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教育的重點之一是甚麼?一直認為都不是教導出學問很高或是考試能力很好的孩子,而是可以懂得尊重、禮貌、體諒、有品德的孩子。現在臺灣社會可以明顯感受到,品德已經是一件被拋之腦後的事、如果跟別人說有品德很重要,可能還會得到回覆說「品德?那是什麼東西?是可以吃的嗎?」很多東西或許隨著年齡增長就會慢慢學會;但是品德這件事是學習不完的,如果沒有從小就培養、沒有在學校裡頭去好好練習,那麼整個社會將充滿許多糟糕的態度跟出現誇張的行為。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閱讀呢?那肯定是適合每個人,不過作者是一位佛教徒,佛光山的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以如果對於其他宗教很排斥的話,不妨放下成見看看吧,每個宗教的本意幾乎都是為了人們好、為了世界好,只是出發點跟做法形式上不太一樣,好的東西就值得去學習,對吧?
2023年的2月,一年多前是星雲大師圓寂的時候,那是很少數看到有人登出後,大家不是因為死者為大,而是真的很尊重、很感謝有這位前輩的存在,當時記得到處都有許多人回憶跟分享與星雲大師相遇的時刻,而也算是在那時候多了解大師人生經歷跟故事。老實說覺得他是真的了不起,因為在他的身上感受不到任何的驕傲,反而充滿了感謝跟謙卑,很多人站上了高位之後、得到了名利之後,內心就會很自然的膨脹了,認為自己講的話有重量了、別人看到自己應該要有禮貌等等。這沒有一定的對錯,特別是對於一些掌控重要角色跟內容的人來說,有一定的威嚴感是必要的,然而即便是作為一個宗教人士,也不是每位師父都有著像星雲大師的態度,而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只能說,非常非常感謝有他的存在、就像那些為了臺灣努力及奮鬥過的每一位前輩,這片土地因為有你/妳們而變的更好,實在是太棒了。
「不一定要會讀書;但要會做人。」這句話絕對是應該擺在所有學校的校訓裡,學校的目的是讓人學習;但是要學習甚麼呢?在現在的社會裡,其實如果要學習知識的話,學校早就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在學校的學習其實還不見得會有好的效果,另外也可能因為家庭環境跟自身學習能力的關係,去學校學習反而會讓人越學越糟糕,可是學校還是有它存在的必要。學校是一個團體、是一個微型社會,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以外,應該還有更多值得學習的內容。書名是讓品德成為你的即戰力,即便是現在很糟糕的社會風氣,有品德的人還是會比較得到大家的認同跟擁戴,書裡面有三個大標題,分別是「學習他人的智慧,審視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校正視角」「誠實地面對自己,從心出發」都是在談不管外界怎麼刺激跟變化,自己的省思跟調整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有好品德也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而是自己發自內心的覺得就是應該要這麼思考、這麼作才是,如果有許多人都能帶有這樣的價值觀,那麼社會上紛擾的事應該也會減少很多吧?
「排隊」這是書裡面第一個提到關於品德的內容,一個人能不能好好排隊跟品德有關係嗎?這應該可以算是最小單位的品德評估方式,為什麼呢?因為願意排隊的人表示知道有些事情是基本的、是重要的,明白凡事有先來後到、知道先付出的先獲得、知道世界上有一定的規矩等等,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是可以看看,很多人隨著年齡增長之後,是不是就越來越無法「好好排隊呢?」因為在心裡面已經全被其他個人意識跟考量給拋棄了。書裡面舉的例子是在國外時通常不能夠好好排隊的,很高的比例是亞洲人、特別是華人,即便東方臉孔長的很像;但如果是講華人的話,很高比例不是中國人就是臺灣人。意味著中華文化、中華兒女的品德是很低的,連基本的排隊、不在公共區域大聲吵鬧都做不好,那麼就更別提其他更高層次的品德行為了。
說到品德這件事的更高層次應用,書裡面接下來談到了「識人跟用人」也舉了許多歷史上的故事做借鏡,是說如果要讓一件事有好的發展,挑選合適的人不是很基本的嗎?為什麼要看跟對方的關係呢?為什麼要先評估各自的立場呢?這是公事又不是私事;另外星雲大師也提到了關於詐騙的內容,如果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應該這輩子一定有經歷過或是聽過很多很多的詐騙故事,常常覺得為什麼這些人這麼壞?好手好腳的卻一直想要去騙別人放錢的地方呢?到底是社會給不了努力的人們翻身機會?還是寧願昧著良心、鋌而走險的賺錢比較實在呢?一直覺得臺灣人的本質還是很好的、是很善良的,無奈整個社會風氣已經非常糟糕跟偏差,大家自掃門前雪跟用團體來區分彼此的行為也越來越多,而這些都完全不利於臺灣往好的發展,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讀到這本書時特別想要分享,因為社會真的很需要有善良的風氣去擴散啊。
「承擔的力量、辨別的力量、自律的力量、鼓勵的力量」這四個力量就算把它們各自都變成一個大的章節來討論,應該也是有很多討論的空間,只是在這邊星雲大師用一個小的篇幅就將它們給說明完畢。當今社會裡可以很明顯感受到,要一個人勇於承擔自己做過的事,似乎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彷彿要許下承諾就跟要了對方的身家財產,在「選擇障礙時代」已經有討論過關於承諾的議題,另外其他的三種力量,想一想有辨別的力量重要嗎?有需要自律的力量嗎?鼓勵的力量為什麼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可以感受到星雲大師在書裡面想說的,就是一個人的內心如何,看行為舉止、跟別人還有環境的互動就可以知道,因為通常怎麼想就會怎麼做,這是很難騙的了人,因此如果沒有去調整自己的內心想法跟狀態,那麼要作一個假人、一個表裡不一的人,就算可以也是非常辛苦的。
「老二哲學」當老二到底好不好呢?可以問一下自己這個問題,要當好稱職的老二似乎也不是那麼容易,畢竟就差那麼一點點嘛,當老大的好處應該是遠遠大過於不好的啊?然而在書裡面很多例子提到,當老二是比較好的,因為這時候的自己還擁有一些自在,至於能不能當上老大,那往往不是單一因素可以成就的。況且覺得當老大比較好的人,一定是還沒有當過老大的人,心中充滿了很多美好的假設跟幻想,事實上絕對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大的。用點比較佛教的說法、也就是書裡面說的「內緣跟外緣」內緣就是在講個人的部分,當老二也好、老三、甚至老十,應該會發現至少在某些時候甚至是許多時候,都還有選擇、還能做自己、還有時間可以好好精進自己,因此在還沒當上老大之前,所謂的內緣就是盡可能去提升自己、做好自己的部分,因為等到哪天外緣來了,說不定什麼努力都沒做,就被大家推舉上去了;可是這時候已經無法好好的做自己,必須有更多的考量,這也是很多人上位時最常會說的「很多事情不是那麼簡單,我也是身不由己」如果沒有準備好跟有足夠的外緣,那麼當老二真的比較好。
「敢,很重要,培養果斷、臨危不亂的氣魄」這是這本書最後一個特別想要分享的部分了,勇敢很重要但是勇敢很難嗎?在書裡面作者提到很多自己過往勇敢的行為,十之八九都會遭受到很多的打擊,然而如果沒有這些過往勇敢的行為跟經歷,大概也無法出現後來讓大家熟知的佛光山、以及各間佛教學院跟大學等等。每一次的勇敢,不管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其實都是往好的方向前進,因為只要能夠勇敢,代表瞭解自己、明白自己生命的出處,那麼所謂的失敗也只是因為不如他人的意、擋了別人的財路之類的;但至少為了自己甚至是團隊做出了合理且正確的選擇,這是很好的行為,然而這個品德有什麼關係呢?很多時候品德展現跟勇敢是站在同一邊的,也就是明知可為但不做的人就很多;或是明知不可為但還是堅持要做,這時候的勇敢就不是真正的勇敢了。因此勇敢絕對是重要的,而且是要朝合適的方向去操作。
「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對我錯,你閒我忙」凡事都以別人為優先,不認為是一種退讓或是謙卑,而是知道自己在幹嘛、明白哪些事是自己需要做的、得要去面對的,裡頭涉及很高的學問跟做人素養。雖然看起來好像是很難的事;但只是因為的境界還不夠高、還不夠有所體悟、知道合適的人際關係互動。不過沒關係,只要擁有最後一個能力就好了,那就是「認錯」困難度有多高?特別是對於上位者,那麼認錯的能力跟有品德有甚麼關係呢?表示知道什麼事該作,錯了的事情就是錯了,它是不可能被導正的,即便花費了大量心思也可能只是浪費時間跟資源;然而只要願意認錯,懂得調整、反省就回頭,那麼事情的轉機就會很快出現。
生命是一條單行道,難免走錯也沒關係、走一點冤枉路也還好。星雲大師用他一生的經歷,在一本書裡談關於品德這件事,只能說非常謝謝他的分享。人生不可能不會有污點,因此不管過去怎麼樣,只要在接下來的日子願意趕緊調整,讓自己往有品德的方向更靠近一點點,那都是好事一件。
分享就到這裡囉,如果喜歡內容的話,歡迎留言回饋及分享。最重要的是,有興趣的話就去找書來看囉。
可透過下方連結購買實體書:
電子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