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和 高滲透性高血糖症(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 HHS) 是兩種常見的糖尿病急症,如果處置不當,可能導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雖然兩者都與高血糖相關,但病理機制、臨床表現和治療策略不同,因此在急診第一時間快速區分 DKA 和 HHS 對於後續治療至關重要。
本篇文章將探討:✅ DKA vs. HHS 的病理機制與差異
✅ 診斷標準:血糖、血酮、滲透壓與酸鹼平衡
✅ 臨床表現:何時該懷疑 DKA?何時該懷疑 HHS?

🔹 1. DKA vs. HHS:機制與關鍵區別

📌 「有酸中毒 + 酮體 = DKA,高血糖 + 高滲透壓 = HHS!」
🔹 2. 診斷標準:如何快速區分 DKA vs. HHS?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DKA & HHS 診斷標準
🩸 2.1 DKA 診斷標準

📌 「血糖 > 250 + 酸中毒(pH < 7.3)+ 陽性酮體 = DKA!」
🩸 2.2 HHS 診斷標準

📌 「血糖 > 600 + 高滲透壓(> 320)+ 無酮酸中毒 = HHS!」
🔹 3. 臨床表現:如何從症狀快速辨別 DKA vs. HHS?
🔴 DKA 的臨床特徵
✅ 起病較快(數小時至 1-2 天)
✅ 噁心、嘔吐、腹痛(仿流感、急腹症)
✅ 庫斯莫氏呼吸(Kussmaul’s Breathing,深快呼吸) → 代償性呼吸性鹼中毒
✅ 呼氣帶有水果味(Ketotic Breath) → 酮體產生
✅ 可能有輕至中度意識變化,但不會完全昏迷
📌 「噁心嘔吐 + 深快呼吸 + 酸中毒 = DKA!」
🔵 HHS 的臨床特徵
✅ 起病較慢(數天至 1 週)
✅ 極度脫水(皮膚乾燥、黏膜乾燥、低血壓)
✅ 嚴重意識改變(嗜睡、譫妄、昏迷)
✅ 無明顯酮酸中毒症狀(無庫斯莫氏呼吸、無水果味呼氣)
📌 「高血糖 + 嚴重脫水 + 昏迷 = HHS!」
🔹 4. 為何 DKA 會導致酸中毒,而 HHS 不會?
DKA 酸中毒機制:
- 胰島素幾乎完全缺乏 → 脂肪分解 → 過量游離脂肪酸 → 肝臟產生酮體(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 → 酮酸中毒
- 酮體導致血液 pH 下降(< 7.3),HCO₃⁻ 被消耗(< 18 mEq/L)
HHS 無酸中毒機制:
- HHS 病人仍有部分胰島素功能,能夠抑制脂肪分解與酮體生成
- 因此無明顯酮酸中毒,pH 保持在 > 7.3,HCO₃⁻ > 18
📌 「DKA = 胰島素幾乎全缺乏 → 酮酸中毒,HHS = 胰島素部分缺乏 → 無酮酸中毒!」
🛑 結語:如何快速區分 DKA vs. HHS?
✅ DKA:血糖 250-600,pH < 7.3,HCO₃⁻ < 18,血酮陽性,呼氣水果味,可能深快呼吸(Kussmaul’s breathing)
✅ HHS:血糖 > 600,pH > 7.3,HCO₃⁻ > 18,血漿滲透壓 > 320,無酮酸中毒,意識嚴重改變
✅ DKA 典型於 1 型糖尿病(T1DM),HHS 則常見於 2 型糖尿病(T2DM)
✅ DKA 起病快(數小時),HHS 起病慢(數天)
🚑 「酸中毒 + 酮體 = DKA,高血糖 + 高滲透壓 = HH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