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準毀掉一個「乖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曾經是一個溫柔、善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你努力地想成為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你遵守規則,你背誦課文,你盡力迎合所有人的期待。然而,這一切努力,都將成為你通往自我毀滅的通行證。這是我們為你精心準備的「乖孩子養成手冊」,它將一步步摧毀你的靈魂,並將你牢牢地鎖回你所屬的階級。


第一步:小嘴巴閉起來

當你踏入校園,你開始接受「沉默是金」的教誨。你充滿好奇,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但老師的口頭禪是「小嘴巴,閉起來,不要打斷上課。」這如同 巴茲爾·伯恩斯坦 (Basil Bernstein) 在其語言代碼理論中指出的,學校偏好「精巧代碼」(Elaborated Code),而非你所習慣的「局限代碼」(Restricted Code)。

伯恩斯坦認為,學校偏好中產階級慣用的「精巧代碼」,這種語言模式結構嚴謹、表達明確,與學術環境相符。而勞工階級的孩子習慣「局限代碼」,這種語言依賴於背景與共享經驗,難以在學術環境中獲得優勢。

你天生的表達慾望,被視為干擾秩序的來源。你逐漸學會沉默,你的好奇心,,被制度性地馴服。從此,你不再是提出問題的人,而是學習如何隱藏自己。



第二步:誰知道這題的「標準答案」

你被塞滿了所謂的「標準答案」,如同你被灌輸了制式的教條。你不再追問「為什麼」,你只被教導去追逐「正確」的答案。這種現象如同 皮耶·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所說,學校教育是「文化資本」的再製過程,它偏袒那些掌握「精巧代碼」和「文化資本」的學生,而壓制其他聲音。

你所學的,並非知識的本質,而是如何迎合體制、找出「標準答案」。你失去了探索的渴望,你的獨立思考能力,如同 保羅·弗雷勒 (Paulo Freire) 所批判的「儲蓄式教育」(Banking Education),被無情地閹割。

弗雷勒批判傳統教育採取「儲蓄式教育」模式,將學生視為知識的被動容器,剝奪其批判與參與的能力,進而阻礙解放與自我意識的提升。


第三步:你考第幾名

你被困在一個以分數為中心的煉獄。你的價值,被赤裸裸地用分數來衡量,正如 塞繆爾·鮑爾斯 (Samuel Bowles) 和 赫伯特·金蒂斯 (Herbert Gintis) 在《美國的資本主義下的學校教育》中所批判的,學校教育訓練學生適應資本主義社會的競爭,分數成為「績效主義」的體現。你開始將自己與他人比較,你嫉妒那些比你更「優秀」的人,而你卻沒有發現,分數背後的「優勢」往往來自於你的家庭階級背景。

鮑爾斯與金蒂斯指出,教育系統透過「對應原則」(Correspondence Principle),使學校中的階層化與順從文化,與資本主義職場的要求高度對應,從而確保社會階級的穩定再製。


第四步:叛逆期喔

當你感到壓抑,當你想要掙脫束縛,大人只會以「叛逆期」來搪塞你的痛苦。你的掙扎被歸咎於你「不成熟」、「不聽話」。正如 歐文·戈夫曼 (Erving Goffman) 的「污名理論」(Stigma Theory),當你試圖表達自我,便會被貼上負面標籤,並遭到社會排擠。這是一種社會控制的手段,目的是讓你繼續順從、繼續配合,繼續扮演一個「好孩子」。你的個體性,被制度性地抹殺。


第五步:特權孩子

你努力遵守每一條規則,卻發現那些擁有特權的孩子,可以輕易地無視規則。這如同 安妮特·拉雷奧 (Annette Lareau) 在《不均等的童年》中指出的,來自不同階級家庭的孩子,受到不同方式的教養,而中產階級家庭的「協同培養」(Concerted Cultivation) 方式,更有利於孩子在教育系統中獲得優勢。你意識到,教育系統並非中立,它內含著不平等和階級歧視,而你,早已被置於不平等的起跑線上。

拉雷奧的研究表明,中產階級家庭透過「協同培養」主動規劃孩子的發展,使其能在教育體制中獲得更多機會,進而維持階級優勢。


第六步:畢業後給我回家

你終於畢業了,你以為終於可以自由了,但你卻聽見大人說:「畢業後給我回家,好好找份工作。」這句話不僅揭示了教育的侷限性,也點出了 社會階級再製 (Social Reproduction) 的核心意涵。你的教育經驗,最終只將你帶回你所屬的階級位置,如同你從未離開一樣。這看似是「家」,實則是你的牢籠,你的命運,從你出生時就已決定。而你所有的努力,終究無法讓你掙脫既定的命運,只不過讓你更加適應這個階級化的社會。



這不是巧合,而是系統性的設計

這不是巧合,而是教育系統所內建的機制,它以「公平」為名,行「馴化」之實。它以「教育」為名,行「階級再製」之實。當你意識到這一切時,或許你已經變成一個被馴化的「乖孩子」,你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改變命運的能力。而你終將發現,畢業不是解脫,而是另一場長途旅行的開始,一場永遠回不了頭的「回家之旅」。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 人小劇場 的其他內容
第二天,李薇才剛踏進公司大門,小張就如同裝了彈簧般,興奮地朝她衝了過來,眼中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燒:「薇薇!你是不是昨晚在總裁家了?!快點老實招來,總裁怎麼樣?!」 李薇被小張突如其來的熱情嚇了一跳,還沒來得及反應,小張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起來。原來李薇昨天提著一個大紙箱,從總裁家走出來的畫面,不小心被
李薇那句「我在想怎麼進總裁家」像炸彈一樣,在辦公室迅速發酵,流言蜚語像野火般蔓延開來。 小張興奮地竊竊私語:「你們知道嗎?李薇居然主動想進總裁家!她該不會真的對總裁有意思吧?」 「真的假的?這年頭直接出擊嗎?」 「說不定人家早就有一腿了……」 李薇經過茶水間時,發現大家的目光都充滿八卦和好奇
李薇以為自己只是做了一場荒誕的夢,一切都會回歸原樣,又是社畜運轉的一天。然而,當夜幕再次降臨,她的身體卻開始不聽使喚地發熱、發麻,感覺自己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束縛著,難以動彈。「不會吧?!還要變?」果然,幾秒鐘後,她又變回了那包熟悉的泡麵,躺在她昨晚的藏身之處——總裁家琉璃台的角落。
「砰!」一聲巨響,李薇的意識猛然彈回,彷彿從深海被強行拖拽上岸。她還沒來得及辨識周遭,就感到自己從黑暗中被粗暴地拉回。她想睜眼,卻徒勞無功。眼前一片漆黑,手腳也無法動彈,彷彿被什麼東西緊緊包裹。耳邊只有塑膠摩擦的「沙沙」聲。微弱的光線從縫隙中滲入,李薇費力地睜大眼睛,終於看清自己所處的環境
第二天,李薇才剛踏進公司大門,小張就如同裝了彈簧般,興奮地朝她衝了過來,眼中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燒:「薇薇!你是不是昨晚在總裁家了?!快點老實招來,總裁怎麼樣?!」 李薇被小張突如其來的熱情嚇了一跳,還沒來得及反應,小張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起來。原來李薇昨天提著一個大紙箱,從總裁家走出來的畫面,不小心被
李薇那句「我在想怎麼進總裁家」像炸彈一樣,在辦公室迅速發酵,流言蜚語像野火般蔓延開來。 小張興奮地竊竊私語:「你們知道嗎?李薇居然主動想進總裁家!她該不會真的對總裁有意思吧?」 「真的假的?這年頭直接出擊嗎?」 「說不定人家早就有一腿了……」 李薇經過茶水間時,發現大家的目光都充滿八卦和好奇
李薇以為自己只是做了一場荒誕的夢,一切都會回歸原樣,又是社畜運轉的一天。然而,當夜幕再次降臨,她的身體卻開始不聽使喚地發熱、發麻,感覺自己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束縛著,難以動彈。「不會吧?!還要變?」果然,幾秒鐘後,她又變回了那包熟悉的泡麵,躺在她昨晚的藏身之處——總裁家琉璃台的角落。
「砰!」一聲巨響,李薇的意識猛然彈回,彷彿從深海被強行拖拽上岸。她還沒來得及辨識周遭,就感到自己從黑暗中被粗暴地拉回。她想睜眼,卻徒勞無功。眼前一片漆黑,手腳也無法動彈,彷彿被什麼東西緊緊包裹。耳邊只有塑膠摩擦的「沙沙」聲。微弱的光線從縫隙中滲入,李薇費力地睜大眼睛,終於看清自己所處的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壞孩子還是可以有夢想,只要努力追求,夢想也可以成真。
Thumbnail
在許多成長過程中我們似乎都只被教導如何成為乖乖牌,聽話懂事才配得上「好」這個字。 要懂得拿高分,擠進頂尖大學的窄門,取得畢業證書、進入企業工作、結婚買房生小孩,看似理所當然的標準流程,其實是一個又一個的填格子遊戲,填滿,努力填滿,「現在不用多問,你現在該做的,就是把份內事做好,等你長大你就會明白。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孩子教育不應該僅著重於高學問或考試能力,而應該培養懂得尊重、禮貌、體諒、有品德的孩子。品德已被忽略,但它對社會仍然至關重要。本書內容闡述從不同角度培養品德的重要性,以及品德的具體表現,引導讀者思考人生與品德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我會努力,用眼光好好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 我會努力,讓孩子經歷比我以前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 ; 我會努力,帶著孩子,耐心、用心、真心的感受生命的重量!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壞孩子還是可以有夢想,只要努力追求,夢想也可以成真。
Thumbnail
在許多成長過程中我們似乎都只被教導如何成為乖乖牌,聽話懂事才配得上「好」這個字。 要懂得拿高分,擠進頂尖大學的窄門,取得畢業證書、進入企業工作、結婚買房生小孩,看似理所當然的標準流程,其實是一個又一個的填格子遊戲,填滿,努力填滿,「現在不用多問,你現在該做的,就是把份內事做好,等你長大你就會明白。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孩子教育不應該僅著重於高學問或考試能力,而應該培養懂得尊重、禮貌、體諒、有品德的孩子。品德已被忽略,但它對社會仍然至關重要。本書內容闡述從不同角度培養品德的重要性,以及品德的具體表現,引導讀者思考人生與品德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我會努力,用眼光好好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 我會努力,讓孩子經歷比我以前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 ; 我會努力,帶著孩子,耐心、用心、真心的感受生命的重量!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