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越滑手機越焦慮?科學告訴你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代人幾乎人手一機,從早晨睜開眼睛開始,就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查看訊息、瀏覽新聞、滑動社群媒體。這種無時無刻的連結,雖然讓我們感覺與世界同步,卻也悄悄地帶來了一種難以察覺的焦慮感。

你是否曾經在無意識間反覆檢查手機,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找什麼?或者,一刷社群就停不下來,最後卻覺得內心更不安?這些現象其實與我們的大腦運作息息相關。

手機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

1. 多巴胺的操控,讓我們無法放下手機

手機應用程式(尤其是社群媒體、短影音和即時通訊)都經過精心設計,讓我們持續使用。當我們滑動螢幕、收到新通知或看到有趣的內容時,大腦中的多巴胺(dopamine)會被釋放,帶來短暫的快樂與滿足感

然而,這種快樂並不持久,甚至會讓我們產生「期待更多」的心理,促使我們不斷檢查手機,以獲取下一次的快感。這種機制與賭博上癮類似,讓人沉迷其中,卻無法真正獲得長久的平靜與滿足。

2. 資訊過載讓大腦疲憊,導致焦慮增加

我們的大腦並不擅長同時處理過多資訊。然而,手機上的內容更新速度極快,無論是新聞、社群媒體還是未讀訊息,都在不斷刺激我們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這個區域負責專注力與決策。

當我們持續接收大量資訊,大腦需要花費更多能量來過濾、理解與儲存,長期下來,這種「資訊超載」會讓我們感到疲憊,甚至影響記憶力與專注力。

3. 社交比較與負面情緒的循環

社群媒體讓我們容易陷入「社交比較」的陷阱,看到朋友的完美生活、職場成就或外貌展現,可能會讓我們不自覺地產生自卑或焦慮感。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更容易分享正面的生活片段,而這些經過篩選的片段可能與現實生活並不相符。當我們習慣性地與這些「理想化」的形象比較時,容易產生「別人都過得比我好」的錯覺,進而影響自尊心與幸福感。

放下手機,讓焦慮緩和下來

1. 設定界限,讓手機回到應有的位置

嘗試設定固定的「無手機時段」,例如:

  • 睡前一小時不滑手機,改用閱讀或冥想代替。
  • 吃飯時專心享受食物,避免邊吃邊滑社群媒體。
  • 工作時設定專注模式,避免因為手機通知而分心。

2. 刻意培養「無科技時刻」

找回「不被科技綁架」的時間,例如:

  • 每天安排30分鐘戶外散步,享受與大自然的連結。
  • 嘗試用紙本筆記或日記記錄想法,而非依賴手機記事。
  • 練習深呼吸或正念冥想,幫助大腦從資訊轟炸中解放。

3. 減少社群媒體的影響

  • 刪除不必要的社群軟體或限制使用時間,避免無意識地滑動。
  • 取消追蹤讓你產生負面情緒的帳號,改追蹤能帶來啟發與正能量的內容。
  • 嘗試「數位排毒」,選擇一天完全不碰社群媒體,看看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何變化。

結語

焦慮的來源往往來自我們的習慣,而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最難戒除的一種依賴。當你感覺焦慮、不安或無法集中注意力時,不妨試著放下手機,讓自己的大腦喘口氣。透過刻意練習減少手機使用,我們才能真正回到當下,感受生活的美好與內心的平靜。

從今天開始,試著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現在拿起手機嗎?」有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讓它靜靜地放在一旁,讓自己好好呼吸、放鬆、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表演|覺察|優化人生
2會員
35內容數
🌷鍛鍊心韌性 🌷質感養成 🌷心態培養 👉以表演作為媒介,優化人生角色
2025/04/28
壓力、情緒與腸胃健康的微妙連結 你是否曾在緊張時感到胃痛,或在悲傷時完全沒胃口?這可不是單純的心理作用,而是你體內的第二個大腦——腸道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正在默默回應你的情緒。 腸道為什麼被稱作「第二個大腦」? 我們的腸道擁有超過一億個神經元,數量
Thumbnail
2025/04/28
壓力、情緒與腸胃健康的微妙連結 你是否曾在緊張時感到胃痛,或在悲傷時完全沒胃口?這可不是單純的心理作用,而是你體內的第二個大腦——腸道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正在默默回應你的情緒。 腸道為什麼被稱作「第二個大腦」? 我們的腸道擁有超過一億個神經元,數量
Thumbnail
2025/04/15
你是否曾經在看電影、影集或小說時,為某個角色的命運而潸然淚下?也許是一段遺憾的親情、一場來不及表白的愛情,或是一個終於被理解的角色。這些眼淚,往往不是因為角色本身,而是他們喚起了你內在某個被遺忘、忽視或壓抑的情感。 心理學觀點:投射與共鳴 心理學中的「投射」(projection)與「情感共鳴」
Thumbnail
2025/04/15
你是否曾經在看電影、影集或小說時,為某個角色的命運而潸然淚下?也許是一段遺憾的親情、一場來不及表白的愛情,或是一個終於被理解的角色。這些眼淚,往往不是因為角色本身,而是他們喚起了你內在某個被遺忘、忽視或壓抑的情感。 心理學觀點:投射與共鳴 心理學中的「投射」(projection)與「情感共鳴」
Thumbnail
2025/04/13
我們常說,情緒是人的弱點。但事實上,從心理學與腦科學的角度來看,情緒是一種極其珍貴的內在機制,它存在的目的,不是讓我們混亂,而是提醒我們:「有些事對你很重要。」 為什麼我們在遊戲中會這麼情緒化? 你是否曾在一場遊戲中情緒失控?或許是對隊友的表現不滿、或是輸了比賽後感到懊惱甚至憤怒。明明只是一場遊
Thumbnail
2025/04/13
我們常說,情緒是人的弱點。但事實上,從心理學與腦科學的角度來看,情緒是一種極其珍貴的內在機制,它存在的目的,不是讓我們混亂,而是提醒我們:「有些事對你很重要。」 為什麼我們在遊戲中會這麼情緒化? 你是否曾在一場遊戲中情緒失控?或許是對隊友的表現不滿、或是輸了比賽後感到懊惱甚至憤怒。明明只是一場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為什麼在這個時代特別需要心念發揮力量? 在無線上網、螢幕無所不在的時代,愈來愈快且愈來愈鉅量的訊息蜂擁而來,平均每人每天花在螢幕前面的時間大約九到十小時,而且一天查看手機大約二百五十次,這還沒有包括我們黏著在串流平台上看影片,每天主動出現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滑過或按忽略的廣告訊息平均四千到一萬則
Thumbnail
(一)為什麼在這個時代特別需要心念發揮力量? 在無線上網、螢幕無所不在的時代,愈來愈快且愈來愈鉅量的訊息蜂擁而來,平均每人每天花在螢幕前面的時間大約九到十小時,而且一天查看手機大約二百五十次,這還沒有包括我們黏著在串流平台上看影片,每天主動出現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滑過或按忽略的廣告訊息平均四千到一萬則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交友軟體改變了現代人建立親密關係的方式,但也暴露了人類認知系統的脆弱性。本文從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等角度分析交友軟體的影響,指出其可能造成的容貌焦慮、關係成癮、社交偏見和時間感知扭曲等問題,並提出引入認知摩擦設計、培養離線錨點等建議,以重建健康的數位社交生態。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交友軟體改變了現代人建立親密關係的方式,但也暴露了人類認知系統的脆弱性。本文從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等角度分析交友軟體的影響,指出其可能造成的容貌焦慮、關係成癮、社交偏見和時間感知扭曲等問題,並提出引入認知摩擦設計、培養離線錨點等建議,以重建健康的數位社交生態。
Thumbnail
誰還沒當過「手機奴」? 還記得早晨第一件事不是刷牙,而是先拿起手機刷幾分鐘嗎?下班後,不知不覺中又被社群媒體牽著走,晚上躺下來卻還再偷偷滑動……這種數位依賴現象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網絡成癮並非單單只是「刷劇上癮」或「不停點讚」,而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依賴。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揭秘這個數位世界的
Thumbnail
誰還沒當過「手機奴」? 還記得早晨第一件事不是刷牙,而是先拿起手機刷幾分鐘嗎?下班後,不知不覺中又被社群媒體牽著走,晚上躺下來卻還再偷偷滑動……這種數位依賴現象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網絡成癮並非單單只是「刷劇上癮」或「不停點讚」,而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依賴。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揭秘這個數位世界的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   專注到一半總會想要滑滑手機,看一看有什麼訊息或看一下APP的通知,更不用說如果是閒著沒事做的時候,就是一直滑——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新知識和新聞,不管怎麼翻都翻不完,想不成癮真的很難。   可是,我也注意到一件事情。   滑手機這件事情,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   專注到一半總會想要滑滑手機,看一看有什麼訊息或看一下APP的通知,更不用說如果是閒著沒事做的時候,就是一直滑——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新知識和新聞,不管怎麼翻都翻不完,想不成癮真的很難。   可是,我也注意到一件事情。   滑手機這件事情,
Thumbnail
早上起床除了關掉鬧鐘,如果ㄧ不注意,就會開始滑手機看訊息、新聞,那些雜訊一下子充斥了整個腦袋,以混亂的思緒開始新的一天,又因為浪費了時間在檢視不重要的資訊,接著只能匆忙刷牙洗臉並準備後續的工作。 不由自主的一直滑著手機,手機正在悄悄控制你的人生。
Thumbnail
早上起床除了關掉鬧鐘,如果ㄧ不注意,就會開始滑手機看訊息、新聞,那些雜訊一下子充斥了整個腦袋,以混亂的思緒開始新的一天,又因為浪費了時間在檢視不重要的資訊,接著只能匆忙刷牙洗臉並準備後續的工作。 不由自主的一直滑著手機,手機正在悄悄控制你的人生。
Thumbnail
大家每天都在使用手機: - 上班時間看! - 下班時間看! 但長時間使用手機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僅是眼睛👀的傷害
Thumbnail
大家每天都在使用手機: - 上班時間看! - 下班時間看! 但長時間使用手機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僅是眼睛👀的傷害
Thumbnail
現代人必須人手一本! 數位科技發展的速度快到難以想像,以為會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沒想到帶來的卻是失眠、焦慮⋯等各種文明病。 作者先從演化的角度來說,人類的進化本來就不是用來適應數位化,所以會有這麼多問題,是因為我們跟不上現代社會;再從醫學、科學的角度,將各種情緒是如何產生?大腦如何運作?以及數位化
Thumbnail
現代人必須人手一本! 數位科技發展的速度快到難以想像,以為會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沒想到帶來的卻是失眠、焦慮⋯等各種文明病。 作者先從演化的角度來說,人類的進化本來就不是用來適應數位化,所以會有這麼多問題,是因為我們跟不上現代社會;再從醫學、科學的角度,將各種情緒是如何產生?大腦如何運作?以及數位化
Thumbnail
🏵️ 不論大腦或電腦,都只是你的個人助理。 當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被各種大大小小的螢幕所捕捉,當人們無意識依賴3C產品而存活,當我們每天睡前最後一件事與起床第一件事都是打開手機...我們就陷入無限迴圈,失去了與自己獨處的能力。 我發現自己本身也有資訊超載、科技成癮的現象,所以看到這本書的內容時,內心不
Thumbnail
🏵️ 不論大腦或電腦,都只是你的個人助理。 當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被各種大大小小的螢幕所捕捉,當人們無意識依賴3C產品而存活,當我們每天睡前最後一件事與起床第一件事都是打開手機...我們就陷入無限迴圈,失去了與自己獨處的能力。 我發現自己本身也有資訊超載、科技成癮的現象,所以看到這本書的內容時,內心不
Thumbnail
「這些平台確實帶來了許多好處,我們卻對他的黑暗面過於樂觀。」片中所邀請的受訪者都曾在各大科技公司工作,包括了我們熟悉的Facebook、Google、Youtube、Instagram,但如今他們願意冒著冒犯前東家的的風險在鏡頭前接受訪談,表示他們對自己所創造出的產品,抱持著一定的憂慮。
Thumbnail
「這些平台確實帶來了許多好處,我們卻對他的黑暗面過於樂觀。」片中所邀請的受訪者都曾在各大科技公司工作,包括了我們熟悉的Facebook、Google、Youtube、Instagram,但如今他們願意冒著冒犯前東家的的風險在鏡頭前接受訪談,表示他們對自己所創造出的產品,抱持著一定的憂慮。
Thumbnail
只有理解到社群媒體正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才能開始思考自己要怎麼應對,進而真正參與到這場注意力的戰爭,而這必然能夠對我們周遭的人們以及整個社會有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只有理解到社群媒體正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才能開始思考自己要怎麼應對,進而真正參與到這場注意力的戰爭,而這必然能夠對我們周遭的人們以及整個社會有正面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