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又到了3月份了。緊鑼密鼓而來的便是4月初的QBR(季度營運報告)。也因此前置作業上週末便開工了,各個小主管們努力的準備著各單位的專案成果,並在今天下午的會議上面分享進度。一邊觀察著同仁們滔滔不決的闡述各項專案進度與研究成果,另一邊欣賞著老闆逐項的追問細節與原由,心中有個黃金甜甜圈忽然浮了出來(炸熟了?XD)
用在日常生活的各項事務上也一樣,先確認目的/要解決的問題(WHY),再來決定解決的方案與執行的方法,甚至是更提早一步評估該不該與值不值得做。如同大家都熟知艾森豪矩陣,將時間分成四個象限。這個簡單方法人人都知道,但卻一學就會、一用就廢的原因,常常也是因為在做之前缺了先停下來將Why先釐清的原因。
讓我們再輕輕地往前一步來看,大家也都知道遇到事情該停下來先想清楚,避免落入運用潛意識直接行動,但該如何做到呢? 以我自身為例這個其實是最難的關鍵,如何如同快思慢想書中提到的多用系統2.0來思考,說白了沒有絕技,只能靠自身覺察的能力。根據研究冥想對於當下的覺察能力是最有效的提升方法之一,而我也的確是再學習並拿到第三階西塔冥想資格後,這方面的能力有顯著的提升。但其實更有效的其實是貼在我螢幕下方的便利貼,時時地提醒著我。
簡單總結一下使用方法 1. 多運用冥想、每日復盤以及便利貼,讓自己更容易避開系統1.0運用潛意識行動的狀況 2. 提醒自己以終為始,釐清期望的目的與效果 3. 要事第一: 進一步的評估與思考做這件事的必要性與緊急程度,善用80/20法則將自己的時間運用最大化。 進一步的建議是當決定要做時,可以同步運用雙贏思維+統合綜效,想想看能不能將效果最大化,幫助到更多的人,順便將對立面的敵人轉換成一同達標的同伴。達到皆大歡喜的效果 : )
忽然有感順手紀錄練習了好多年習慣的Loab爸之難得有營養的紀錄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