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兩種台文史|札記|2025/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讀林瑞明〈兩種台灣文學史〉,竟然邊讀邊掉眼淚。意識到在我自己的成長教育裡面,這是缺失掉的好大一塊,從來很少有人認認真真地對我談這件事,因此在我的知識庫裡面,它只是東拼西湊的一些模糊概念。同時理解到自己還是太感性,做研究好像不必這麽情感豐沛啊,要是看到什麼都哭那還怎麼理性分析呢。


但是看到日治末期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新台灣文學運動,在殖民之下確立了自己的主體性,卻馬上又被佔領的黨國主義給噤聲,一直到三十年後才能慢慢被修復,就覺得很辛苦、很難過。本篇論文開頭的引言:「在異族的統治下反抗異族/在祖國的懷抱裡被祖國強暴」(陳黎〈二月〉)實在帶來很大的心靈震撼。


我以前總是覺得台灣文學好蒼白無趣,一直對這塊領域興趣缺缺,即使自己身為其中一份子,仍然激不起太大的熱忱去大量閱讀相關作品。現在才恍然在這麽短暫的歷史中,不斷被打碎重組、不斷被迫失憶又回想起來的東西,之所以蒼白其來有自,但又如何地珍貴且得來不易。



avatar-img
52會員
78內容數
冬日行宮:海柔的旅行生活|冷杉別院:海柔的日常札記|山脈往事:書影音心得|見溪群疑:讀中文系的人|走筆:書法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毛毯帝國 的其他內容
  和弟弟聊到初衷與初心。我說,之前在高雄姑姑公司工作的時候,她表示有意讓我接這份事業,因此我也很努力地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在做。
  門牙開始晃動的時候,我有了小時候的第一個職業志願:「我想成為牙醫!」理由很簡單,因為阿公告訴我他就是一名牙醫。
教會的聖誕晚會那天,我們和平團契被安排要出演短劇,我因為出國獨旅一個月,就逃過一劫。這期間他們一直在努力排練,每次和爸媽講電話,都能聽到一些有趣的進度。「爸爸台詞都記不起來!根本沒有認真背!」諸如此類。
「瞻予」,這是我的表字——天哇海柔小姐這個中文系的傢伙竟然真的有字號欸!李海柔,字瞻予,號西屯居士。
去過出版社以後,正式簽約成為了旗下的作者。副主編:「這位是你的責編,以後有什麼事情都可以找她喔。」
我們全家人最近沈迷於任天堂的遊戲「overcooked 」。媽媽是新手,有時候會手忙腳亂的,但有時候手腳又異常俐落。
  和弟弟聊到初衷與初心。我說,之前在高雄姑姑公司工作的時候,她表示有意讓我接這份事業,因此我也很努力地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在做。
  門牙開始晃動的時候,我有了小時候的第一個職業志願:「我想成為牙醫!」理由很簡單,因為阿公告訴我他就是一名牙醫。
教會的聖誕晚會那天,我們和平團契被安排要出演短劇,我因為出國獨旅一個月,就逃過一劫。這期間他們一直在努力排練,每次和爸媽講電話,都能聽到一些有趣的進度。「爸爸台詞都記不起來!根本沒有認真背!」諸如此類。
「瞻予」,這是我的表字——天哇海柔小姐這個中文系的傢伙竟然真的有字號欸!李海柔,字瞻予,號西屯居士。
去過出版社以後,正式簽約成為了旗下的作者。副主編:「這位是你的責編,以後有什麼事情都可以找她喔。」
我們全家人最近沈迷於任天堂的遊戲「overcooked 」。媽媽是新手,有時候會手忙腳亂的,但有時候手腳又異常俐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一滴淚》 這是我第一本讀到中國知識份子從反右到文革的回憶錄,是在大學歷史週的時候入手的。 作者巫寧坤(我會一直記成巫仁恕……),抱著為新中國服務的心情,從美國留學回中國。當時就有一位朋友不願回去,苦笑著說理由:「不想回去被人洗腦子」。
Thumbnail
有個想法,文明不是線性前進而是像捲捲的電話線一樣,往前進一點就往後退一圈,身在其中的人感覺不到總體的進步,只覺得重複混亂,往復倒退。哲學家提出永恆回歸的概念,所有的生命、事件只會一再重演。 國家人權博物館這樣的不義遺址展示過去的暴行,正視暴政、拒絕重蹈覆轍才能加速前進的步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唐朝李商隱和陳子昂的兩首詩,探討了兩種面對孤獨的態度。文章引起讀者反思,提出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每次要讀老師的書我都戰戰兢兢,這種越喜歡就越緊張的心情很難說明,而且我總是不能一次就讀懂。 今年收到時報的邀請,遇到這本《這個動盪的世界》,是老師親自走過20世紀末世界變化的當下,用雙眼親證當年的巨變所記下的文字。好想知道,當時處在變化的中心,作為一名台灣人,他怎麼看這些變化對於自身的影響。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上個月今年度的林榮三文學獎放榜,惹出不少風風雨雨,像是散文與小說的虛擬疆界問題,涉及利用弱勢博取好感認同問題,幾家歡樂幾家愁,當然與鎩羽而歸的筆者無關,只好順道藉機分享去年得獎作不吐不快。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一滴淚》 這是我第一本讀到中國知識份子從反右到文革的回憶錄,是在大學歷史週的時候入手的。 作者巫寧坤(我會一直記成巫仁恕……),抱著為新中國服務的心情,從美國留學回中國。當時就有一位朋友不願回去,苦笑著說理由:「不想回去被人洗腦子」。
Thumbnail
有個想法,文明不是線性前進而是像捲捲的電話線一樣,往前進一點就往後退一圈,身在其中的人感覺不到總體的進步,只覺得重複混亂,往復倒退。哲學家提出永恆回歸的概念,所有的生命、事件只會一再重演。 國家人權博物館這樣的不義遺址展示過去的暴行,正視暴政、拒絕重蹈覆轍才能加速前進的步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唐朝李商隱和陳子昂的兩首詩,探討了兩種面對孤獨的態度。文章引起讀者反思,提出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每次要讀老師的書我都戰戰兢兢,這種越喜歡就越緊張的心情很難說明,而且我總是不能一次就讀懂。 今年收到時報的邀請,遇到這本《這個動盪的世界》,是老師親自走過20世紀末世界變化的當下,用雙眼親證當年的巨變所記下的文字。好想知道,當時處在變化的中心,作為一名台灣人,他怎麼看這些變化對於自身的影響。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上個月今年度的林榮三文學獎放榜,惹出不少風風雨雨,像是散文與小說的虛擬疆界問題,涉及利用弱勢博取好感認同問題,幾家歡樂幾家愁,當然與鎩羽而歸的筆者無關,只好順道藉機分享去年得獎作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