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書寫010:不要用「角色」來定義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喜歡對萬事萬物畫很多虛擬的界線,稱之為應該...不應該...,而這些界線會變成一個又一個的身分角色,我便在這些身分角色中度過一生。


比如一個孝順的兒子。一旦我表現的「不孝順」,我會充滿罪惡感而感到痛苦。而「孝順」是一個被定義、被限縮行為的一個「角色身分」,它在不同時空、不同文化裡,有著非常不同的界定,它是被當代人虛擬創造出來的,但卻反過來困住世世代代的人。

raw-image


察覺那在自己心中,被自己畫出關於那角色的虛擬界線的存在,便可以降低「角色身分認同」對自己的束縛與制約。我發現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姑且稱之為「屬性」。有些人很好動、鬼點子很多,那就以這樣的屬性去活出某一個角色,而非強迫自己去符合多數人定義的那個角色,而壓抑了自己的屬性。


我覺察到,這是我對自己該負的「責任」,也就是在任何時刻,針對自己感官系統所接收到的刺激,選擇如何做出反應的能力。

avatar-img
0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ugo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我學不會如何去面對這樣的事實,我的一生都會用來逃避這樣的孤獨寂寞。我會做這個做那個,但終究還是會回到那份孤寂,如同皮球不論彈跳多高,終究會回到地面。
一旦言語是以憤怒、攻擊屬性的形式被說出口,體內會出現一股不知從哪裡來的能量,它也會以憤怒、充滿批判性、具攻擊性的「情緒」,被我感知到。
在對和錯的觀念之外,還有一個所在,我會在那裏與你相遇。當靈魂在那裏的草地上躺下,世界就滿得都沒法談論。
我想要改變自己回應事件的方式,而改變,必須從覺察開始,而我的方式是手寫筆記。
如果我學不會如何去面對這樣的事實,我的一生都會用來逃避這樣的孤獨寂寞。我會做這個做那個,但終究還是會回到那份孤寂,如同皮球不論彈跳多高,終究會回到地面。
一旦言語是以憤怒、攻擊屬性的形式被說出口,體內會出現一股不知從哪裡來的能量,它也會以憤怒、充滿批判性、具攻擊性的「情緒」,被我感知到。
在對和錯的觀念之外,還有一個所在,我會在那裏與你相遇。當靈魂在那裏的草地上躺下,世界就滿得都沒法談論。
我想要改變自己回應事件的方式,而改變,必須從覺察開始,而我的方式是手寫筆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自我邊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範圍,敵對這個世界, 而是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彼此的差異,雙方是否都在舒適關係裡,如果不是,就讓不適合的離開。 關係中最難的是家庭、父母、小孩, 有時候選擇確實會受限於各種經濟、能力、資源, 但你的想法,如何詮釋關係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MKF5o6lco 秘辛我不想寫,因為那不是我能處理的事 不需要我出頭決定的事,通通不叫我的事 這不是無情,而是讓自己有「心理界限」 幫助別人,施予援手,不表示幫人扛責任 我能給人安慰,但是自己的路要自己走過 每個人
設立界線,是自我負責的行為, 是為自己控制之內的負責, 同時知道別人的評價歸屬於他自己, 毋須將別人的標籤貼在自己身上,然後責怪別人不理解你。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終其一生,不管對外,或是對內,與自己的關係, 都在學習設立界線與平衡度的拿揑, 都在讓我們意識到不被舊有的慣性綑綁,不再重蹈覆轍。
透過角色,我們更認識自己,更完整自己,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對待自己, 我們才是真正能夠定義自己的人。
用別人的視角看自己,將別人的感受套用在身上, 怎麼樣你也看不清楚,想不明白,怎麼樣都不會開心。 設立個人界線是重要的, 為自己控制之內的負責,對控制之外的放手, 更信任、更臣服、更忠實於自己。
Thumbnail
在「停止成為家人情緒垃圾桶:尋找真正的自我」中,我深入分享了從家庭賦予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找到真正自我身份的旅程。
賦了形象的基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自我邊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範圍,敵對這個世界, 而是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彼此的差異,雙方是否都在舒適關係裡,如果不是,就讓不適合的離開。 關係中最難的是家庭、父母、小孩, 有時候選擇確實會受限於各種經濟、能力、資源, 但你的想法,如何詮釋關係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MKF5o6lco 秘辛我不想寫,因為那不是我能處理的事 不需要我出頭決定的事,通通不叫我的事 這不是無情,而是讓自己有「心理界限」 幫助別人,施予援手,不表示幫人扛責任 我能給人安慰,但是自己的路要自己走過 每個人
設立界線,是自我負責的行為, 是為自己控制之內的負責, 同時知道別人的評價歸屬於他自己, 毋須將別人的標籤貼在自己身上,然後責怪別人不理解你。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終其一生,不管對外,或是對內,與自己的關係, 都在學習設立界線與平衡度的拿揑, 都在讓我們意識到不被舊有的慣性綑綁,不再重蹈覆轍。
透過角色,我們更認識自己,更完整自己,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對待自己, 我們才是真正能夠定義自己的人。
用別人的視角看自己,將別人的感受套用在身上, 怎麼樣你也看不清楚,想不明白,怎麼樣都不會開心。 設立個人界線是重要的, 為自己控制之內的負責,對控制之外的放手, 更信任、更臣服、更忠實於自己。
Thumbnail
在「停止成為家人情緒垃圾桶:尋找真正的自我」中,我深入分享了從家庭賦予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找到真正自我身份的旅程。
賦了形象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