈受傷的孩子,更紗原本在自由而幸福的家庭長大,卻在父親過世之後,母親無法忍受那殘酷的局面而選擇另結新歡且拋下了她。更紗在寄飬的阿姨家,遭收不當對待。使得年紀小小的她,渴望逃離,渴望回到幼年的生活。文則是在一個完美主義家庭長大的小孩,當其發現自己身體的不完美,不禁倉皇失措,最末只得藉由讀大學而遠離原生的家庭。

兩個孤單的靈魂就這麼相遇,一個九歲的小女孩,一個纖瘦的大學生,那關於歸屬的渴望,以及期待陪伴的熱切,使得更紗來到文的住處。年幼的更紗只是盡情地感受著那消失已久的自由,文心理卻知曉收留更紗的舉措,將會為他帶來極大的罪責。然而即便如此,或是因為完美心態而對己身的鄙夷,所衍生的一種傷害自己的意念。或是對於更紗那極其自由與隨性的行為感到羨慕與好奇,文只是珍惜著兩人共處的時光。直到事件爆發的那一刻,直到那關於病態「蘿莉控」的所有批判傾倒而來,直到定罪入獄的悲劇遂而開展出另一個讓人心碎、心痛,卻又心動的篇章。

不論是更紗還是文,因為年幼生命的遭逢,使得他們心中認定關於己身的存在,其實是一種不堪,甚至潛意識裡藏著一種對於己身的鄙夷。兩人的相遇,關鍵在於接受,原來活著可以如此自然地被接納,原來活著可以如此輕鬆。只是年齡的差異,更紗說不出口的秘密,使得這一切在旁人眼裡,反倒形成了一個讓人驚懼的故事。而這樣的故事就這麼隨著媒體,開展出來,甚至在網路時代的今日,彷若永無止盡一般。只是,時間的延續,卻讓那不是事實的事實成了少數人鄙夷、嘲笑與謾罵的故事。

即便如此,對兩位當事者來說,依舊努力地活出他們的人生步調。該說是慶幸的是,當年事發後後被轉到育幼院逐漸長大的更紗,以及坐牢數年回家被監視與軟禁後,因母親生病而再次離家的文,竟然還有相遇的機會。只是兩人從未想過,那樣的相遇,竟然再次在平靜的生活引發劇烈的改變。而那所含括的是再次拉扯出當年曾經被無條件接納的美好,以及內心所以為曾經帶給對方的創傷。那是個極其矛盾的心態,渴望重溫美好的趨力,以及自責傷害對方的逃避,不斷地在心頭拉扯、糾結。而這顯然又與兩個人的個性相關,較為自由與隨性的更紗,也是被強加為被害人的角色,趨力的強度較甚,所以顯得較為主動;較為退縮與保守的文,也是被認定加害者的角色,趨力的強度較弱,所以顯得較為被動。然而,至少有著那樣趨力的支撐,讓文不至於逃開,而願意接納更紗的主動。

然而不論為何者,兩人之間的再次互動,不僅療癒了彼此孤單的心靈,更緩解了多年來面對當年事件的自責與悲痛。雖然相遇的更紗與文,都有著另外相伴的對象。但是那樣的相伴在許多意義上存在著一種妥協,妥協於內心的孤單與寂寥、妥協於旁人所認定自己不堪的過往、妥協於不該再恣意地去滿足於己身的想望。那背後仍存著對於自己的一種難以接受,甚或是指責。原本就背負著被遺棄的更紗,以及被完美所摒除的文,都對己身抱持著一種罪惡感,甚至在那樣的罪惡感之下,還藏著一種關於自我傷害的潛在渴望。

再加上,當年事件更是重擊了原本就極其脆弱的自我價值感。多年前無意的邂逅,彼此終於遇到接納自己的一種包容,對更紗來說那是失而復得的狂喜,對文而言則是從未領受的美好。沒想到那樣的相遇,竟然發展成一樁難以挽回的悲劇,接納自己的對方遭到了無情的傷害,甚至扭曲了生命的樣貌。經歷這一切,彷彿更加確認己身的糟糕與不幸,可是那曾經的美好依舊在心頭縈繞,那曾經的支持依舊拉扯著遲疑的步伐。也許,兩人內心深處都極其渴望一種理解,一種無需解釋的輕盈,一種接納與相信的活著。有了這一切,其他也許都變得不再重要。至於兩人的關係,那從來就不是兩人所在乎的關鍵,重要的是彼此扶持、彼此依賴、彼此陪伴。

如同小說所言:「只要有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存在,任何事物都可拋棄。」那或許對許多人而言會感到誇張與不解,然而如果生命中經歷著許多不被接納甚至被嫌棄、鄙夷的困頓,那樣的理解是一種求也求不得的恩寵。因為被理解所衍生的一種接納,彷彿讓人感到存在的心安,甚或是活著的意義。否則,活著就是一種否定,那樣的活著只能不斷地配合著旁人的需求而嘗試去演出既定的角色。而那樣的活著,究竟還是不是自己的質疑,更會漸漸地淘空活著的價值,徒留一種應然的框架與重擔。

其次,小說精彩地詮釋著關於善意的一種顛覆與質疑,面對那極其強烈的善意,面對那自以為體貼的舉措,反倒讓更紗陷入極深的孤單之中,甚或深深地被傷害著。旁人所以為的襄助與窩心,其實對她來說反而可能是一種傷害。無怪乎,更紗最末選擇丟棄那樣的善意,因為那樣的善意對她來說不僅毫無意義,甚至是一種束縛與傷害。當然也許當事者並無惡意,但是當以良善之名,關上了傾聽的窗口,那往往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泥淖。甚或還去質疑,為何對方不願意接納己身的善意,轉而惱羞成怒地攻擊對方。殊不知這過程中那高舉善意的大纛,有時只是享受著施予者高高在上的一種滿足。誠如,許多時候我們總喜歡擔任那位告訴對方要加油的人,卻鮮少去反思那話語背後所可能藏著的傷害。如同小說所言:「毫無鋒利之處,卻能傷人的刀刃,是真實存在的!」

最末,想特別提及的是《流浪的月》是2020年日本本屋大賞的首獎,所謂的本屋大賞是由日本全國書店店員所選出的最想銷售的書籍,那並不同於文學家或作家的評選,然而卻反映著普羅大眾所鍾愛與偏好的一種社會風氣。2019年本屋大賞首獎是《接棒家族》,若比較這兩本書籍,那都訴說著一種人心的良善與接納,那也顛覆著既有對於社會的刻板印象。亦即那存在著一種關於社會的控訴,卻又同時細膩地描繪著人性所可能存有的美好,也許那未必為他人所理解,但卻無損於彼此心中的份量。比較這兩者,不禁想著也許處在後現代的人們,正努力地在急驟變化的社會現實裡,透過書籍找著安心之處。



延伸閱讀

關於默潮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avatar-img
54會員
97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的其他內容
看完書後,原本整個情緒被那灰色的沈重壓的喘不過氣來。然而,隨著思緒的流轉,突然漸漸地懂得,也許因為那份沈重,使得原所逃離的思緒被逼著回過頭來看看自身的靈魂。而書中內容的發酵,讓人不自覺地引發更多的允許,允許原所拒絕的、內在的、「灰色」的靈魂。在那一剎那,慢慢的懂得,關於存在的一種自在。
嚴格來說,這不像是一本科幻小說,但是它卻比其他科幻小說更為科幻;這不該算是一本驚悚小說,但是它卻像是重新去定義什麼叫做驚悚,那不是生理上的戰慄,而是發自內心的驚懼;這更不是一本愛情小說,但是裡頭的愛情卻足以讓人熱淚盈框。小說的步調或快或慢,那節奏的變換每每讓人措手不及。
說中,隨著情節的不斷開展,即便透過赫薩爾與米拉兒的努力,慢慢解開疫病之謎。但是威脅仍未解除,傷害依舊存在,那一切的種種都考驗著凡恩。然而,許多事件的發生,都讓凡恩心存感激。閉起雙眼,腦海裡不自覺地浮現著騎著飛鹿在森林自在馳騁的身影,那是讓人崇拜與嚮往的飛鹿的子民啊!
小說中訴說著種種的不如意,又在那樣的不如意裡藏著一絲絲人性的溫暖,以及被理解與接納的可能。又或者在那歡樂與平凡裡,卻又透過無常彰顯著人性的堅強與晦暗。那樣的對比與衝擊,著實讓人震驚,卻又讓人迷戀。也許這裡頭藏著我們不願承認,卻又不得不去承認的關鍵,那就是共鳴的發生,因為我們都處在各自的小小世界之中。
「回歸故鄉」也許那是許多人所認定的退休後的生活,在那美好、寧靜而緩慢的生活裡,輕鬆愜意地度過不同於前半輩子戮力於工作、家庭的樣貌。然而,如果沒有那樣的故鄉呢?那麼人生又該何去何從,是在既有的生活步調裡學習調整與改變,進而重新找著新生活的可能,抑或者茫茫然地在那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度過餘生。
閱讀帶來的不可預知的樂趣,如同作者所說改變原本就已經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之中,書籍只是在不經意中勾動了那樣的念頭與想望,甚至賦予了更多的勇敢與熱情。誠如書中所言及的:「一本奇特的書籍,與一小球蓬蓬的羊毛氈,傳達了一切可能的奇蹟。」也許對每個愛書人來說,閱讀這本書,會有一種心領神會的美好與感動吧!
看完書後,原本整個情緒被那灰色的沈重壓的喘不過氣來。然而,隨著思緒的流轉,突然漸漸地懂得,也許因為那份沈重,使得原所逃離的思緒被逼著回過頭來看看自身的靈魂。而書中內容的發酵,讓人不自覺地引發更多的允許,允許原所拒絕的、內在的、「灰色」的靈魂。在那一剎那,慢慢的懂得,關於存在的一種自在。
嚴格來說,這不像是一本科幻小說,但是它卻比其他科幻小說更為科幻;這不該算是一本驚悚小說,但是它卻像是重新去定義什麼叫做驚悚,那不是生理上的戰慄,而是發自內心的驚懼;這更不是一本愛情小說,但是裡頭的愛情卻足以讓人熱淚盈框。小說的步調或快或慢,那節奏的變換每每讓人措手不及。
說中,隨著情節的不斷開展,即便透過赫薩爾與米拉兒的努力,慢慢解開疫病之謎。但是威脅仍未解除,傷害依舊存在,那一切的種種都考驗著凡恩。然而,許多事件的發生,都讓凡恩心存感激。閉起雙眼,腦海裡不自覺地浮現著騎著飛鹿在森林自在馳騁的身影,那是讓人崇拜與嚮往的飛鹿的子民啊!
小說中訴說著種種的不如意,又在那樣的不如意裡藏著一絲絲人性的溫暖,以及被理解與接納的可能。又或者在那歡樂與平凡裡,卻又透過無常彰顯著人性的堅強與晦暗。那樣的對比與衝擊,著實讓人震驚,卻又讓人迷戀。也許這裡頭藏著我們不願承認,卻又不得不去承認的關鍵,那就是共鳴的發生,因為我們都處在各自的小小世界之中。
「回歸故鄉」也許那是許多人所認定的退休後的生活,在那美好、寧靜而緩慢的生活裡,輕鬆愜意地度過不同於前半輩子戮力於工作、家庭的樣貌。然而,如果沒有那樣的故鄉呢?那麼人生又該何去何從,是在既有的生活步調裡學習調整與改變,進而重新找著新生活的可能,抑或者茫茫然地在那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度過餘生。
閱讀帶來的不可預知的樂趣,如同作者所說改變原本就已經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之中,書籍只是在不經意中勾動了那樣的念頭與想望,甚至賦予了更多的勇敢與熱情。誠如書中所言及的:「一本奇特的書籍,與一小球蓬蓬的羊毛氈,傳達了一切可能的奇蹟。」也許對每個愛書人來說,閱讀這本書,會有一種心領神會的美好與感動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面對燥仲當眾指控強暴,厚修有口難言,決定以暴制暴,撻伐眾人的撻伐!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翻看各種書籍 往往提到偏執 而我們都下意識覺得糟糕 字典給的意思:對事物的見解過於固執己見,無法全面考量 我個人其實蠻佩服那種偏執的人 迎難而上 還能堅持的人! 我屬於那種 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自轉的人 出社會有遇到工作上與生活上的的阻力? 說真話超多 但我更喜歡藉機反思 一次碰壁 二
輿論的殺傷力就像癌症,一開始毫無察覺,等到慢慢擴散到身體各處,才發現已經無藥可醫。每個人多少都會被閒言閒語,而身旁的人總是告訴我們不要在意,但是誰又能不在乎呢?在這陌生的世界,人們只忠於自己的感受,而忽視他人的感受,擅自認為自己的話語不會帶給別人任何傷害,於是輿論成為了壓垮人們的稻草。它是如此的不經
Thumbnail
每次都拿自己內向這件事出來擋,是不是快變成一種不負責的藉口?有可能是或不是。 人被生出來如果是為了用別人的標準開始度過一整個人生,那還是別把人生出來了! 我猜想應該不可能是因為這樣。 每個家庭都有其複雜的故事,沒想到我們家的也是。
亂語 堅強是為了某個理由, 脆弱不必理由。 沒有理由卻更顯堅強! 脆弱得很堅強! ...... 瘋了瘋了! 痛苦映照著某個執著, 靜心照見執著。 照見了就不再痛苦。 痛苦得好自在 亂了亂了@#$%^&*? 逃避是為了某個藉口, 面對無須藉口。 沒有藉口就不能逃避!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遇到觀點不同的人實在沒必要一直去爭論什麼,所以起初就抱著輕鬆的心情讀這本書,沒想到內容蠻燒腦。作者算是很擅長運用理性跟邏輯來推翻不同立場的人,偏偏遇到的對象都很容易被激怒,導致失去自己堅持的立場,不敵作者的反攻。
Thumbnail
很多時候,遇人遇事,第一時間先放一放,不要批判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怎樣才公平,誰誰誰就是欺負人是壞人……當我們的大腦開始判斷是非對錯,心就會停止感覺,但心才是遼闊的,大腦是有限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面對燥仲當眾指控強暴,厚修有口難言,決定以暴制暴,撻伐眾人的撻伐!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翻看各種書籍 往往提到偏執 而我們都下意識覺得糟糕 字典給的意思:對事物的見解過於固執己見,無法全面考量 我個人其實蠻佩服那種偏執的人 迎難而上 還能堅持的人! 我屬於那種 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自轉的人 出社會有遇到工作上與生活上的的阻力? 說真話超多 但我更喜歡藉機反思 一次碰壁 二
輿論的殺傷力就像癌症,一開始毫無察覺,等到慢慢擴散到身體各處,才發現已經無藥可醫。每個人多少都會被閒言閒語,而身旁的人總是告訴我們不要在意,但是誰又能不在乎呢?在這陌生的世界,人們只忠於自己的感受,而忽視他人的感受,擅自認為自己的話語不會帶給別人任何傷害,於是輿論成為了壓垮人們的稻草。它是如此的不經
Thumbnail
每次都拿自己內向這件事出來擋,是不是快變成一種不負責的藉口?有可能是或不是。 人被生出來如果是為了用別人的標準開始度過一整個人生,那還是別把人生出來了! 我猜想應該不可能是因為這樣。 每個家庭都有其複雜的故事,沒想到我們家的也是。
亂語 堅強是為了某個理由, 脆弱不必理由。 沒有理由卻更顯堅強! 脆弱得很堅強! ...... 瘋了瘋了! 痛苦映照著某個執著, 靜心照見執著。 照見了就不再痛苦。 痛苦得好自在 亂了亂了@#$%^&*? 逃避是為了某個藉口, 面對無須藉口。 沒有藉口就不能逃避!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遇到觀點不同的人實在沒必要一直去爭論什麼,所以起初就抱著輕鬆的心情讀這本書,沒想到內容蠻燒腦。作者算是很擅長運用理性跟邏輯來推翻不同立場的人,偏偏遇到的對象都很容易被激怒,導致失去自己堅持的立場,不敵作者的反攻。
Thumbnail
很多時候,遇人遇事,第一時間先放一放,不要批判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怎樣才公平,誰誰誰就是欺負人是壞人……當我們的大腦開始判斷是非對錯,心就會停止感覺,但心才是遼闊的,大腦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