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送快遞》

Cyan-avatar-img
發佈於Bookshel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胡安焉,1979 年生於廣州,2009 年開始嘗試寫作,中間因為工作而中斷數年。曾先後在廣州、南寧、大理、上海、北京等城市打工或經營個體生意。2021 年移居成都,現從事個人寫作。出版的作品包括《我在北京送快遞》、《我比世界晚熟》、《生活在低處》,其中《我在北京送快遞》獲評豆瓣 2023 年度作者、《新京報》2023 年度非虛構寫作者、《南方人物週刊》2023 年度青年力量等榮譽。
《我在北京送快遞:那些失意,都很偉大》(2024)

《我在北京送快遞:那些失意,都很偉大》(2024)

社會能夠正常運作,仰賴著人們各司其職。其中不乏有內容枯燥、職場環境不佳,卻又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維持著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標準。這些工作,從某些角度來看,似乎帶有剝削的性質,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確實維繫了許多人的生計。

《我在北京送快遞》這部作品,記錄的是作者胡安焉,付出了 20 多年的歲月,輾轉在那些社會中的必要,卻又不受青睞而被視為底層的工作之間。他的文字樸實直率,乍看之下像是日常的流水帳,然而正是因為他保留了不假修飾的細節瑣碎,才讓我們得以直視這些不為多數人所見的工作本質。對文學的熱愛,以及對寫作的嘗試,雖然沒有成功扭轉作者的生活,但至少在身不由己的現實之中,為他劃出了一片無窮的自由。

無論是在她遊蕩的日子裡,這種遊蕩是一種家常便飯,還是在她失意的歲月裡,那些失意都很偉大。
— 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節錄自《普通讀者》(The Common Reader)。

背景

作者初入社會時,受限於學歷,較難找到朝九晚五的穩定工作。為了生活,只能逆來順受地接受各種可能的工作機會,像是酒店服務生、加油站營業員、物流快遞、服飾商店、滷味小攤等等,這些工作月薪大多都介於 1000 - 2000 人民幣之間,並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勞力,但是卻只能勉強打平生活收支。

從作者描述的工作細節裡,尤其在物流公司擔任夜班的那一年,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這些工作枯燥和高壓的程度,甚至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雖然薪資不高,工作內容和環境也不理想,還是有很多人趨之若鶩,只為了掙取在社會中生存的基本權利。

寫作是作者最有熱情的一件事,因此他曾在 2009 年,用了兩年時間,在家專心寫作,並且嘗試將作品投稿至文學期刊。然而,微薄的稿費,最終擊碎了他以寫作維生的想望。和現實妥協,儘管無可奈何,但是作者的轉念,讓筆者印象非常深刻:

不能通過寫作謀生,對我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 寫作于我的意義因此變得更加個人、重要、特別和純粹。雖然我寫得不多,但對我來說,寫作就是我生活的另外部分,屬於自由的那部分。

工作的意義

自從開始寫作之後,作者養成了記下想法和感悟的習慣,其中一段是關於工作的思考,非常耐人尋思。

在過去環境艱難、資源匱乏的時代,工作就是為了謀生,當時的人不會認為工作囚禁了自己的自由,反而會以勞動為光榮,並且貶低不工作的人。到了現代,儘管生活環境已經改善許多,生活的餘裕帶來了更多的自由,我們卻反被囚禁在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裡:

相比於限制你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向你灌輸你需要些什麼並給你途徑去實現,無疑是更牢固和持久的促成社會穩定的手段。

在這樣的社會規則下,個人自我實現最主要的手段依然是工作,工作幾乎已經成為一個人最重要的身份標籤。有些人確實非常能夠適應這套社會規則,他們可以透過將自己奉獻給工作,來獲得成就感和快樂;但是對有些人來說,工作並不是人生的目的,完全為了謀生而工作,無疑是另一種形式的監牢。

並不是每個人在不用為溫飽奔忙後,依然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流浪和創作

在辭去第八份在新創刊的動漫雜誌擔任美編的工作之後,作者和朋友決定一起到北京,過著「流浪和創作」的生活。說是流浪,但是到了北京,依然需要負擔房租和生活的支出,還是得找份工作勉強糊口。

雖然作者待在北京的這段時期,創作並不順利,但是他讀了很多從前沒讀過的書,接觸到一些改變他的觀念和主張,使得他重新審視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價值和意義,明白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我前面講述的那些工作經歷,無論取掉其中哪一段,都不會對今天的我產生影響。但是假如沒有在北京的這一段經歷,那麼今天的我肯定會是一個和現在很不同的人。

心態的轉變,標誌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作者自述,雖然自己仍然無知和膽怯,但卻多了一份堅持和信心 — 他不再為自己和別人的差異感到惶恐不安,並且學會珍視自己的個性。雖然此後的打工和寫作,依然充滿困難和挑戰,但是這些磨練,都成了建設自我精神不可或缺的材料。

這種變化並非在一瞬間發生……而是像播下了種子,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裡,緩慢但堅韌地扎根、發芽,直到今天,仍然在我身上持續地發生著作用。

結語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曾有過一段,和作者相同,頓悟自我的時刻?每一次不願意屈服於現實的抵抗,事實上都在為自己積蓄著一次衝動的勇氣,跳出隨波逐流的漩渦,重新找回最原始的自己。或許,就像是作者所說的,接受現實的人,同時也是在想方設法,讓現實接受自己。

今天我對自己所有的打工經歷,只懷有感激和懷念,沒有絲毫的不滿和怨忿 — 我承認曾經有過,但已經全部放下了。因為從更多的生活經驗中,我逐漸認識到,懷著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延伸閱讀

  • 《普通讀者》(The Common Reader & The Second Common Reader,2021)by Virginia Woolf
    • 這部作品以平易的筆調,介紹了許多作家的生平軼事。《我在北京送快遞》的副標題「那些失意,都很偉大」,就是引用自吳爾芙(Woolf)閱讀了一位默默無聞的作家利蒂希亞女士的回憶錄,所寫下的讀後感。
  • 《選擇障礙世代》(Dedicated,2022)by Pete Davis
    •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列舉了社會裡願意長時間投入承諾的角色。雖然多數人更加崇尚帶來創新和改革的人,但是那些讓已經存在事物能夠持續運行下去的維護者,同樣至關重要,因為是他們讓社會得以繼續活著,讓文化得以延續下去。


avatar-img
23會員
71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an Salon 的其他內容
2024 年扎實地累積了 51 篇筆記,連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議。趁著新年的機會,重新瀏覽了過去一年的筆記,這些文字都在記錄的當下,拋進了晦暗的時間洪流,作為微光閃爍的標記,指引了本該淹沒於遺忘之中的來時軌跡。
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重複 40% 的行為,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減少日常的選擇,降低意志力的磨耗,讓生活變得單純簡單,用更自在的方式,邁向我們的理想狀態。但是,在培養習慣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自己,並且思考養成習慣的目的是什麼。唯有從本性出發,建立適合自己的習慣,才能打造出自由和快樂的生活。
人們因為害怕面對死亡,總是想盡辦法發明新的科技和研究,只為了推遲死亡到來的時間。年紀漸大、罹患癌症的作者,原先也是一樣,對未知的死亡感到恐懼;一直到他在大自然的動植物身上,看見了生命的本質,才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學會坦然接受生命的一切必然。這些體會,融合成了獨一無二的農夫哲學。
《博物館與它的產地》雖然被出版社歸類在「專為青少年設計的知識輕閱讀」的叢書系列,但是它也非常適合想認識博物館的大人來閱讀。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郭怡汝引領著讀者們,一起環遊了座落在世界各地最負盛名的博物館,簡潔扼要地介紹了它們的成立歷史,以及每位觀賞者最想朝聖的,專屬於每一座博物館獨一無二的鎮館之寶。
《早知道就待在家》這部作品,是作者謝哲青在累積了無數次旅行經歷之後,回首這些身處異地的旅行時光,所做的深度反思記錄。旅行帶來的欣慰,可能是旅途中看到的風景,可能是旅途中遇到的人,可能是旅途中克服的困難,這些苦樂片段相互交映,最終投射出來的,不過是一個平安返家的平凡想望。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這本書非常在乎「感覺」:你對生活的感覺、你對人的感覺、你對自己的感覺。因為感覺是一切。⋯⋯讓這本書陪你一起、一點一滴地恢復對感覺的在乎,那才可能談得上「對自己好」、才可能談得上「對生活的愛」。
2024 年扎實地累積了 51 篇筆記,連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議。趁著新年的機會,重新瀏覽了過去一年的筆記,這些文字都在記錄的當下,拋進了晦暗的時間洪流,作為微光閃爍的標記,指引了本該淹沒於遺忘之中的來時軌跡。
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重複 40% 的行為,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減少日常的選擇,降低意志力的磨耗,讓生活變得單純簡單,用更自在的方式,邁向我們的理想狀態。但是,在培養習慣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自己,並且思考養成習慣的目的是什麼。唯有從本性出發,建立適合自己的習慣,才能打造出自由和快樂的生活。
人們因為害怕面對死亡,總是想盡辦法發明新的科技和研究,只為了推遲死亡到來的時間。年紀漸大、罹患癌症的作者,原先也是一樣,對未知的死亡感到恐懼;一直到他在大自然的動植物身上,看見了生命的本質,才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學會坦然接受生命的一切必然。這些體會,融合成了獨一無二的農夫哲學。
《博物館與它的產地》雖然被出版社歸類在「專為青少年設計的知識輕閱讀」的叢書系列,但是它也非常適合想認識博物館的大人來閱讀。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郭怡汝引領著讀者們,一起環遊了座落在世界各地最負盛名的博物館,簡潔扼要地介紹了它們的成立歷史,以及每位觀賞者最想朝聖的,專屬於每一座博物館獨一無二的鎮館之寶。
《早知道就待在家》這部作品,是作者謝哲青在累積了無數次旅行經歷之後,回首這些身處異地的旅行時光,所做的深度反思記錄。旅行帶來的欣慰,可能是旅途中看到的風景,可能是旅途中遇到的人,可能是旅途中克服的困難,這些苦樂片段相互交映,最終投射出來的,不過是一個平安返家的平凡想望。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這本書非常在乎「感覺」:你對生活的感覺、你對人的感覺、你對自己的感覺。因為感覺是一切。⋯⋯讓這本書陪你一起、一點一滴地恢復對感覺的在乎,那才可能談得上「對自己好」、才可能談得上「對生活的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點入【朱宥勳|小說.評論.台灣文學】,你將看到朱宥勳以領銜者之姿,企圖帶領一群揚旗耀武的本土文青,衝向名為台灣文學的山峰。
Thumbnail
一直很喜歡讀大陸作家馮傑的散文, 每年春節他都會針對今年的生肖寫一篇詳細專門文章, 從值年生肖的前世今生傳說,到稗官野史穿鑿附會的鄉野傳奇。 配上馮傑的水墨畫,打油詩,文章更生動。 《故鄉搨》背景仍聚焦在作家生長的北中原, 隨著都市計畫開發,熟悉的鄉村景色逐漸消失,被高樓大廈,工廠取代
「我所熱愛的,就是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傳統生活。異質性愈大的地方、愈多樣態,所以往鄉間跑。我們的時代影響就是下一個新時代,但是我心不能忘舊,我做的事,就是盡量讓人有機會溫習一下(傳統生活)。」 《漢聲》創辦人黃永松(1943年10月17日—2024年3月4日) 某些時候,更準確的說,是當自己產生困惑
Thumbnail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Thumbnail
一本書,可能出身自不同的地方。 老夫,是公司裡的本地書,大概民國四十幾年生的,也就是一九五幾年印刷出來的。跟我差不多年份出生的書,多是早期印刷廠印製。我的名字就叫《老夫》,外殼是精裝紅皮書,那紅皮之上的文字則是燙金字體。 我曾經也是風流倜儻的少年仔呢。
Thumbnail
我一直都喜歡讀胡晴舫的散文,因為她的選題、角度和想法總能引起我這個城市人強烈共鳴和深入反思,而這一本散文集令我尤其感觸。 前半部是作者分享過去在各地生活期間的人與事,思考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我向來好奇他人對香港的想法,結果不失所望,從她筆下看香港確實奇特有趣。
Thumbnail
大家也許發現我甚少閱讀當代華文作家的作品,内地作家更是罕見。這次會選擇此書,純粹是我喜愛的演員推介的緣故😚。 話說我過往接觸的華文小說大多以鄉村小鎮作故事背景,我作為一個城市人實在毫無代入感。這本書卻聚焦在一個被遺忘的殘舊城市,當中一群在社會之中不上不下的小人物,這倒是一種新鮮感。
Thumbnail
主編者: 賀新輝 出版社:地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2月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點入【朱宥勳|小說.評論.台灣文學】,你將看到朱宥勳以領銜者之姿,企圖帶領一群揚旗耀武的本土文青,衝向名為台灣文學的山峰。
Thumbnail
一直很喜歡讀大陸作家馮傑的散文, 每年春節他都會針對今年的生肖寫一篇詳細專門文章, 從值年生肖的前世今生傳說,到稗官野史穿鑿附會的鄉野傳奇。 配上馮傑的水墨畫,打油詩,文章更生動。 《故鄉搨》背景仍聚焦在作家生長的北中原, 隨著都市計畫開發,熟悉的鄉村景色逐漸消失,被高樓大廈,工廠取代
「我所熱愛的,就是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傳統生活。異質性愈大的地方、愈多樣態,所以往鄉間跑。我們的時代影響就是下一個新時代,但是我心不能忘舊,我做的事,就是盡量讓人有機會溫習一下(傳統生活)。」 《漢聲》創辦人黃永松(1943年10月17日—2024年3月4日) 某些時候,更準確的說,是當自己產生困惑
Thumbnail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Thumbnail
一本書,可能出身自不同的地方。 老夫,是公司裡的本地書,大概民國四十幾年生的,也就是一九五幾年印刷出來的。跟我差不多年份出生的書,多是早期印刷廠印製。我的名字就叫《老夫》,外殼是精裝紅皮書,那紅皮之上的文字則是燙金字體。 我曾經也是風流倜儻的少年仔呢。
Thumbnail
我一直都喜歡讀胡晴舫的散文,因為她的選題、角度和想法總能引起我這個城市人強烈共鳴和深入反思,而這一本散文集令我尤其感觸。 前半部是作者分享過去在各地生活期間的人與事,思考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我向來好奇他人對香港的想法,結果不失所望,從她筆下看香港確實奇特有趣。
Thumbnail
大家也許發現我甚少閱讀當代華文作家的作品,内地作家更是罕見。這次會選擇此書,純粹是我喜愛的演員推介的緣故😚。 話說我過往接觸的華文小說大多以鄉村小鎮作故事背景,我作為一個城市人實在毫無代入感。這本書卻聚焦在一個被遺忘的殘舊城市,當中一群在社會之中不上不下的小人物,這倒是一種新鮮感。
Thumbnail
主編者: 賀新輝 出版社:地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