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亞斯女性在育兒女上的困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亞斯特質下的情緒盲點,會讓這個過程發生阻礙。照顧孩子很辛苦,然而卻無法體會孩子的情感回饋,也無法感受養育的意義。亞斯母親則相對更辛苦,主要是社會賦予她的母職有更大壓力。

raw-image

養育嬰幼兒到上小學前是極為艱辛的工作

照顧者不僅要給足食衣住行,還要給予「育樂」——情感上的滿足。

人類獨有的情感依附關係也是人類心智化的啟蒙點。

照顧者對孩子的立即回應、回饋、呵護、替孩子說出他的體驗,正是孩子學習何謂自身情緒的參照指標;照顧者對孩子的期待與肯定,更是孩子向前成長的最大動力。

上述都是隱形的、潛意識的進行,然這些教養方式如何學會?部分來自天性,部分來自上一代的照顧者的身教言教,最後則是照顧者自身覺醒與學習,世代傳遞。

筆者雖身為男性,兩個孩子也都是我照顧的,半夜把屎把尿的,也能分辨孩子的不舒服是生病、肚子餓或尿布濕。要能知道孩子怎麼了,除了肉眼觀察,也需要同理心,並轉化為他們能懂的方式傳遞。

累的要死要活,筆者從此再也睡不好覺,孩子翻身我就醒,還有抱著孩子坐在客廳睡到天亮的時候,只為了不吵醒其他家人。為孩子做這麼多,只因為是父母的天性嗎?不是的,孩子也會回饋情感給我,那個笑容、那個全然依賴、信任父母就是全世界的樣子,就是最好的回應,讓照顧者繼續心甘情願。當然,也有氣到不行的時候,但整體而言是平衡的,我當父母或照顧者是感到有意義的。


亞斯特質下的情緒盲點,會讓這個過程發生阻礙。照顧孩子很辛苦,然而卻無法體會孩子的情感回饋(亞斯可能會覺得不需要這個),也無法感受養育的意義(這沒有邏輯)。更甚者,由於亞斯特質無法與孩子產生情感連結,難以立即回應、回饋、呵護、替孩子說出他的體驗,孩子也會被影響而成長遲緩(心智化遲緩,也影響生理發展遲緩)。

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但我確實碰到不少例子

亞斯父親比較明顯,也許因為傳統男性的角色/腳本,讓他原本就少接觸育兒,以致後期對待孩子會像養寵物一樣,相信自己的責任是提供食衣住行就好,孩子則會自己長大懂世事,如同當年的自己長大一樣,他只能等,維持規則不要亂。

亞斯母親則相對更辛苦,主要是社會賦予她的母職有更大壓力。

此時亞斯母親容易出現兩條路:

(1)如同亞斯父親一樣,亞斯母親只有養育,沒有產生依附關係。亞斯母親可能把焦點放在讓孩子生活無虞、上比較好的學校、才藝班,企圖讓孩子依軌道前進…然這裡指的是,無論經濟狀況如何,亞斯母親都沒有跟孩子情感交流,一些些都沒有,這不是我們說的父母很忙分給孩子的時間很少,而是再怎麼「少」,跟「沒有」是完全不同的。孩子長大後會有「我對你們是完全不重要的人的感覺」。

(2)勉強自己。亞斯母親可能會強迫自己像個母親對孩子「表演」各種類似依附關係的行為,照教養書依樣畫葫蘆,但由於仍無法接受到孩子的情感回饋當精神食糧,她演越大就對自己負擔越大,越沒有做自己的喘息空間。長期壓抑下來會有身心疾病或攻擊性。

也有可能兩種都有,雙重負擔。

還有其他因素:產後憂鬱、單獨育兒缺乏分擔(太常跟孩子獨處)、難以言述的支持系統,這些壓力讓原本已經難以表達的情緒部分更顯複雜,而且「母職」被認為是天性怎可以不會呢,當孩子也產生問題時,更會對自己嚴厲譴責。


解方

照顧孩子是一項困難的事,需要學習也需要旁人支持,人類是群居性的,有些困難是共通的,有亞斯特質時其困難則卡在「深度關係」,跟孩子的深度關係。

1.如果上列描述是你所面臨的,可先確認是否為亞斯特質的影響

也許有人說亞斯特質需要醫院診斷才算,但是要先明白醫院診的是「症」,當「特質」嚴重影響生活時才是「症」。所以恐怕得到了嚴重致病程度,去醫院才能明確診斷,我們需要等到那時候嗎?

另外讓自己先熟悉是否有亞斯特質有好處,那表示你確實很努力在做,但卻有特質阻擾,那不是誰的錯,就是客觀的神經系統所致,難道不說特質而說是個人不夠努力,這樣自責會更好嗎?

2.尋求個人心理諮商

無論是否特質影響,你內心的苦需要有人懂、有人解釋及回應,認同你的努力卻因為沒有成果而覺得痛苦的過程。

有些原因可能也來自你的原生家庭,你的經驗影響你的認知,那也需要整理。

能找懂亞斯特質的心理師最好,不懂也沒關係,你畢竟是苦悶的,先建立安全關係、回應情緒、得到支持,再來慢慢討論問題。


育兒真的不容易,我知道的。

avatar-img
316會員
226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間失格」的主角大庭葉藏是以太宰治本人為原型所造。 陳述主角從兒童到中年,如何在權貴大家庭中生長(曾被家僕性猥褻而不敢吭聲)。他在乎與父親的關係,希望被認同,也不敢表達。 與同學堀木正雄認識後,跟隨他花錢、酗酒、沉溺女色、參加「非法」左翼團體。之後結婚、婚變、外遇、企圖自殺等諸多負向生命經歷。
ADHD的重點是滿足他的無聊,所以來想想怎麼做。這裡不那麼強調規則,因為情緒才是老大,情緒開車,認知只是副駕。 ASD的重點是協助他建立規則,你把「課堂上」、「不干擾他人」做為規則,引導他認知思考「做什麼符合規則,自己也接受」。
在自閉症兒童身上,他們不會預設、假想別人的觀點 即使問了「莎莉會在哪裡找彈珠?」 他仍然會回答客觀的、正確的彈珠位置 作者結論:自閉症裡有某種認知障礙或心智發展不全(沒有心智理論) 實驗是在1985年
盲人重見光明的實驗如圖 先天視盲者認識這個世界原先用的是「觸覺」 50年後獲得視覺,那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主題:「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跟亞斯特質(非性格)的相處與溝通 大綱: (一)山不轉=亞斯特質 (二)自己卡關、他卡你,或你卡他 (三)溝通方式:情緒面宛如青少年 (四)應用篇
語言是拿來溝通,交換情報和交流情感,可是芙莉蓮說:「魔族的語言不是拿來溝通的,是拿來欺騙人類的,取得信任後,再一口氣突破防備而捕食」,真是一點也沒錯,惡意的謊言如詐騙,那些都不是人而是魔族。 語言要欺騙其實很容易,只要在句子上完美就行。例如「我發燒了,臨時要請病假。」
「人間失格」的主角大庭葉藏是以太宰治本人為原型所造。 陳述主角從兒童到中年,如何在權貴大家庭中生長(曾被家僕性猥褻而不敢吭聲)。他在乎與父親的關係,希望被認同,也不敢表達。 與同學堀木正雄認識後,跟隨他花錢、酗酒、沉溺女色、參加「非法」左翼團體。之後結婚、婚變、外遇、企圖自殺等諸多負向生命經歷。
ADHD的重點是滿足他的無聊,所以來想想怎麼做。這裡不那麼強調規則,因為情緒才是老大,情緒開車,認知只是副駕。 ASD的重點是協助他建立規則,你把「課堂上」、「不干擾他人」做為規則,引導他認知思考「做什麼符合規則,自己也接受」。
在自閉症兒童身上,他們不會預設、假想別人的觀點 即使問了「莎莉會在哪裡找彈珠?」 他仍然會回答客觀的、正確的彈珠位置 作者結論:自閉症裡有某種認知障礙或心智發展不全(沒有心智理論) 實驗是在1985年
盲人重見光明的實驗如圖 先天視盲者認識這個世界原先用的是「觸覺」 50年後獲得視覺,那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主題:「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跟亞斯特質(非性格)的相處與溝通 大綱: (一)山不轉=亞斯特質 (二)自己卡關、他卡你,或你卡他 (三)溝通方式:情緒面宛如青少年 (四)應用篇
語言是拿來溝通,交換情報和交流情感,可是芙莉蓮說:「魔族的語言不是拿來溝通的,是拿來欺騙人類的,取得信任後,再一口氣突破防備而捕食」,真是一點也沒錯,惡意的謊言如詐騙,那些都不是人而是魔族。 語言要欺騙其實很容易,只要在句子上完美就行。例如「我發燒了,臨時要請病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嬰幼兒在哭泣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和換尿布,他也需要被接納的感受、和照顧者在一起的喜悅、安全感、也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產生正向關係,也需要感官的刺激使自身成長,所以在餵食及換尿布洗澡穿衣時,應該多跟嬰幼兒正向互動,投以「母性照顧」,可以溫柔擁抱,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在做甚麼,輕柔觸摸孩子的身體部位告訴他
Thumbnail
這是我在育幼院與孩子們一起生活的故事,透過日常點滴展現孩子們在兒少安置機構的生活、學習、成長情況以及工作人員的照顧。育幼院的工作日常,充滿了孩子們有趣、溫馨的小故事,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育幼院的工作人員用愛和耐心,讓孩子們的傷口慢慢癒合。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幾乎沒有一刻閒著。 孩子還是嬰幼兒時,父母有哪一夜可以睡好睡足?孩子悶哼一聲,父母立即彈起來察看,每分每秒都對孩子呵護備至,沒有一刻敢掉以輕心。 孩子漸漸長大,要操的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以前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就好,現在卻得面對更多層面的壓力,譬如孩子升上小學,立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把寶寶送到托兒所是非不得已的選擇,如果不是因為考慮到收入問題,我也願意在家當全職母親一直到孩子滿3歲──那個平行空間的我,一定會有抓狂的時候,不過還是願意全心投入,真的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是呀!看著小孩一點一滴的成長是件有趣的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嬰幼兒在哭泣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和換尿布,他也需要被接納的感受、和照顧者在一起的喜悅、安全感、也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產生正向關係,也需要感官的刺激使自身成長,所以在餵食及換尿布洗澡穿衣時,應該多跟嬰幼兒正向互動,投以「母性照顧」,可以溫柔擁抱,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在做甚麼,輕柔觸摸孩子的身體部位告訴他
Thumbnail
這是我在育幼院與孩子們一起生活的故事,透過日常點滴展現孩子們在兒少安置機構的生活、學習、成長情況以及工作人員的照顧。育幼院的工作日常,充滿了孩子們有趣、溫馨的小故事,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育幼院的工作人員用愛和耐心,讓孩子們的傷口慢慢癒合。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幾乎沒有一刻閒著。 孩子還是嬰幼兒時,父母有哪一夜可以睡好睡足?孩子悶哼一聲,父母立即彈起來察看,每分每秒都對孩子呵護備至,沒有一刻敢掉以輕心。 孩子漸漸長大,要操的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以前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就好,現在卻得面對更多層面的壓力,譬如孩子升上小學,立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把寶寶送到托兒所是非不得已的選擇,如果不是因為考慮到收入問題,我也願意在家當全職母親一直到孩子滿3歲──那個平行空間的我,一定會有抓狂的時候,不過還是願意全心投入,真的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是呀!看著小孩一點一滴的成長是件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