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八十六篇题注】「大卫的祈祷。」
这是一首个人求告诗。诗人受到仇敌攻击,求神帮助。诗中作者自称为“你的仆人”,说明他若非大卫,一定也是一位王,陷在困苦中(1节),有患难逼迫他(7节),情况恶劣(13节)。这种环境一半因自己的罪(5节),一半来自敌人(14节),因此求神救助(15-17节)。全然顺服的信仰。有人说本诗由大卫后人所写。但诗中刻画的苦难形象,符合大卫的生涯。诗的内容是个人呼求,栩栩如生地描绘大卫孤苦的心境。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大卫不知何时被捉拿、处死的不安,也可看到到大卫不屈的信仰,即使在如此状况,他跌倒再爬起来。大卫以神为首、以神为中心的信仰,通过苦难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诗篇卷三里惟一的大卫诗篇。这个祷告开始(1-7节)和结束(14-17节)都是祈求,中间是赞美与感恩(8-13节)。
一、一个虔诚人的祈祷(1-17)
这是一篇祈祷诗。祈求的内容和基础:诗人可能是被人诬告,求神拯救他脱离苦海,因为他是虔诚人,素来倚靠神(2),也是神的仆人(4),而神又是满有慈爱和宽仁的(5)(1-7)。祈求的基础:诗人详尽地描写神的全能,证明神有能力按照人所祈求的去施行拯救,他也深信神必会施以援手(8-13)。结语:诗人再次求神施恩,因敌人攻击他,处心积虑要陷害他、夺取他的生命(14-17)。
【诗八十六1】「耶和华啊,求你侧耳应允我,因我是困苦穷乏的。」
求神「侧耳应允我」,「因我是困苦穷乏的」。人的「困苦穷乏」、无路可走,正是求神看顾、鉴察和应允的理由。许多人的祷告不蒙应允,常常是因为自己并不觉得「困苦穷乏」,反而以为「一样都不缺」(启三17),所以不向神祈求。我们的无能为力也是我们向全能的帮助者祈求的理由(诗40:17;诗9:18;路18:10-14)。
【诗八十六2】「求你保存我的性命,因我是虔诚人。我的 神啊,求你拯救这倚靠你的仆人!」
「虔诚人」:诗人对神的忠诚,是对神恒久之爱的回应,意味与神处于正确的关系。「仆人」:表明自己在神面前的卑微与渺小,表现大卫的谦卑。求神「保存我的性命」,「因我是虔诚人」。「虔诚人」,就是信守圣约,单单以神为神的人。只有单单倚靠神的人,才能凭信心仰望神的拯救。
【诗八十六3】「主啊,求你怜悯我,因我终日求告你。」
惟独你是我的神;求你恩待我。求神「怜悯我」,「因我终日求告祢」。「怜悯」原文是「恩待、怜悯」,既然神本来就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15节;出三十四6),诗人为什么还需要「终日求告」神呢?因为神所应许的「恩待、怜悯」,并不等于人不必「情词迫切地直求」(路十一8),反而是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的根据。神要我们「不住地祷告」(帖前五15),并非要我们注意难处、喋喋不休,而是让我们定睛仰望神、与神亲密交通,除去自己里面阻挡恩典的障碍,直到祂所定意施恩的时候到来。
【诗八十六4】「主啊,求你使仆人心里有欢喜,因为我的心仰望你。」
求神「使仆人心里欢喜」,「因为我的心仰望祢」。合神心意的祷告,不是只求神改变环境、挪去难处,而是求神让自己在难处中也能「心里欢喜」。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罗十五13),能把人的生命「安置在高处」(诗五十九1),脱离环境、难处的搅扰;即使「落在百般试炼中」,也会「以为大喜乐」(雅一2)。正如主耶稣「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十二2)。
【诗八十六5】「主啊,你本为良善,乐意饶恕人,有丰盛的慈爱,赐给凡求告你的人。」
「饶恕……慈爱」:都是神的属性。然而,惟有对信徒才有效。我们祷告时应当确信必蒙应允。 我们之所以能求告神,不是因为我们配得,也不是因为我们有功德可以交换,而是根据神「良善」的本性和守约的信实。因为神「乐意饶恕人」,所以祂预先「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祂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罗三25)。
【诗八十六6】「耶和华啊,求你留心听我的祷告,垂听我恳求的声音。」
我们若盼望神「留心听我的祷告」,也当知道神在留心鉴察我们的心思意念和言行,因此「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诗二11)。
【诗八十六7】「我在患难之日要求告你,因为你必应允我。」
我若「在患难之日」求告神,神「必应允」我,这是我们警醒祷告的根据。因为神的旨意是:你们「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诗五十15)。因此,我们若凭信心求告神,每一样「患难」都能彰显神的荣耀。诗篇五十15中也是如此说。信徒的患难是引进荣耀的门路。神当然不是乐意苦待祂的儿女,但是祂知道,信徒得尊贵,神得荣耀,在患难的路上才能够得着(九十一15)。
【诗八十六8】「主啊,诸神之中没有可比你的,你的作为也无可比。」
「诸神」:「神」的复数型态,这应该是一种修辞用法,表示神是无可比拟的,即使这世界上有其他的神,也无法跟神比拟。 第10节 又说「唯独你是神」。在天空谁能比耶和华呢?神的众子中,谁能像耶和华呢?祂在圣者的会中是大有威严的神,比一切祂四周的更可畏惧。耶和华万军之神啊,那一个大能者像你耶和华(八十九6-8)。信徒为神存在最大的凭据就是自己蒙恩的见证(出十五11-13)。
【诗八十六9】「主啊,你所造的万民都要来敬拜你,他们也要荣耀你的名。」
「荣耀你的名」:外邦国家会离弃他们的假神崇拜真神。有许多新神学家认为旧约的耶和华是以色列民族从古以来祖传部落的神。他们不清楚神向以色列显现了自己。祂虽然选了以色列人,祂也没有永久的弃绝别的国家。神的计划乃是要万口向祂承认,万膝向祂跪拜。诗廿二27-28有宝贝的应许:“地的四极,都要想念耶和华,并且归顺祂;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因为国权是耶和华的;祂是管理万国的。”神的荣耀是从蒙恩之人来的。“祂的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弗一12)。这样,才成就神造人的目的。如以赛亚所说:“凡称为我名下的人,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是我所作成,所造作的。”
【诗八十六10】「因你为大,且行奇妙的事,惟独你是神。」
「奇妙的事」:「神对百姓施行的超凡,难以了解的作为」;在诗篇中,这句话特指神的拯救(9:1;78:11,32)。「惟独你是神」:是大卫的独一信念。大卫的信念,不仅影响其知识层面,也影响其实践层面,大卫在苦难中,只依靠神的生活,有力证明这点。我们常常口说事奉神,事实上是事奉世界的“神”,并非专心事奉神。
【诗八十六11】「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指教我,我要照你的真理行;求你使我专心敬畏你的名。」
「求祢将祢的道指教我;我要照祢的真理行」:人不可能凭自己找到真理的道路,也不可能凭自己照着真理行;所以不但需要真理的启示,还需要「求祢使我专心敬畏祢的名」。「专心」原文是「联合我的心」。亚当后裔的内心都是分裂的,总是「心口不一」(十二2)、「心持两意」(王上十八21)、「没有定见」(雅一6以下),所以「我所愿意的,我并不做;我所恨恶的,我倒去做」(罗七15)。人若认识自己的肉体,知道「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就不敢自夸「我能专心」、自夸「我要专心」,而会「求祢使我专心敬畏祢的名」,靠圣灵与主联合;「既靠圣灵入门」,就不能「靠肉身成全」(加三3)。
【诗八十六12】「主我的神啊,我要一心称赞你;我要荣耀你的名,直到永远。」
大卫在这里只是表达他已决意,一心称赞耶和华,而且要荣耀祂的名直到永远。乃因为诗人能顺服神的真理而行;他的心是全然奉献来敬畏、顺从耶和华。信徒蒙恩无法报恩,只能永永远远荣耀他的圣名。
【诗八十六13】「因为你向我发的慈爱是大的,你救了我的灵魂,免入极深的阴间。」
「入极深的阴间」:就是「死亡」的意思。 只有真正认识自己全然败坏的人,才能真正向神承认「祢向我发的慈爱是大的;祢救了我的灵魂免入极深的阴间」,也才有可能一心称赞神、凡事荣耀神的名(12节)。真尝了救恩滋味的人,才知道神的慈爱何等大,阴间是何等的深。诗人又说:“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泪,救我的脚,免了跌倒”(诗116:8)。事奉神的人很容易陷入一个危机:表面上承认自己全然败坏、一无所能,内心却觉得是自己全然摆上、敬虔爱神,所以经常指责别人不够爱主、要求同工效法自己。
【诗八十六14-15】14「神啊,骄傲的人起来攻击我,又有一党强横的人寻索我的命,他们没有将你放在眼中。」15「主啊,你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形容诗人迫在眉睫的危险。一党骄傲、强横的人已经密谋要寻索他的命。这些人没有将神放在眼内。但大卫认识耶和华,在这重要时刻,他以他对神的认识来安慰自己,他知道神是满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他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这是神在西奈山向摩西自我启示的性情 ,神在西乃山颁布的立约之言(出34:6)。比起相信自己的情感,大卫更信靠神的话语。是我们信仰的典范
【诗八十六16】「求你向我转脸,怜恤我,将你的力量赐给仆人,救你婢女的儿子。」
「将你的力量赐给仆人」:与遇到苦难就陷入自我怜悯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大卫并未掉入情感枯干停滞之渊,反而恳求神赐下能力,使他担当所蒙的使命。「你婢女的儿子」:诗人谦卑地提到自己的母亲(诗116:16;提后1:5)。本节可能暗示诗人希望神纪念和回答一位虔诚的母亲婢女的儿子的祈求。
【诗八十六17】「求你向我显出恩待我的凭据,叫恨我的人看见便羞愧,因为你耶和华帮助我,安慰我。」
「恩待我的凭据」指神的拯救,证明神的确恩待了他。恨他的人看见神站在诗人一边,只有自觉羞愧。信徒并不是一帆风顺、梦想成真才能见证神,我们在难处中所经历神的「帮助」、「安慰」,使我们「心里欢喜」(4节),更能叫抵挡神的仇敌「看见便羞愧」。求神显出「恩典的记号」,能够让人识别出神恩待作者。这实际上应该就是要求神显出「神迹」或者「重大的拯救」。
本篇直到最后,才提出了诗人所面临的难处(14节);直到最后,也没有提到神是否除去了环境的压力,但却丝毫没有影响诗人的敬拜和赞美(9、12节),反而越祷告、与神越亲密。圣灵把本篇摆在圣经里,让我们在感觉祷告不蒙垂听的时候,能得蒙光照、反省自己与神的关系,把祷告变成与神之间的密室交通、而不是一份购物清单。这样,我们里面的信心才能成长,使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林后四18)。
上图:亚当的后裔内心是分裂的,被各种人、事、物所占据、吸引,就连貌似属灵的事奉,也会成为取代神地位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