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效控制癌細胞,我們首先需要明白一個核心觀念:基因並不是癌症的根源問題。
即便你擁有容易引發癌症的基因,生活方式和免疫力絕對可以改變基因的表現,從而避免癌症的發生或惡化。
癌症診斷中,醫生經常將原因歸咎於基因,這代表那位醫生不曉得癌症的根源問題。
我舉一個例子, 2008年,Dr. Dean Ornish 博士進行了一項實驗,他研究 生活習慣是否能改變癌症相關基因表現。他的實驗是將一大群的前列腺癌患者分為兩組:
第一組接受傳統治療,包括化療、放療、荷爾蒙療法等。
第二組不接受傳統治療,純粹改變生活習慣, 包括健康飲食、減壓、運動和冥想,持續90天。
實驗結果令人震撼:第二組改變生活方式的那些患者,500個基因的功能發生了正面轉變,相對,第一組接受傳統治療的患者,基因完全沒有改變。
這結果顯示,即使天生帶有癌症基因,基因表現仍可通過生活習慣的改變而被逆轉。
癌細胞是產生惡性腫瘤的細胞,由病毒經過多次突變形成。科學家發現,如果人體免疫力強,癌細胞每天都能被清除,不會形成癌症;反之,免疫力弱時,癌細胞會逐漸累積、擴散,通常需要5到10年的時間才會顯現癌症。這裡需要強調,癌症是逐漸累積的,不是突然出現的。
無論是癌細胞還是正常細胞,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由50%的DNA和50%的蛋白質組成。基因研究長達70年,絕大部分科學資源都集中在DNA上,而忽略了蛋白質。長期以來,科學家在研究基因時,會去除染色體中的蛋白質,只分析DNA。這種做法創造了「基因決定命運」的根深蒂固的觀念,但這其實是科學的片面誤解。
表觀遺傳學, 把這些被忽略的蛋白質納入考慮後,許多問題就變得清晰了。
要改變癌症基因的表現,我們需要聚焦於染色體中的調控蛋白質。這些調控蛋白質是基因表達的「守門員」,它們決定哪些基因會被啟動或關閉。
過去,我們曾以為疾病是由DNA本身直接決定的。然而,科學研究揭示了一個更重要的事實:DNA並非單獨運作,而是受到調控蛋白質的影響 。換句話說,如果想改變基因的表現,就需要先改變調控蛋白質。
那麼,如何影響這些調控蛋白質呢?答案在於提供正確的訊號。
然而, 調控蛋白質並不像人類一樣能聽懂語言,無論是中文、英文還是其他語言,它們都無法理解。例如,你不能對細胞說:「親愛的蛋白質,求求你健康一點, 不要打開癌症的DNA!」——這是無效的。
調控蛋白質真正「聽得懂」的語言,是我們每天提供給細胞的資源, 再由這些資源轉化為訊號,包括:
飲食,喝的水,心理與生理壓力,呼吸的空氣等。
當我們選擇不健康的行為時,實際上是在向細胞發送指令。比如:
控制癌細胞的核心在於生活習慣,向細胞傳遞健康的訊號,而不是疾病的訊號,同時排毒,讓毒素不再影響細胞的訊號。
這些生活習慣包括以有機蔬菜水果為主的健康飲食, 提供給細胞能夠補充細胞活水的水份, 學會減壓和放鬆,規律運動,高品質的睡眠,冥想與深呼吸幫助身心回歸平衡等等。
總結來說,無論你是否天生攜帶癌細胞的基因,通過健康的飲食和正確的生活習慣都可以改變基因的表現。如果你已經患有癌症,健康的生活方式將能幫助你從根本上逆轉癌症。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的內容僅供資訊參考,並非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的替代品。關於任何醫療狀況,請務必諮詢您的醫師或其他合格的醫療提供者。依賴本文提供的資訊,您需自行承擔風險。在進行任何重大生活方式或治療計劃的改變前,請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