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處的幫助》你考慮過受助者的感受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金句:

1. 幫助他人,並非只要付出熱情、關懷和資源就能替別人解決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社交溝通與協作過程。

2. 無論是幫助他人或接受幫助,首先要仔細檢視自己的情緒和意圖,避免掉入心理陷阱。如果他人拒絕你的求助,或幫忙要求,不要感到憤怒。

3. 無論是助人或受助,要努力維護雙方關係的平等,高頻溝通,為對方提供及時的回饋:努力描述事實,不要加太多的情感與價值判斷。

4. 要想讓幫助或是受助有效,一定從坦誠的提問開始。

 

作者背景

埃德加·沙因(Edgar H. Schein)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以其在組織文化、職場動力學和管理諮詢方面的研究和著作而聞名。他是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的名譽教授,並擁有豐富的管理諮詢經驗,常常為各大企業提供專業建議和解決方案。


本書背景

《恰到好處的幫助》探討了助人行為的複雜性,指出幫助他人不僅僅是付出熱情、關懷和資源,而是涉及到深層次的社交溝通與協作過程。沙因強調,在伸出援手之前,助人者需要了解求助者的情況,並與其建立信任與理解的關係,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書中引用了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觀點。米德認為,人類文明的起點是幫助同類,例如,一塊癒合的古人類股骨化石,意味著其主人在受傷後得到了他人長時間的照顧和幫助。


沙因指出,很多人認為幫助他人很簡單,只需做到有求必應、全力投入,但實際上,這樣的助人行為常常未能如願,反而導致關係緊張和受助者的不滿。因此,他提出,只有在雙方建立了信任與理解的基礎上,幫助行為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同時鞏固雙方的情感連接。


沙因強調,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不僅能體現社會成員彼此的善意與信任,還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存續有著重要意義。然而,由於助人者和受助者之間的關係先天不平等,因此在幫助過程中,助人者需要保持適當的主導性,並努力維護對方的自尊,從而達到最佳的幫助效果。

 

一、助人的心理迷思

 

由於幫助關係本質上具有不平等性,雙方應先跳脫問題解決和方案提供的階段,改以平等、開放的心態為起點,專注建立彼此信任和理解的關係。這包括明確助人者和求助者各自扮演的角色。

求助者應誠實透露與困難相關的所有信息,並根據助人者的情況調整自己的期望,以達到最佳的問題解決效果,並同時提升雙方關係的和諧與進一步發展。


助人者的心理迷思

急於逞能 助人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常常急於展示自己的能力,過於密集地提供建議和解決方案,忽略了求助者的情緒和需求,也沒考慮到雙方是否已經建立了信任關係。這種行為會讓求助者感到被壓迫和不理解,反而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受助者的心理迷思

依賴性 求助者由於身處困境,常常過度依賴助人者,希望對方大包大攬地幫助自己解決所有問題。這種依賴心理會讓助人者覺得自己需要負擔過多責任,而忽略了幫助的初衷是讓求助者最終能夠自己解決問題,實現自我成長和突破。

 

二、助人者的三種角色

 

1.     專家

o   功能: 提供資訊和資源,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協助求助者。

o   前提: 需要求助者提供足夠的信息,助人者可以全面了解問題的背景和關鍵,並提供正確的解決方案。

2.     醫生

o   功能: 診斷問題並開出解決方案,特別是涉及求助者行為、意識和身心健康的問題。

o   前提: 依賴於求助者提供的信息進行診斷和治療,並需要求助者遵循建議行動。

3.     心理諮詢師

o   功能: 聚焦於人際關係,疏導情緒,提供情感支持。

o   前提: 幫助求助者建立信任和理解的關係,從而提升其自救和走出困境的意願。


作者建議的順序

沙因建議助人者應該從「心理諮詢師」角色開始,這有助於消除彼此的認知盲區,消解身份差異,建立互信與理解的關係。在取得求助者的信任後,再進入「醫生」或「專家」角色,提供具體的技術性建議和解決方案,確保幫助的順利進行和最終的圓滿結果。

 

結語:職場求助

 

在職場中,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和領導者,不僅需要具備強大的知識和技能,更需要擁有一項重要的能力——懂得何時求助、如何求助。領導者的關鍵任務之一,就是為團隊協作創造條件,讓成員之間能夠有效地配合完成工作。要實現這一點,領導者應該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判斷何時需要尋求幫助,以及從何處獲得所需的支持。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個人決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還能促進團隊的協同合作和整體效能。懂得如何求助,也意味著領導者能夠正視自身的不足,並積極尋求改進,從而持續提升自身和團隊的績效,實現更高的工作目標和價值。

 

******【免費下載試讀中】艾螽斯的第一件電子書商品,歡迎免費下載:

電子書 《關於幸福的50本書:人生指南 【試讀版】》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products/e-book-01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給人需要的 才是真的幫助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2
林燃(創作小說家) 是的,不要變成一廂情願的幫助😄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2025/02/22
有些人會有自尊,不願意接受幫助 很高興來留言😊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3
創文者雪源 是啊,施比受更有福😄所以施要比受更謙卑😀歡迎來留言😍
麋鹿林-avatar-img
2025/02/22
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個快樂,肯定是雙方的😊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3
麋鹿林 肯定是😃還要無相布施,幫過就忘了😄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2
🤩大家都在看!恭喜你的〈《恰到好處的幫助》你考慮過受助者的感受嗎?〉入選即時精選
avatar-img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211會員
220內容數
114.1.25 更新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2025年將沙龍分成7個區 自我成長區 職場區 商業區 親子教育區 情感區 健康區 閱讀寫作區 歡迎瀏覽、留言🙏
2025/04/24
這篇文章介紹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充滿趣味的人生故事與獨特的學習方法,並以「生成式AI」為例,示範如何運用費曼學習法。文章涵蓋費曼的奇聞軼事、父親的教育理念,以及費曼學習法的步驟與優點,旨在啟發讀者培養主動學習、深度思考與樂在學習的態度。
Thumbnail
2025/04/24
這篇文章介紹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充滿趣味的人生故事與獨特的學習方法,並以「生成式AI」為例,示範如何運用費曼學習法。文章涵蓋費曼的奇聞軼事、父親的教育理念,以及費曼學習法的步驟與優點,旨在啟發讀者培養主動學習、深度思考與樂在學習的態度。
Thumbnail
2025/04/22
《六頂思考帽》提供一套結構化思考框架,幫助個人或團隊做出更周全的決策。文章詳細解釋六種帽子(白、紅、黃、黑、綠、藍)各自代表的思考維度,並輔以生活化例子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創業決策、作家轉型等,說明如何避免思維混亂,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此外,文章比較了六頂思考帽與SWOT分析法的異同。
Thumbnail
2025/04/22
《六頂思考帽》提供一套結構化思考框架,幫助個人或團隊做出更周全的決策。文章詳細解釋六種帽子(白、紅、黃、黑、綠、藍)各自代表的思考維度,並輔以生活化例子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創業決策、作家轉型等,說明如何避免思維混亂,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此外,文章比較了六頂思考帽與SWOT分析法的異同。
Thumbnail
2025/03/2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管理者應該先管理好自己,才能有效管理他人和組織。文章從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和決策三個方面闡述了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避免重複性危機、提升決策效率、以及從系統性角度解決問題,避免流於表面的忙碌。
Thumbnail
2025/03/2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管理者應該先管理好自己,才能有效管理他人和組織。文章從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和決策三個方面闡述了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避免重複性危機、提升決策效率、以及從系統性角度解決問題,避免流於表面的忙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Thumbnail
同情與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的困難與需求都可能在某個瞬間引起我們的注意,激發我們內心的同情與關愛。幫助他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行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自己莫大的改變與成長。 同理心的養成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
Thumbnail
同情與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的困難與需求都可能在某個瞬間引起我們的注意,激發我們內心的同情與關愛。幫助他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行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自己莫大的改變與成長。 同理心的養成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聽到“幫助他人”這個詞,但真正付諸實踐的卻少之又少。幫助他人,不僅僅是對被幫助者有益,對幫助者本身也有深遠的影響。這裡將探討幫助他人的意義、方式以及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促進社會和諧 首先,幫助他人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當一個社會充滿了互助和關愛,社會
Thumbnail
現代社會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聽到“幫助他人”這個詞,但真正付諸實踐的卻少之又少。幫助他人,不僅僅是對被幫助者有益,對幫助者本身也有深遠的影響。這裡將探討幫助他人的意義、方式以及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促進社會和諧 首先,幫助他人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當一個社會充滿了互助和關愛,社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在歷史發展中,如何通過溝通、合作和求助來勝出。內容涉及自我認知、社會互動和麵對認同議題的挑戰。文章提出了改進建議,涉及增強自我反省能力、培養同理心、鼓勵批判性思維、建立支持系統和接受不完美等方面。最後,鼓勵讀者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和連結來加速生命整題質量的提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在歷史發展中,如何通過溝通、合作和求助來勝出。內容涉及自我認知、社會互動和麵對認同議題的挑戰。文章提出了改進建議,涉及增強自我反省能力、培養同理心、鼓勵批判性思維、建立支持系統和接受不完美等方面。最後,鼓勵讀者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和連結來加速生命整題質量的提升。
Thumbnail
「助人,是人類最美好的一項特質。」 「也正因爲如此,人們在痛苦時,才能夠看見那雙朝自己伸來的援助之手。」 ──瞎咪小
Thumbnail
「助人,是人類最美好的一項特質。」 「也正因爲如此,人們在痛苦時,才能夠看見那雙朝自己伸來的援助之手。」 ──瞎咪小
Thumbnail
有朋友貼了一篇文章出來,說到她身邊有些人無論碰到再大的困難,還是凡事堅持自己來,非常堅強又獨立。我在留言中回應了:「以前, 我最早上的團體成長班, 老師說過幾次: "讓人家幫忙 也是一種能力", 真的, 從此以後, 我才發現, 有人永遠只幫別人, 不讓人家幫忙, 我對她的感覺是: 我很生氣。」  
Thumbnail
有朋友貼了一篇文章出來,說到她身邊有些人無論碰到再大的困難,還是凡事堅持自己來,非常堅強又獨立。我在留言中回應了:「以前, 我最早上的團體成長班, 老師說過幾次: "讓人家幫忙 也是一種能力", 真的, 從此以後, 我才發現, 有人永遠只幫別人, 不讓人家幫忙, 我對她的感覺是: 我很生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