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10232095-200009-201401230019-201401230019-15-99%2B239
[文化觀察] 邢義田(2000)古代中國及歐亞文獻、圖象與考古資料中的「胡人」外貌: 對傳統文獻和考古出土資料中有關非華夏之民,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外貌形象作了一次初步比對,企圖找出其表現的特點和異同。主要結論如下:
1.孔子以「被髮左衽」描述戎狄,並非毫無根據,只是實際的情況應遠為複雜。戎狄以及後來的胡在裝束特徵上和北亞、中亞或西北亞受斯基泰文化影響的游牧民族應有文化上的關係。
2.從春秋戰國到秦漢,中國儘管曾面對種種裝束和面貌都不相同的外族,但是大約從戰國開始,一種頭戴帽尖微向前彎尖頂帽,身穿窄袖短衣和長褲,高鼻深目的胡人變成中國圖象藝術中胡人外貌的典型。這也使得漢代造型藝術傳統中的「胡人」形象,和由士人掌握的文獻傳統所呈現的有了一定的差距。
3.若以出土的游牧民族服飾實物與前述文字與圖象描述的特點對照,則可以看出中國的文字和圖象傳統雖各有所尚,但對異族文化顯露的態度,卻有相當一致的印象化、簡約化、刻板化和頑強持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