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是所有工作者都必定會碰到的東西,不過不曉得有沒有人發現,無效的會議越來越多了,要不然就是這開會真正的目的並非解決問題,而是純粹的批鬥大會,大家使出渾身解數甩鍋,然而這種會議其實並不會起到任何幫助,除了浪費所有人的時間外,就是把事情更加的複雜化;當然,會議執行的狀況與結果也要看開會的主事者(通常都是主管),像我在日商的時候就很常出現上述的現象,所以為了讓會有效進行,我們還是需要準備一些東西。
首先,這是一定要有的動作,畢竟如果一封MAIL過來只說要開會而沒說開會主題跟需要的資料時,這會議注定是要以無結論收場,因為這些都不講,參加者是要怎麼準備資料呢?總不能用猜的。
再來,就是開會的目的了,開這個會的目的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沒有,會議就只是虛設的,跟同樂會沒有兩樣,吃吃餅乾喝喝飲料就可以散會了。
然後,請務必要求參與人員出席,如有問題會前就要講為什麼無法來進而調整會議時間,而不是空放這些人員不來,那還開什麼會?我就看過有業務在會議當天不來的,說什麼客戶找,會前通知就是為了預防這些奇葩。
2.會議記錄:
如果有在執行會議,會議紀錄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東西,這個會議講過什麼、結論是什麼、參與人員有誰,通通記錄在案,一個都別想跑,如果沒有會議記錄,很多人是不認帳的,到時候怎麼要這些人負責?最終,就像我前東家一樣,沒有任何人做會議紀錄,除了主管自己卸責外,每個業務也是逍遙法外,這樣的會議又能開出什麼花來呢?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
3.會議結果:
既然是開會,那就一定要有結果,當然不是每一次都這麼順利,那麼在最好的結果出現前就要出現所謂的折衷方案,會議主持人其實在設立會議的時候自己就該想好這些東西,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在會議中提出狀況,尤其那種大家一語不發的會議尤為重要,不然乾脆連會都別開了。
4.意見接納:
有再參加會議的人,就一定會發現不少人會提出意見,這些意見會不會被接納其實不是單純的聽而已,而是要拿出來讓所有人覆議進而投票結案;然而這在我們號稱的民主國家有時候非常好笑,聽完沒有覆議,會議者直接封殺所有意見的狀況不在少數,從一開始就不是什麼少數服從多數,不過是獨裁方式在執行。
5.開會頻率:
決大事,月決即可,太多耗時、太少又不可控,其實根本不需要週會,畢竟一週能出現的事情很有限,加上有時候解決事情需要時間,還不如月初一次解決。
尾語:
其實這些都是會議的基本原則,我不打算說那些什麼六大會議方塊,因為會議是東西是為了解決事情而存在的,不然你開會要幹什麼呢?若會議淪為形式,不但對事情毫無幫助,充其量不過是開個自我安慰罷了。
再者,我相信會有很多主管反駁說沒有每週追蹤根本不知道員工在幹嘛?那我只會說是你們這些主管太廢,連自己員工在幹嘛都不知道,還不如不要當主管。
[開會要開的有意義]
[一直開會的公司其實代表問題很多或者空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