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誤解5/5] 學習目標與心態:追求真正的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習目標與心態:追求真正的學習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學習已成為每個人追求成功的必經之路。然而,許多人在追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將焦點放在成績上,認為高分數就是幸福的代名詞。這樣的觀念不僅讓學生感到壓力,還可能導致他們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事實上,成績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密切。

許多研究顯示,成績的高低對於學生的幸福感影響微乎其微。Levine 等人的研究指出,學生對自己的成績預測往往不準確,實際上,成績並不是決定幸福感的唯一因素。當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得好成績時,學生的內在動機會受到削弱,學習變得乏味且機械。這樣的情況下,學習不再是探索知識和自我成長的過程,而是變成了一種為了分數而進行的任務。

在學習的動機方面,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外在動機是指為了獲得獎勵(如成績)或避免懲罰而學習,而內在動機則是因為對學習本身的熱愛而參與學習活動。Deci 的研究表明,當參與者在玩益智遊戲時,被分為有獎勵和無獎勵兩組,結果發現獲得獎勵的參與者在後續的自發性參與中顯著減少。這一發現提醒我們,內在動機才是持久學習熱情的關鍵。

然而,過度關注成績的學生,往往在進入大學後,因為成績的壓力而失去對學習的熱情。他們可能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新的挑戰,這樣一來,他們的學習潛能就無法得到充分發揮。這時,成長心態的概念便顯得尤為重要。

成長心態是指相信能力和智力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來提升,而固定心態則認為智力和能力是固定的,無法改變。Carol Dweck 的研究顯示,成長心態的學生在面對挑戰時,會更加努力,並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固定心態的學生則容易因為失敗而放棄,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種心態的差異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未來的發展。

成長心態的好處不僅在於學習與表現,還包括情緒管理。當學生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時,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會增強,從而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這樣的心態轉變不僅對學習有利,還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為了幫助學生轉變心態,教育介入的有效性不容忽視。透過提供有關神經科學的資訊,讓學生了解成長心態的好處,可以有效改變他們的觀念。例如,某些實驗顯示,接受成長心態教育的學生在數學成績上顯著提高,這表明心態的轉變能夠直接影響學習成果。

總結來說,追求的不是好成績,而是良好的心態和內在動機。當我們將焦點轉向學習的過程,而非僅僅結果時,才能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學習不應該僅僅是為了獲得好成績,而是應該成為一個探索和成長的過程。


追求真正的快樂:善行與幸福的關聯

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許多人往往忽略了善行的重要性。研究顯示,友善行為能顯著提升個人的幸福感。這讓我們重新思考,幸福的來源不僅僅是物質的擁有,還包括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和互動。

許多人認為,高薪和好成績能帶來幸福,但實際上,這些因素的影響有限。真正的快樂來源於內心的滿足和人際關係的連結。研究者將人群分為快樂和不快樂兩組,並調查他們的善行行為。結果顯示,快樂的人更傾向於進行善行,並且對善行的記憶更深刻。

在一項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回想自己最近的善行,並測量他們的幸福感。結果發現,僅僅回想善行就能顯著提升幸福感,這表明善行對於幸福感的正面影響。Sonja Lyubomirsky 的研究中,參與者被要求在一周內進行五次隨機善行,結果顯示,在同一天內進行多次善行的參與者,幸福感提升最顯著。

此外,花錢做善事的效果也值得關注。在 Happy Money 實驗中,參與者被給予一定金額,必須選擇花在自己身上或他人身上。結果顯示,花錢給他人比花錢給自己更能提升幸福感。這一發現進一步強調了善行對於幸福感的正面影響。

在跨文化研究中,即使是在經濟條件不同的文化中,花錢給他人的幸福感提升效果依然存在。這表明善行的影響是普遍的,無論文化背景如何。

總之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內在的動機和善行都是我們獲得真正快樂的關鍵。透過改變心態和行動,我們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意義與快樂。追求快樂的方式不必依賴外在的成就,而是可以通過內心的善行和關懷來實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茫人生的沙龍
8會員
50內容數
想發什麼就發的人,就如同我的名稱
迷茫人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6
追求幸福是現代人的終極目標,但我們常將幸福與物質財富畫上等號。本文探討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外在的擁有,而是來自於內在的滿足和意義的追尋,並說明如何透過發揮個人特長、體驗心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來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2025/01/26
追求幸福是現代人的終極目標,但我們常將幸福與物質財富畫上等號。本文探討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外在的擁有,而是來自於內在的滿足和意義的追尋,並說明如何透過發揮個人特長、體驗心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來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2025/01/22
運動、睡眠與幸福心理學息息相關,透過增強運動習慣、改善睡眠品質及培養正面思維,提升幸福感。文章探討運動和睡眠對身心健康的益處,並說明如何克服心理偏見,珍惜生活經驗,提升整體幸福感。
Thumbnail
2025/01/22
運動、睡眠與幸福心理學息息相關,透過增強運動習慣、改善睡眠品質及培養正面思維,提升幸福感。文章探討運動和睡眠對身心健康的益處,並說明如何克服心理偏見,珍惜生活經驗,提升整體幸福感。
Thumbnail
2025/01/19
探討心理學家提出的「錯誤渴望」概念,說明人們對未來幸福的預測常與實際情況不符,並分析導致此現象的幾個因素,例如心智偏見、社會比較和享樂適應。文章指出,瞭解這些因素,並避免不合理的比較,將有助於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2025/01/19
探討心理學家提出的「錯誤渴望」概念,說明人們對未來幸福的預測常與實際情況不符,並分析導致此現象的幾個因素,例如心智偏見、社會比較和享樂適應。文章指出,瞭解這些因素,並避免不合理的比較,將有助於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追求真正的學習與幸福:從成長心態到善行實踐,探討內在動機與幸福感之間的深層連結。學習不應只為成績,而應著重於過程與成長;幸福的來源也不僅限於物質,更在於人際連結與善行。
Thumbnail
追求真正的學習與幸福:從成長心態到善行實踐,探討內在動機與幸福感之間的深層連結。學習不應只為成績,而應著重於過程與成長;幸福的來源也不僅限於物質,更在於人際連結與善行。
Thumbnail
從小考試教育中培養的標準成功思維,為何最後讓人痛苦,謊言在哪?不如從內心快樂起來吧。
Thumbnail
從小考試教育中培養的標準成功思維,為何最後讓人痛苦,謊言在哪?不如從內心快樂起來吧。
Thumbnail
關於學習最重要的是心態與習慣,這本 《小學生高效學習原子習慣》不僅是獻給小孩的禮物,也是給大人的一份珍貴獻禮。還記得大學時,有位教我們作業研究的老師曾說過一段話:「面對學習的各種困難,我們挑戰自己的是『學習如何學習』的態度。」這席話仍在畢業多年後烙印於我心。
Thumbnail
關於學習最重要的是心態與習慣,這本 《小學生高效學習原子習慣》不僅是獻給小孩的禮物,也是給大人的一份珍貴獻禮。還記得大學時,有位教我們作業研究的老師曾說過一段話:「面對學習的各種困難,我們挑戰自己的是『學習如何學習』的態度。」這席話仍在畢業多年後烙印於我心。
Thumbnail
我們生來就想追求或被鼓勵追求的成功跟快樂到底是什麼?又要如何擁有? 舊有障礙深植於心中的恐懼記憶,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跟經驗?
Thumbnail
我們生來就想追求或被鼓勵追求的成功跟快樂到底是什麼?又要如何擁有? 舊有障礙深植於心中的恐懼記憶,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跟經驗?
Thumbnail
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怎麼樣才能令人感到幸福也因人而異,然而幸福有辦法去量化或是具體呈現嗎?作者是一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針對如何設計一個能讓人們做出最適切選擇的環境進而改變行為,也是目前極少數聚焦於幸福感研究的學者。
Thumbnail
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怎麼樣才能令人感到幸福也因人而異,然而幸福有辦法去量化或是具體呈現嗎?作者是一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針對如何設計一個能讓人們做出最適切選擇的環境進而改變行為,也是目前極少數聚焦於幸福感研究的學者。
Thumbnail
老師,你誤會了! 不是因為你很會教才會有「好學生」 但因為你很不會教才會有「壞學生」
Thumbnail
老師,你誤會了! 不是因為你很會教才會有「好學生」 但因為你很不會教才會有「壞學生」
Thumbnail
我們與「幸福」有多遠的距離? 根據聯合國公佈的「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調查153個國家或地區的幸福程度,香港排名第78位。當世界急劇改變、疫症反覆未息、各行各業飽受重創、學校停課又再網課之時,要在當下感受幸福,似乎有點強人所難。 然而,正正因為感受幸福很艱難,感受幸福的能力顯得更形重要——幸福
Thumbnail
我們與「幸福」有多遠的距離? 根據聯合國公佈的「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調查153個國家或地區的幸福程度,香港排名第78位。當世界急劇改變、疫症反覆未息、各行各業飽受重創、學校停課又再網課之時,要在當下感受幸福,似乎有點強人所難。 然而,正正因為感受幸福很艱難,感受幸福的能力顯得更形重要——幸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