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下):擺脫二元框架的思考進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從「單一結構」「兩難困境」,看到厭女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女性的兩難處境。《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下篇以「多元協商」為題,面對厭女,嘗試指引出可能的消解方法。


  〈報導、判決書與小說的「愛女/厭女」情結:2013年八里雙屍案〉一文以2013年八里雙屍案為研究對象,分別從媒體報導、判決書探討其中的厭女情結,並以此案件為原型的小說《黑水》展開新的詮釋方式。

在八里雙屍案中,台灣各級法院在判決書中呈現審判者不願意深入調查被告謝女所主張其與男性死者間的不倫關係,讓筆者認為從「法律與文化」的角度來看,本案有值得進一步了解的必要性。筆者認為,當台灣媒體以「蛇蠍女」、「毒蠍女」或「毒蛇女」等字眼描繪被控殺人者謝女時,是一種對於謝女的「厭女情結」;而台灣各級法院刑事審判庭拒絕調查謝女所陳述她跟男性死者的關係的現象是否可能也是華人文化下某種「厭女情結」的表現?是一種不自覺忽視女性某種處境的現象?(註1,p.221)

  作者認為忽略了複雜的性別關係與文化糾結,司法調查與審判將受限於父權式的理解,迴避掉與案件相關的線索,導致無法了解事情的真相。


  〈重讀性暴力受害者:改寫能動性與脆弱性的意義〉企圖擺脫「受害者或能動主體」的二元對立,翻轉「脆弱」一詞的負面意涵。作者援引「局部能動性」的理論資源提出:


  1. 所有的受害者都是在宰制結構下的行動主體,不可能全然自主或者全然被動。
  2. 受害者可能內化宰制結構下的設定,自我成為侷限其能動性的重要機制。
  3. 受害者也是在其主觀對限制的理解下,努力找尋資源,協助自己找到脫困的路徑,也就是「策略的行動者」,以此來凸顯受害者主體的實況。(註1,p.247-8)


  我們看到受害者易感、易受傷的脆弱性成為積極行動的起點,在與他人共享經驗中喚起連結。回過頭重新解讀輔大案,作者認為單位主管要求受害學生「不要亂踩上一個受害者的位置」(註1,p.252)雖看似拒絕將受害者「受害者化」,實則貶抑了脆弱性,同時鞏固了二元框架下的對立面「應該要強壯獨立,不會受傷與自我負責」(註1,p.252)。在「受害者」VS.「能動主體」的二元論中,作者主張我們應該要肯認自己的脆弱,展開受害者主體的新認識論。


***


  在〈誰怕蕩婦?解放乳頭自拍中的去/再情慾化〉中作者梳理了#FreeTheNipple社群運動所解放的主體。該運動企圖呈現非霸權式的美好女體來瓦解單一的女體審美標準(好的乳房是渾圓、飽滿、中產的、白淨的、情欲的),透過母職、藝術、日常的乳房,展現女人的不同生命樣態。而作者也發現到,在去情慾化的過程中容易將女體神聖化,衍伸出另一派聲音:「我們更應該去問:『為什麼男生裸露不成問題?』...可是這種把女乳神聖化、去性欲化的方式並沒有碰觸到問題的核心。人都是有欲望的啊!為什麼要反對色情呢?為什麼要把色情去除呢?」(註1,p.271)。這個問題或許可以擺進我們先前看到的保護論VS.性權派的論爭架構,女體的情慾/去情慾化只會讓女人再次陷入被分類的兩難,我們真正要問的是:為什麼要分類?


  最後在〈解鎖,開啟新時代的情感教育:從浪漫愛、匯流愛到主體愛〉一文裡,作者批評傳統「浪漫愛」(romantic love)的性別刻板印象將親密關係過分簡化,使我們產生「男人要帥要有錢」、「女人要美要純潔」等不切實際的理想。並透過紀登斯的「匯流愛」(confluent love),提出將其平等、民主概念融入關係中,強調反身性思辨的「主體愛」(subject love)。

  作者主張,情感教育應致力於協助學生將自我與關係「對象化/客體化」,藉由反思來解構「關係」與「德性」中的父權與厭女邏輯。(註1,p.254)並期待情感教育引入對話練習,使我們能夠拉出一個檢視關係的空間,避免陷入房思琪式的「人我難分的境地」,為了「讓關係更好」而必須丟棄自己和去「愛」老師。


註記

  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6662?sloc=main




【延伸閱讀】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上):什麼是「厭女」?以好女人/壞女人作為手段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中):厭女的雙重束縛

女學會年會(二):被納入性排除的性工作者,及其面對的雙重否定

安太座基金是在安什麼,我們是太座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女子簡阿貞
24會員
112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台灣女子簡阿貞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於是在「世俗-神聖」、「商品-身體」這兩組二元對立中,隱藏著關鍵的能動身體。呼應Ormrod的觀察,對Pérez而言,黛安娜的神性本身並不是問題;這原本應該是用來賦權女性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消費主義挪用並扭曲神性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2025/04/28
  於是在「世俗-神聖」、「商品-身體」這兩組二元對立中,隱藏著關鍵的能動身體。呼應Ormrod的觀察,對Pérez而言,黛安娜的神性本身並不是問題;這原本應該是用來賦權女性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消費主義挪用並扭曲神性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2025/04/26
  在這三層身體意義下,Pérez筆下的神力女超人分裂出兩種身份:來自天堂島的黛安娜公主,以及作為消費文化品牌的神力女超人。前者是女神,作為完美存在的第一層國家的身體,後者是鐵娘子,在資本主義侵染下被固化為第三層可被戀的身體。至於第二層,則是在兩者之間,使神聖世俗化、消費主義神聖化的能動身體。
Thumbnail
2025/04/26
  在這三層身體意義下,Pérez筆下的神力女超人分裂出兩種身份:來自天堂島的黛安娜公主,以及作為消費文化品牌的神力女超人。前者是女神,作為完美存在的第一層國家的身體,後者是鐵娘子,在資本主義侵染下被固化為第三層可被戀的身體。至於第二層,則是在兩者之間,使神聖世俗化、消費主義神聖化的能動身體。
Thumbnail
2025/04/24
  「神力女超人」究竟是賦權女性?還是加劇對女性的物化?這個爭議也燒到了聯合國。2016年,「神力女超人」原被任命擔任聯合國女權大使,在內部員工抗議連署社會輿論下,最後聯合國撤銷了此一決定。
Thumbnail
2025/04/24
  「神力女超人」究竟是賦權女性?還是加劇對女性的物化?這個爭議也燒到了聯合國。2016年,「神力女超人」原被任命擔任聯合國女權大使,在內部員工抗議連署社會輿論下,最後聯合國撤銷了此一決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女性讀者在Romantasy預期看到的不一定是「物理上的冒險」,而是「對社會/命運的反抗」,冒險只是逃離或遠離社會的一個途徑,幻想的魔法是女性少數能勝過男性的領域(比起體能的肉搏或劍術),愛情則是從內往外去撼動社會與命運桎梏的展現。
Thumbnail
女性讀者在Romantasy預期看到的不一定是「物理上的冒險」,而是「對社會/命運的反抗」,冒險只是逃離或遠離社會的一個途徑,幻想的魔法是女性少數能勝過男性的領域(比起體能的肉搏或劍術),愛情則是從內往外去撼動社會與命運桎梏的展現。
Thumbnail
  我們從「單一結構」到「兩難困境」,看到厭女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女性的兩難處境。《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下篇以「多元協商」為題,面對厭女,嘗試指引出可能的消解方法。
Thumbnail
  我們從「單一結構」到「兩難困境」,看到厭女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女性的兩難處境。《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下篇以「多元協商」為題,面對厭女,嘗試指引出可能的消解方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別角色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指出在追求男女平等的過程中,性別刻板印象依然存在,無法真正跳脫傳統觀念。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了對男女追求關係的思考,以及社會中性別不平等的種種現象,提出對當代生活的疑問。文章強調,真正的平等需要更深入的溝通與理解,而非僅僅是角色上的標籤和框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別角色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指出在追求男女平等的過程中,性別刻板印象依然存在,無法真正跳脫傳統觀念。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了對男女追求關係的思考,以及社會中性別不平等的種種現象,提出對當代生活的疑問。文章強調,真正的平等需要更深入的溝通與理解,而非僅僅是角色上的標籤和框架。
Thumbnail
有沒有那麼可能,其實「好女人」與「壞女人」沒有那麼不同?我們能不能停止粗暴地將所有女性貼上標籤,正視每位女子皆是獨一無二、性格多元的個體呢?我們既非純潔無瑕的聖女,也非道德低落的惡女,僅僅是努力向善,但同時也會不時犯錯,有瑕疵有缺陷的普通人。
Thumbnail
有沒有那麼可能,其實「好女人」與「壞女人」沒有那麼不同?我們能不能停止粗暴地將所有女性貼上標籤,正視每位女子皆是獨一無二、性格多元的個體呢?我們既非純潔無瑕的聖女,也非道德低落的惡女,僅僅是努力向善,但同時也會不時犯錯,有瑕疵有缺陷的普通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男人在愛情與魅力中的思考,特別對女性魅力的看法,以及在兩性關係中的真實與曖昧。他撇開社會的傳統觀念,提出了一些非主流的見解,並在過程中分享了他對女人與男人之間互動的感受。讀者能從中獲得新的啟發,思考愛情的本質及其複雜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男人在愛情與魅力中的思考,特別對女性魅力的看法,以及在兩性關係中的真實與曖昧。他撇開社會的傳統觀念,提出了一些非主流的見解,並在過程中分享了他對女人與男人之間互動的感受。讀者能從中獲得新的啟發,思考愛情的本質及其複雜性。
Thumbnail
人生總會有許多挑戰,每個人面對的方式不同,起點、過程、終點都會有差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式只有自己能判斷!面對愛情也是如此,無法有完美的腳本,只能靠自己去理解與分析,他人能推一把但前進的步伐仍需要自己跨出去,勇敢的邁步向前! 愛情講座#03 將用全新方式進行,除了簡化流程增加提問機會外,這次換一
Thumbnail
人生總會有許多挑戰,每個人面對的方式不同,起點、過程、終點都會有差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式只有自己能判斷!面對愛情也是如此,無法有完美的腳本,只能靠自己去理解與分析,他人能推一把但前進的步伐仍需要自己跨出去,勇敢的邁步向前! 愛情講座#03 將用全新方式進行,除了簡化流程增加提問機會外,這次換一
Thumbnail
作者上野千鶴子的推測不無道理,尤其用在日本應該可以有很多共鳴。但從現象到推論,中間的機制不明,那就很難用來理解日本以外的社會。最終只怕淪為一種「圈內人的趣味」以及「一知半解的人的武器」。
Thumbnail
作者上野千鶴子的推測不無道理,尤其用在日本應該可以有很多共鳴。但從現象到推論,中間的機制不明,那就很難用來理解日本以外的社會。最終只怕淪為一種「圈內人的趣味」以及「一知半解的人的武器」。
Thumbnail
對人性戀中心主義和順性別中心主義是不是可能緊密相連?恐跨(Transphobia)和恐萌(Moephobia)是不是根植於同一個結構?我已經多次在論文和推特上討論這個問題,但我想在這裡更具體的解釋一下。
Thumbnail
對人性戀中心主義和順性別中心主義是不是可能緊密相連?恐跨(Transphobia)和恐萌(Moephobia)是不是根植於同一個結構?我已經多次在論文和推特上討論這個問題,但我想在這裡更具體的解釋一下。
Thumbnail
開始今天的分享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厘清的是,「她懸疑」概念的出現意味著什麽? 「她懸疑」概念的火爆一般認為在 2020 年,是「懸疑+」的一種自然延伸,是懸疑故事的女性讀者持續擴大並成為主力的寫照,也是社會進步與女性意識覺醒的產物,當然,亦是「懸疑+愛情」、「懸疑+社會」、「懸疑+女性」疊加的結果。
Thumbnail
開始今天的分享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厘清的是,「她懸疑」概念的出現意味著什麽? 「她懸疑」概念的火爆一般認為在 2020 年,是「懸疑+」的一種自然延伸,是懸疑故事的女性讀者持續擴大並成為主力的寫照,也是社會進步與女性意識覺醒的產物,當然,亦是「懸疑+愛情」、「懸疑+社會」、「懸疑+女性」疊加的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