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等於宗教
有人說:「信仰不等於宗教,而信宗教不等於有信仰。」
大概在十歲左右,我就有了這樣的信念。我信基督,但不願意接受受洗。因為在我心中,我本來就是神的孩子——何必多此一舉?這個念頭很沒來由,很像在生命的開始之前,我就深信。我也信佛,會唸心經、佛號,但我嘴上不常與人說,因為祂早已住在我心中。
相信,不是表面上的事。
真正的信仰,是從心底發出的認同。即便受了洗、掛著佛像,如果心裡沒有那份相信,那也只是空殼。
而在這世界上,不信神的人,也會信其他的東西——例如金錢。錢本身沒有好壞,我們生活都需要它,但那些「披著人皮的鬼」,往往只會用錢來誘惑人心。
當一個宗教失去了「信仰」的靈魂,就只剩下儀式的外殼,空洞無物。
我也相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解讀。解讀只代表「人」自己的看法,不等於文字的真義。所以經文也好、典籍也罷,有書勝於無書,但最根本的還是——人心是否向善。
如果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偏離了「向善」的方向,那也只剩下形式。
這個世界也許很早以前就偏離了「向善」的道路,沒有關系,「大善」也許碎了,但「善的碎片」還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也許有人會說是「雞婆」,但是就是有旁人的關心與注意,才會讓世界上不幸的事情少發生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