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很多關於自律和好習慣的書籍,像是《原子習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都強調自律對成功的關鍵性。我也曾認真地學習這些觀念,試圖養成規律的好習慣。可是,這些好習慣是否真能帶來成功呢?
超越「好習慣」的現實挑戰
實際上,有再多好習慣也無法保證我們一定會成功,生活中的許多決定並不全掌握在我們手中。回想起我大學畢業時,面臨的待業期讓我深感迷茫——雖然我一直堅持規律的生活習慣,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似乎並沒有因此找到理想的方向。這讓我開始質疑:自律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自律的最終目標:建立自我信心和標準
我漸漸明白,真正的自律並不是為了達到他人的標準,而是為了找到屬於自己的衡量尺度。當我們養成自律時,其實是在為自己建立一個「底氣」:這種底氣讓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有能力堅持自我,即便面對全世界的拒絕,依然有信心去相信自己。這才是自律的最終意義——在任何情況下,依然能夠依照自己的標準去生活。
自律與自我理解:如何找到習慣的意義
要真正堅持自律,就必須找到每個習慣對自己的意義。我的一些習慣正是源於對自我需求的了解:
- 閱讀:我愛閱讀,因為它帶來思想的自由。閱讀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還給了我沉浸於故事的喜悅。我會記錄讀書的進度,這讓我感到充實和滿足。但我也不會要求自己天天看書,這樣的我,2023年看了26本書,2024年看了34本。
- 運動:我不特別熱愛運動,但我知道它對健康的重要性,於是我要求自己每週至少運動一次。儘管運動後總會肌肉酸痛,但為了保持健康,我會把它當成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
- 寫作:寫作是我理清思緒的方式,我會在需要時寫日記,但不會強迫自己每天寫什麼內容,最後只要有完成就好。現在我希望通過寫部落格,進一步堅持這個習慣,培養穩定的寫作節奏,也讓自己看過的書有輸出的途徑。
- 學習新語言:我學語言是希望永遠對世界保持好奇,透過語言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觀點,這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廣闊的視角。英語C1,日語N1,德語C1,我期待下一個語言帶給我世界觀。
自律,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好習慣
每個好習慣都應該有其意義,而不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譬如,早睡早起是為了更有精力去應對新的一天,而非單純的早睡。養成習慣的過程中,關鍵是了解它們對自我成長的作用,這樣才能真正堅持下去。
結語
如果你也希望建立好習慣,那麼首先要理解每個習慣對自己的意義。自律的真諦不是一套固定的成功法則,而是一個過程,一個讓自己在追尋自我標準和自信中不斷前進的過程。通過這些習慣,我們能夠在變化莫測的現實中,仍然保持對生活的掌控感,並不斷接近真正的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