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毅《受苦的倒影》新書分享會】
「寫給臺灣的情書。」魏明毅如此形容《受苦的倒影》。
相信多數閱讀這本書的讀者多多少少都感到難受,因為我們知道這字字句句都是一樁樁真實的事件。在分享會上老師說他寫這本書不是故意要讓大家感到痛苦,但是痛苦是有用的,看清痛苦,人會變得不一樣。
「像偵探那樣觀看」是老師在序裡的提醒,他希望讀者能用偵探的角度去抽絲剝繭,透過凝視苦難去思考,讓自己不被框限住,要有能動性。我們想要沒有苦難,但這個想法本身就讓我們痛苦,因為我們根本無法避免苦難,想要百分之百掌控一切是一種妄想,這導致我們一直活在苦難中,所以面對受苦,我們需要擴大自己的視界,長出花式的回應,扭轉僵化了的思緒。
痛苦的意義是指出不對勁,不只是人本身,也是指這個社會。為什麼會有苦難,不只是因為我們妄想要人定勝天,更是因為這個社會的價值影響著我們,但若把一切歸咎給社會結構就擺擺手放棄的話,是不是也就遺忘了自己也是社會的一部份;小覷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影響?
「社會結構是你我他所組成的。」老師提醒著我們,只要我們堅定著,既使看不到馬上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把一切交給時間,時間會發酵一切,將期望寄託於未來,只要做現在可以做到的;我們可以做的;人可以做的,剩下的就交給神。
從《靜寂工人》到《受苦的倒影》,魏明毅看見人們的苦,體察社會的不對勁,這些苦之所以需要被看見,不是因為有多可憐,而是因為我們現在還很幸運,時代的洪流沒有將我們席捲而去,所以那些事不是只發生在他人身上,生於時代之下,我們都可能成為他者,所以去凝視苦難,看見社會的角落,我們才會有站起來的力量。
《靜寂工人》走得很遠,回響很大,這本書也將要譯成日文出版,前陣子也受邀到中國分享,他說大家都很震驚,因為中國現在流行躺平,這正是受苦以影子的方式顯現出來,而《受苦的倒影》就是《靜寂工人》第二部,他希望讀者不要只是將書中的內容當成故事來讀,而是要意識到苦難的意義,或許《受苦的倒影》對中國、世界的影響還不可預見,但它仍是一部寫給臺灣的情書。
透過文字可以做到什麼?一場場的分享讓老師看見文字的力量,因此老師也分享之後會有第三部,不過我們也看見老師在第二部對用字的謹慎,老師也分享寫第二部「是用刻的」方式在寫,所以我們一起等待下一本的出版吧!
這是小獸書屋搬遷新家後的第一場新書分享會,而這場分享會則是《受苦的倒影》目前的最後一場,讓這場活動充滿意義的不只是以上那麼簡單。
基隆這個場景就出現在《受苦的倒影》第一現場的起點現場描述裡,而《靜寂工人》更幾乎都是發生於基隆。基隆作為書中事件的背景,那麼在基隆辦分享會更是意義非凡,非常感謝老師與出版社答應邀約,也謝謝每一位讀者的到來,你們的參與都讓這場分享更具意義。
《受苦的倒影》
作者|魏明毅
出版|春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