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原生家庭的枷鎖與救贖:被童年治癒,或一生療癒童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原生家庭,影響我們一生的潛伏力量

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走向成年,有些人將這烙印視為一份溫暖的祝福,有些人卻背負著沉重的枷鎖。一句無心的批評、一場忽略的陪伴,甚至是一段長期的爭吵,這些童年的經歷可能悄悄地塑造了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如何愛人、如何面對世界,甚至如何看待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有人被童年治癒了一生,有人卻用一生來療癒童年。」

這句話背後的真相,就是原生家庭無形的力量。那些伴隨我們成長的記憶,可能是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托起我們的靈魂;也可能是一道沉重的影子,將我們壓得喘不過氣。這篇文章,我們將試著探討,原生家庭的影響如何延續到我們的成年生活,以及如何打破它的桎梏,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重生之路。

1. 童年的記憶,如何定義我們的一生?

1.1 父母的愛與缺席,塑造了我們的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他們的每一次擁抱、每一聲稱讚,或者每一次冷漠、每一聲怒吼,都會在孩子的內心投下一個影子。被愛與被忽略,會成為一種深植心底的習慣,隨著我們長大,演變成對世界的基本信任或懷疑。

正面的影響:

小美從小在充滿支持與理解的家庭中長大,父母鼓勵她去探索自己的興趣,無論她選擇畫畫還是學音樂,父母總是支持並參與其中。她帶著這份安全感進入成人世界,對人對事都充滿信任,並勇於嘗試。

負面的影響:

而小強的父親卻經常對他說:「你怎麼這麼沒用?怎麼做什麼事都搞砸?」這些話讓小強在成年後,即使獲得了很多成就,仍然無法擺脫那種「自己不夠好」的羞恥感。每當他面對挑戰,他腦中浮現的第一句話就是:「萬一我失敗了呢?」

1.2 家庭中的角色分工,影響了我們對關係的期待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可能被迫扮演「照顧者」的角色,過早承擔起超出他年齡的責任;而在另一些家庭中,孩子可能被過度保護,長大後反而無法應對現實生活的壓力。這些家庭角色,往往在成年後被複製到感情和工作中,成為我們隱形的行為模式。

案例:扮演小大人,無法放下控制

阿芳的母親從小情緒不穩,父親也長期缺席。阿芳為了讓家裡不至於崩潰,學會了照顧弟妹、解決問題,甚至承擔母親的情緒。成年後,她在感情中無法放下「掌控」的慣性,總是不信任伴侶,擔心對方不能好好處理事情,讓關係變得緊張又疲憊。

案例:過度保護,害怕面對困難

阿輝的父母為了避免他受傷,幾乎包辦了他所有的事。他的生活無需決定,也無需冒險。長大後,他卻對選擇充滿恐懼,面對壓力時習慣退縮。他對自己的人生有一種模糊的依賴感,卻找不到獨立的方向。


2. 原生家庭的陰影,如何影響我們的成年生活?

2.1 愛與不被愛的傷痕,如何決定我們的親密關係?

成年後的愛情關係,往往是我們對童年的一次重演。那些未被治癒的傷痛,會透過感情中的依賴、掌控、逃避等形式表現出來,讓我們不自覺地重複家庭中的關係模式。

依賴型:害怕失去,要求無限的安全感

首月僅1元付費即可解鎖全部內容
本篇內容共 232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點亮💡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語室
406會員
620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1億」次閱讀、388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思›語室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妳以為,他不說清楚,是因為還沒想好。妳以為,他說「你可以自己決定」,是尊重妳的選擇。
2025/05/02
妳以為,他不說清楚,是因為還沒想好。妳以為,他說「你可以自己決定」,是尊重妳的選擇。
2025/05/01
自由只是「拿掉限制」,不是「創造幸福」。
2025/05/01
自由只是「拿掉限制」,不是「創造幸福」。
2025/04/30
孩子小時候都很乖,從沒想過長大之後會讓我們這麼煩惱。
2025/04/30
孩子小時候都很乖,從沒想過長大之後會讓我們這麼煩惱。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明明現在已經長大了,也擁有了獨立的能力 但有些情緒、某些慣性,卻像某種看不見的繩子,一直綁著你。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重新養一次自己。 不是一句什麼心靈雞湯,而是我從內心真正感受到的東西。
Thumbnail
明明現在已經長大了,也擁有了獨立的能力 但有些情緒、某些慣性,卻像某種看不見的繩子,一直綁著你。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重新養一次自己。 不是一句什麼心靈雞湯,而是我從內心真正感受到的東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原生家庭情緒勒索對成年子女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長期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如何導致創傷、失去規劃未來的能力,以及如何努力掙脫這些束縛。文章並提及影片內容,闡述童年創傷如何造成「未來維度喪失」,以及如何影響個體的生存模式和行為模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原生家庭情緒勒索對成年子女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長期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如何導致創傷、失去規劃未來的能力,以及如何努力掙脫這些束縛。文章並提及影片內容,闡述童年創傷如何造成「未來維度喪失」,以及如何影響個體的生存模式和行為模式。
Thumbnail
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印記走向成年,或是溫暖的祝福,或是沉重的枷鎖。父母的愛與缺席,塑造了我們的安全感;童年的角色分工,影響了我們的關係模式。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並提供打破枷鎖、走向自我重生的方法,幫助你從傷痕中找到力量,書寫屬於自己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印記走向成年,或是溫暖的祝福,或是沉重的枷鎖。父母的愛與缺席,塑造了我們的安全感;童年的角色分工,影響了我們的關係模式。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並提供打破枷鎖、走向自我重生的方法,幫助你從傷痕中找到力量,書寫屬於自己的未來。
Thumbnail
生命中第一個接觸的團體生活就是“家”,家庭的樣子會體現個人外在樣子,所以家的重要足以影響一生,但如果能在原生家庭中振作起來的,這很不容易,今天聊聊原生家庭的影響吧。 以愛之名的傷害,什麼是愛?並不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呵護,而是做對他較好較適合的選擇,並能從中學習及獨立,也不是用愛的名義情緒綁架造成傷害
Thumbnail
生命中第一個接觸的團體生活就是“家”,家庭的樣子會體現個人外在樣子,所以家的重要足以影響一生,但如果能在原生家庭中振作起來的,這很不容易,今天聊聊原生家庭的影響吧。 以愛之名的傷害,什麼是愛?並不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呵護,而是做對他較好較適合的選擇,並能從中學習及獨立,也不是用愛的名義情緒綁架造成傷害
Thumbnail
一樣都是人,但每個人的童年卻都是那麼的不一樣。 原生家庭影響人的一生。 有愛美滿的童年,使人懂愛敢愛幸福愛;飽受痛苦的童年,使人渴慕愛,邍求愛卻又不敢愛,愛得苦。 後者,有的人知道後,可以找方式改變,治癒,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有的人用幾年走出童年,有的人卻用一輩子治癒童年......
Thumbnail
一樣都是人,但每個人的童年卻都是那麼的不一樣。 原生家庭影響人的一生。 有愛美滿的童年,使人懂愛敢愛幸福愛;飽受痛苦的童年,使人渴慕愛,邍求愛卻又不敢愛,愛得苦。 後者,有的人知道後,可以找方式改變,治癒,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有的人用幾年走出童年,有的人卻用一輩子治癒童年......
Thumbnail
無法選擇的,是自己的出生。是成長的家庭,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努力。 突破命運的窠臼,走出自己的路,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然而原生家庭,有時其實也像自己命運的劊子手一樣,剝奪屬於你的夢想! 「我回到的家看似很溫暖,但那其實是個有很多枷鎖的地方」 「我希望父親能按自己的意志生活」 「我不想成為令人感到麻
Thumbnail
無法選擇的,是自己的出生。是成長的家庭,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努力。 突破命運的窠臼,走出自己的路,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然而原生家庭,有時其實也像自己命運的劊子手一樣,剝奪屬於你的夢想! 「我回到的家看似很溫暖,但那其實是個有很多枷鎖的地方」 「我希望父親能按自己的意志生活」 「我不想成為令人感到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