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霸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則因職場霸凌的新聞,讓"職場霸凌"這常見的現象以名詞的型態浮上臺面。工作現場可以掛上這標籤的,到處可見,殊不知,促成這現象的,除了霸凌者本身,旁觀者的沈默,也是一種犀利的武器。

小玲身處在學校,以為在這種無利害關係的環境,職場霸凌的事並不會出現在她們身上,誰知,直到一位會計主任小楓調來,她的情緒化,悄悄地改變了小玲的學校文化,也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發展。

一直以為小楓的工作,就是檢查是否有錯誤,有不對的地方,就退回去重改,但她的做法是情緒化的大罵同仁,有時還威脅不退回去,把所有的錯誤憑證影印起來,揚言要告學校;遇到審計室來查帳,小楓要學校承辦單位自己來影印要被檢查的憑證,卻發現整個下午,小楓都在打電話跟她的朋友抱怨她在這個學校多忙碌;常有同仁被小楓罵到哭,小楓有時為了撇責,也會叫同仁改憑證,一下子改成A版本,一下子改成B版本,改好了,過些日子,她又會叫同仁改回原先她認為錯的版本,因為她要加註一些撇責的字句。

出納組長佳佳和小楓關係匪淺,佳佳就自然而然地狐假虎威,利用搧動的言詞,利用小楓的情緒化去辱罵同事,去對付和佳佳不對盤的同事,甚至佳佳也有樣學樣,以怒吼的方式去掩飾自己的錯誤。

小楓常抱怨她工作量大,卻都準時下班,更是常打電話聊天;大家都儘量配合她,但配合的結果,就是換來一次次的怒罵,以及有心同事們茶餘飯後的謠言話題。

學校的氛圍不再以辦學為目的,大家為了怕出錯,最好什麼都儘量少做,遇到不合理的,只要不關自己的事,就最好裝做什麼都不知道;大家都只能祈禱小楓調走。

其實在小楓調來學校前,小楓就已是惡名昭彰,小玲常困惑的是,為什麼受害者眾,但大家都寧可沈默相對,息事寜人?小玲也實在不清楚,像這樣的公務員,為何只能一個學校一個學校的害下去,完全都沒有制止的一天?而事實上,大家在怕影響校譽的耽心下,又能做什麼呢?

(編者按)霸凌的可怕,往往不是霸凌本身,而是氛圍的籠罩,無論是惡意的欺凌,或是旁觀者的冷漠,都是一種傷害,而被霸凌者這時候應該要將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自己的身上,專注於自身實力與心理素質的增強,因為,唯有自己的實力夠厚實,才抵得過霸凌的寒風刺骨。


avatar-img
7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娃娃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初知道這本書,是在劉軒的podcast上聽到的,當時,他邀請這本書的發起人CC,來談論這本書的源起;一個在北美創業,至今已達到財富自由的人生引導師,邀請其他四位成功者(藝人Janet、奧丁丁集團創辦人王俊凱、作家劉軒和國際名廚江振誠)一起來談論人生奮鬥的過程
"沈默"是工作態度,"低調"是生活方式,在都市叢林裡,小白兔和大野狼的角色分配,就是權力和名利追逐的成果。
第一次看到這個,是數年前去大陸九寨溝時看到的……. 那是在一間放有舍利子的喇嘛廟外, 這樣的經輪,環繞在廟的周圍; 地陪告訴我們, 依據藏傳佛教的教證,若是順時針方向轉動經筒一回, 就等同誦讀了一遍內藏經文; 還說如果轉完寺廟周圍的經輪一遍, 會得到一年的好運, 但如果只轉一半, 則會衰一年! 當時
在網路發達的現今,交友似乎不侷限在面對面的認識,有太多管道可結交知心好友,但在螢幕的另一端,除了展現更多的機會,同時,也披露了更多的人性,成就了許多難以想像的故事。 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閱讀這本書時,一直在思索”界限”這件事~     我們在設定界限的原始動機,除了保有完整的自我,避免他人過度干涉外,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和傷害外,同時,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     
最初知道這本書,是在劉軒的podcast上聽到的,當時,他邀請這本書的發起人CC,來談論這本書的源起;一個在北美創業,至今已達到財富自由的人生引導師,邀請其他四位成功者(藝人Janet、奧丁丁集團創辦人王俊凱、作家劉軒和國際名廚江振誠)一起來談論人生奮鬥的過程
"沈默"是工作態度,"低調"是生活方式,在都市叢林裡,小白兔和大野狼的角色分配,就是權力和名利追逐的成果。
第一次看到這個,是數年前去大陸九寨溝時看到的……. 那是在一間放有舍利子的喇嘛廟外, 這樣的經輪,環繞在廟的周圍; 地陪告訴我們, 依據藏傳佛教的教證,若是順時針方向轉動經筒一回, 就等同誦讀了一遍內藏經文; 還說如果轉完寺廟周圍的經輪一遍, 會得到一年的好運, 但如果只轉一半, 則會衰一年! 當時
在網路發達的現今,交友似乎不侷限在面對面的認識,有太多管道可結交知心好友,但在螢幕的另一端,除了展現更多的機會,同時,也披露了更多的人性,成就了許多難以想像的故事。 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閱讀這本書時,一直在思索”界限”這件事~     我們在設定界限的原始動機,除了保有完整的自我,避免他人過度干涉外,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和傷害外,同時,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本文探討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身心靈課程爭議,分析其高壓洗腦手法、與邪教的相似之處,以及如何辨別不肖業者。
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本文探討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身心靈課程爭議,分析其高壓洗腦手法、與邪教的相似之處,以及如何辨別不肖業者。
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意見分歧可說是家常便飯。無論是專案討論、業務規劃,還是日常工作中的瑣事,總有人會持不同看法。這時候,你是選擇硬碰硬地據理力爭,還是選擇息事寧人、默默退讓?其實,最高明的做法是:用事實說話。 ​ 想像一下,小莉是某科技公司的行銷企劃,最近她正在策劃一場大型產品發表會。
Thumbnail
  在讀書會裡,偶爾會有同學在課堂上提出工作上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五花八門,每個人都不一樣。最近有兩個同學遇到類似的問題,不過因為兩個人的狀態不同,解決的方式就很不一樣。   這個類似的問題是,他們都會遇到同事,把自己無法完成的工作丟給他們。然而這兩個同學的性格很不一樣,事情的本質也不同,因此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意見和評論包圍。無論是同事的閒聊、主管的批評,還是社交媒體上的留言,似乎每個人都有話要說。這本來沒什麼,但問題是,我們好像越來越容易被這些意見影響情緒,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和人生決策。
職場中,有一個讓許多人又愛又怕的詞:「辦公室政治」。沒錯,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會有衝突。但是,衝突真的只會帶來負面影響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小芳的故事,一起來看看組織中的衝突,到底是職場的地雷還是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個常見卻嚴重的問題,對於受害者可能造成很大的身心困擾。這篇文章提供了職場霸凌的相關法律資訊,包括職場霸凌的形式,受害者的應對方式以及相關的申訴和求償程序。
Thumbnail
在這小品故事中,邀您一起探索如何在情緒火爆的對話場景中脫穎而出,化解衝突,並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
當在職場上有任何人無論位階多高,對方挖個洞給你跳、試圖看你出糗,甚至有抹黑你的動機,此刻不要跳進去。
Thumbnail
職場公平正義真的太難了~~~~ 絕非仰賴司法機關、公益組織就能達成的 舉例來說,我知道某些企業存在許多問題:內部控制、職場霸凌、不給加班費等等 我跟律師討論過許多證據,但我也承認目前沒有檢舉的勇氣,但在仔細看了法條後,還真的學了不少事情,以下由可能的報復、司法機關、成功機率作分享: 1.
Thumbnail
職場霸凌和逼退員工都是職場中的不正當行為,但兩者之間有一些關鍵差異。 🚫🚫🚫🚫🚫 職場霸凌 職場霸凌通常指的是一種持續的、有意圖的行為,目的是恐嚇、羞辱、貶低或傷害某個員工或一群員工。霸凌行為可能包括但不限於: —————— 言語攻擊:如侮辱、嘲笑、惡意的批評或恐嚇。 社會排斥
Thumbnail
我在公司三年,從實習生到正式員工,部門顛簸換主管,直到被推派處理重要專案,這段時間獨自面對高層的會議,希望上天派好主管。某天輕熟齡女主管來,對公司文化持不同看法,參與晨會勉勵活動遭批評,專案回覆問題遭誤解被罵。情勢不妙,主管罩著新進主管,使我侷促不安。後來我被眾說紛紜的是非打敗......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意見分歧可說是家常便飯。無論是專案討論、業務規劃,還是日常工作中的瑣事,總有人會持不同看法。這時候,你是選擇硬碰硬地據理力爭,還是選擇息事寧人、默默退讓?其實,最高明的做法是:用事實說話。 ​ 想像一下,小莉是某科技公司的行銷企劃,最近她正在策劃一場大型產品發表會。
Thumbnail
  在讀書會裡,偶爾會有同學在課堂上提出工作上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五花八門,每個人都不一樣。最近有兩個同學遇到類似的問題,不過因為兩個人的狀態不同,解決的方式就很不一樣。   這個類似的問題是,他們都會遇到同事,把自己無法完成的工作丟給他們。然而這兩個同學的性格很不一樣,事情的本質也不同,因此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意見和評論包圍。無論是同事的閒聊、主管的批評,還是社交媒體上的留言,似乎每個人都有話要說。這本來沒什麼,但問題是,我們好像越來越容易被這些意見影響情緒,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和人生決策。
職場中,有一個讓許多人又愛又怕的詞:「辦公室政治」。沒錯,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會有衝突。但是,衝突真的只會帶來負面影響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小芳的故事,一起來看看組織中的衝突,到底是職場的地雷還是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個常見卻嚴重的問題,對於受害者可能造成很大的身心困擾。這篇文章提供了職場霸凌的相關法律資訊,包括職場霸凌的形式,受害者的應對方式以及相關的申訴和求償程序。
Thumbnail
在這小品故事中,邀您一起探索如何在情緒火爆的對話場景中脫穎而出,化解衝突,並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
當在職場上有任何人無論位階多高,對方挖個洞給你跳、試圖看你出糗,甚至有抹黑你的動機,此刻不要跳進去。
Thumbnail
職場公平正義真的太難了~~~~ 絕非仰賴司法機關、公益組織就能達成的 舉例來說,我知道某些企業存在許多問題:內部控制、職場霸凌、不給加班費等等 我跟律師討論過許多證據,但我也承認目前沒有檢舉的勇氣,但在仔細看了法條後,還真的學了不少事情,以下由可能的報復、司法機關、成功機率作分享: 1.
Thumbnail
職場霸凌和逼退員工都是職場中的不正當行為,但兩者之間有一些關鍵差異。 🚫🚫🚫🚫🚫 職場霸凌 職場霸凌通常指的是一種持續的、有意圖的行為,目的是恐嚇、羞辱、貶低或傷害某個員工或一群員工。霸凌行為可能包括但不限於: —————— 言語攻擊:如侮辱、嘲笑、惡意的批評或恐嚇。 社會排斥
Thumbnail
我在公司三年,從實習生到正式員工,部門顛簸換主管,直到被推派處理重要專案,這段時間獨自面對高層的會議,希望上天派好主管。某天輕熟齡女主管來,對公司文化持不同看法,參與晨會勉勵活動遭批評,專案回覆問題遭誤解被罵。情勢不妙,主管罩著新進主管,使我侷促不安。後來我被眾說紛紜的是非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