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不需要課程

心靈不需要課程

月菲-avatar-img
發佈於菲菲文字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心靈不需要課程

raw-image

為什麼心靈不需要課程,每個人的心靈都屬於自己最私密的事情,無須向他人分享,更不能因為不分享而遭遇威脅,或是被要求做一些不合理的事,這件事本身就是荒缪不合理的事情。

就連一般心理學的課程,我都覺得不太合理,心裡的傷痛一直被挖出來重覆的刺痛自己,很有趣嗎?

如果想要有一個新的未來,我們要創造新的經驗,是有正面的效應的,記憶甚至有可能是錯誤的,如果一直抱著錯誤的記憶來處罰自己,有意思嗎?

如果是痛苦難受的經驗,一直拿出來反覆的回憶,是在處罰自己嗎?

如果想要有幸福的生活,就創造新的現在,而現在會在很短的時間裡成為過去,那麼過去不就是幸福的嗎?

心靈的課程是自己對著自己開的,只需要自己好好的面對自己的身體與心靈,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去處理好自己的問題,該怎麼做就去怎麼做,對自己能夠坦然無愧,就能放下心裡所有的壓力。

心靈會需要治療除了有被動的被傷害,更多的原因是自己做了某些事情,直接或間接的對他人造成傷害,良心不安了,這就是傷害他人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傷害自己,表面上你覺得自己沒做錯,但夜深人靜時,你還能坦然的面對自己,說自己沒有錯嗎?不能,因為你知道自己的在做的事情,已經傷害了許多人,他們本身自己不知道,但是你知道,他們因你而受傷,也許你會辯解,大家都是這麼做,所以大家都做了,就沒錯嗎?錯了,因為錯的事,不會因為做的人多就變成對的。

因為做了錯事多了,內心壓力也就愈來愈多,那些事情形成了一大塊一大塊的石頭壓在心裡頭,心靈就病了,心靈病了,身體也會隨之受到影響,有些事情都是只有當事人才會知道,有些事情是連說都說不出口。

我明白物質的獲得幾乎是每個人在選擇時的主要考量,但是如果會因為選擇了物質而傷害了他人,就代表這個選擇本身需要重新考量,做一件能得到金錢的同時會得到他人的微笑,是不是內心就不會有壓力了呢?

avatar-img
月菲的沙發
41會員
456內容數
真實世界比想像的世界更難以想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世界觀,微觀或宏觀?將一切串聯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月菲的沙發 的其他內容
探討現代社會過度消費與環境問題,反思物質文明與人心滿足的矛盾。
本文探討人與靈魂的約定,如何在生活中堅持自我,並在人際關係中學習包容與理解。
探討信仰與宗教的差異,並強調「向善」才是根本。文章指出真正的信仰源於內心,而非表面的儀式或宗教歸屬,並呼籲人們重視內心的善念,即使微小,也能讓世界更美好。
探討現代社會過度消費與環境問題,反思物質文明與人心滿足的矛盾。
本文探討人與靈魂的約定,如何在生活中堅持自我,並在人際關係中學習包容與理解。
探討信仰與宗教的差異,並強調「向善」才是根本。文章指出真正的信仰源於內心,而非表面的儀式或宗教歸屬,並呼籲人們重視內心的善念,即使微小,也能讓世界更美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這篇文章中,我延續《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一書的核心理念,分享了如何讓團隊對齊目標、讓任務有效落地的四個關鍵原則:相信任務、簡化行動、建立紀律與釋出指揮權。透過實際職場案例,說明當任務突然轉向或資源被重新分配時,領導者如何重新定位、穩住團隊,持續前行。
在這篇文章中,我延續《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一書的核心理念,分享了如何讓團隊對齊目標、讓任務有效落地的四個關鍵原則:相信任務、簡化行動、建立紀律與釋出指揮權。透過實際職場案例,說明當任務突然轉向或資源被重新分配時,領導者如何重新定位、穩住團隊,持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