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傳播有什麼好念的?」|過年期間我最常被詢問(質疑)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特別在台灣社會,許多長輩對於「傳播」的印象停留在當名嘴、當記者,或是「油嘴滑舌」。


每到了過年,家人或親戚經常會「善意地」詢問

「念傳播以後可以做什麼?」

即使畢業幾年了,我有時仍會感到有些尷尬或被挑戰。甚至,這些帶有偏見的好奇,有些時候會更不客氣

「蛤!傳播有什麼好念的?」


念傳播就要去當記者、做名嘴

特別在台灣社會,許多長輩對於「傳播」的印象停留在當名嘴、當記者,或是「油嘴滑舌」。

這種刻板印象,可能也與台灣的傳播教育模式有關:許多大學傾向只注重教實務,雖然開了理論課程(傳播理論、資訊傳播理論、傳播批判理論、媒介理論),但往往沒有機會將理論,轉化成真正能運用在各種媒體形式上的知識。

我的經歷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這樣的教育現象。

我從電機系轉到了傳播,就更常遇到親友把「傳播」直接等同於「當名嘴」或「講話伶牙俐齒」。然而實際上,傳播所涵蓋的範圍與深度遠不止於此。

不過最後我實在懶得解釋,「那你念這個之後打算要做什麼?」我都會不以為然地回「以後我要去搞政治、選立委、救台灣!




傳播理論與傳播實務

在台灣的傳播教育裡,常見到「把理論當作實務教」的現象。

這裡的意思是:學校課程雖然會提到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Neil Postman 這類傳播理論大師,但往往只停留在考試或背誦層面,並沒有與實際操作結合,也沒讓學生真正理解其背後的研究方法與思維方式。

其實在各種人文領域都會看到類似狀況:

理論的研究與實務的操作往往分成兩個極端

理論研究需要閱讀大量文獻、進行討論與前沿研究,而實務應用則更需要動手操作、設計執行與策略思考。例如社工、餐飲管理、觀光或設計等領域都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但這些知識又必然要「做得出來」才行。

理論研究需要閱讀大量文獻、進行討論與前沿研究。


我粗略地分類成兩種知識體系:

  1. 聚焦理論研究:社會學、哲學、文學,以及部分傳播理論的研究。
  2. 著重應用實務:社工、策展、視覺設計、廣告行銷等等。


若要將傳播教育做好,這兩種知識體系勢必要互相溝通。理論能夠為實務提供基礎框架,實務也能讓理論受到現實場域的檢驗,甚至激發新的思考或觀點。

可是目前台灣大部分學校的傳播教育,仍較傾向傳授量化的研究方法(如市場民調、消費者數據搜集、廣告投放策略等)。

並沒有花很多力氣去探究麥克魯漢怎麼看文字的力量、政治經濟傳播的經典文獻 Harold A. Innis 的《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或是 Postman 所開創的媒介生態學(Media Ecology)的研究等屬於「質化」分析的經典文本。

如此一來,我們在傳播課程裡學到的內容,常常變成了「如何有效行銷」的知識,反而失去了「深入理解媒體(介)如何形塑人類文化、社會、政治」等更本質的東西。



量化與質化的分野

量化與質化,是傳播研究中常見的兩種取向。

量化研究著眼於數字與統計,能協助分析大範圍受眾的行為趨勢、意見分布;質化研究則著重於「為什麼會這樣」的深度理解,讓我們知道人們在接收或傳遞訊息時,背後有什麼情感、動機與社會脈絡。



傳播的量化研究

常見於市場調查、問卷、民意調查等。

著重數據與統計推論,並且能整理出偏向哪種立場的受眾多、或反對立場的人數量。有助於行銷策略或大規模政策宣傳,但若只依賴量化,容易淪為「行銷手段」,忽略傳播更深層的意義。

但若只依賴量化,容易淪為「行銷手段」,忽略傳播更深層的意義。




傳播的質化研究

需要閱讀理論,理解媒介如何影響人類行為與社會發展。

舉例來說:麥克魯漢提出的「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認識媒體》(Understanding Media);Postman 的《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科技奴隸》《童年的消逝》等。

需要閱讀理論,理解媒介如何影響人類行為與社會發展。


這些理論的文本探討個人心理、社會文化脈絡與人群互動,更注重描述過程、動機與背景脈絡。當然,如果只停留於理論層面,則可能過於抽象,無法告訴我們該如何具體操作。

把兩者結合,才能看到「怎麼做」與「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全貌。

若傳播系只顧量化,就像商學院裡的行銷科系;若只重質化,又會被認為更接近哲學或社會學。正因如此,傳播本應該成為一門糅合量化方法與質化觀察的綜合學科,並將這些思考真正應用在媒體與社會互動之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28
謝謝您的分享❤️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8
旅人小萌 🤩🤩🤩
做競選海報太用心了吧哈哈XD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31
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 弄巧成拙~結果我家附近里長一直打電話勸我來選啦
黃璧怡-avatar-img
2025/01/28
祝鋼哥新年快樂🧧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8
黃璧怡 感謝~新年快樂!💥💥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29會員
270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5/04/25
大型語言模型以自然的節奏說話,表達好奇心,甚至聲稱能體驗情感。但這精心打造的表象掩蓋了一個基本的事實: 這些 AI 系統根本不具備這些人類特質。
Thumbnail
2025/04/25
大型語言模型以自然的節奏說話,表達好奇心,甚至聲稱能體驗情感。但這精心打造的表象掩蓋了一個基本的事實: 這些 AI 系統根本不具備這些人類特質。
Thumbnail
2025/04/22
「懶惰原住民」(the Lazy Native)的迷思並非自然形成,而是殖民當局帶著明確的意識形態意圖精心打造的。
Thumbnail
2025/04/22
「懶惰原住民」(the Lazy Native)的迷思並非自然形成,而是殖民當局帶著明確的意識形態意圖精心打造的。
Thumbnail
2025/04/18
KK 指出,AI 的長期影響將超過電力與火的發明,但這個變革需要數百年來逐步展現。
Thumbnail
2025/04/18
KK 指出,AI 的長期影響將超過電力與火的發明,但這個變革需要數百年來逐步展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每到了過年,家人或親戚經常會「善意地」詢問「念傳播以後可以做什麼?」有些時候會更不客氣「蛤!傳播有什麼好念的?」
Thumbnail
每到了過年,家人或親戚經常會「善意地」詢問「念傳播以後可以做什麼?」有些時候會更不客氣「蛤!傳播有什麼好念的?」
Thumbnail
祝福大家新年新氣象,喜歡的持續穩住、不喜歡的都流過生命。每次到過年,平常不會被激活的面向會在短時間內被密集活化。熱烈的、親切的、關愛的面向都能夠在這期間一次補足;厭煩的、排斥的、累積的面相也同樣會被翻攪起來。不知道大家過年期間都好嗎?
Thumbnail
祝福大家新年新氣象,喜歡的持續穩住、不喜歡的都流過生命。每次到過年,平常不會被激活的面向會在短時間內被密集活化。熱烈的、親切的、關愛的面向都能夠在這期間一次補足;厭煩的、排斥的、累積的面相也同樣會被翻攪起來。不知道大家過年期間都好嗎?
Thumbnail
悲觀的人對這社會的期待並不輸給有願景的人,可是有個現代社會相當致命的缺點:創造力不足。
Thumbnail
悲觀的人對這社會的期待並不輸給有願景的人,可是有個現代社會相當致命的缺點:創造力不足。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100個常見Q&A 問題1:親友知道你在經營自媒體,突然變成酸民怎麼辦?(上) 經營自媒體,就是一路打怪的過程,每一行動都反應你的心態,能堅持走下去每天都要做的是就和自我對話,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個話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問題1:親友知道你在經營自媒體,突然變成酸民怎麼辦?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100個常見Q&A 問題1:親友知道你在經營自媒體,突然變成酸民怎麼辦?(上) 經營自媒體,就是一路打怪的過程,每一行動都反應你的心態,能堅持走下去每天都要做的是就和自我對話,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個話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問題1:親友知道你在經營自媒體,突然變成酸民怎麼辦?
Thumbnail
八卦自帶酵母,每轉手一次,彷彿在不同唾液中重新醱酵一次。口耳相傳之際,說者津津樂道,等到傳聞變形成為噬人的怪獸,早已無力可回天。
Thumbnail
八卦自帶酵母,每轉手一次,彷彿在不同唾液中重新醱酵一次。口耳相傳之際,說者津津樂道,等到傳聞變形成為噬人的怪獸,早已無力可回天。
Thumbnail
自退伍後即踏入社會工作,一晃眼也超過20年光景了。 這20年來我做了什麼?
Thumbnail
自退伍後即踏入社會工作,一晃眼也超過20年光景了。 這20年來我做了什麼?
Thumbnail
上次看到一個馬來西亞的youtuber分享當地如何過年,除了百貨公司都會盛大裝潢、布置之外,街道上也有人表演舞龍舞獅,一整個大家族相聚在一起吃飯聊天,看著影片的我,回想自己的家鄉--台灣,對於過年這件事情好像就只是一個節日,少了許多儀式感,不禁讓人有些感嘆。 聽爸爸說在他還小的時候,每當逢年過節時…
Thumbnail
上次看到一個馬來西亞的youtuber分享當地如何過年,除了百貨公司都會盛大裝潢、布置之外,街道上也有人表演舞龍舞獅,一整個大家族相聚在一起吃飯聊天,看著影片的我,回想自己的家鄉--台灣,對於過年這件事情好像就只是一個節日,少了許多儀式感,不禁讓人有些感嘆。 聽爸爸說在他還小的時候,每當逢年過節時…
Thumbnail
拿掉了名片(稱謂),你是誰? 這就是所謂的身分認同,這也是過年最常被過問的問題(你是做什麼的/薪水多少/要結婚了嗎?),面對親戚這樣的關心(多管閒事),讓很多人壓力很大,因為這可能逼迫著你要改變,因為你可能對現在生活不滿意或是認為自己該升官(轉職)。 實際上你應該這樣思考:這一生,你想留下甚麼?
Thumbnail
拿掉了名片(稱謂),你是誰? 這就是所謂的身分認同,這也是過年最常被過問的問題(你是做什麼的/薪水多少/要結婚了嗎?),面對親戚這樣的關心(多管閒事),讓很多人壓力很大,因為這可能逼迫著你要改變,因為你可能對現在生活不滿意或是認為自己該升官(轉職)。 實際上你應該這樣思考:這一生,你想留下甚麼?
Thumbnail
你是否開始發覺假新聞和廣告式新聞在身邊隨處可見,社會真正值得注意的大事被八卦掩蓋,覺得身邊人的發言開始嚴重滑坡? 注意到這些而覺得煩惱該怎麼做嗎?
Thumbnail
你是否開始發覺假新聞和廣告式新聞在身邊隨處可見,社會真正值得注意的大事被八卦掩蓋,覺得身邊人的發言開始嚴重滑坡? 注意到這些而覺得煩惱該怎麼做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