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光走,那束光是內在的聲音。
一開始的我,以為自己長大了,對著每一件事都要求自己要有明確的目標,列出清單後,朝著目標一個個的完成它。隨著勾選每一個清單上的選項,成就與快樂為此而歡欣鼓舞。
然而,那些成就感只是短暫的。清單一頁接著一頁,每一天的運動課表完成後,還有下一個目標;書讀完一個章節,還有下一章。我像是在不斷解任務,無窮無盡的清單,延伸到我看不見的未來。我望著那些未完成的項目,困在其中,停下腳步,無力地站在原地。
一個隨心的決定,讓我走進了音樂工廠,「Do~」銅管樂器在耳邊響起,小時候學習樂器的回憶,像花一樣一朵朵的綻放在我腦中,淚不自覺的流下:「我…好想回到能夠感受純粹快樂的自己。」
過去的我,生活不是這樣的。那時後,選擇要彈什麼,就只是因為:「哇,這段旋律好好聽!」、「這段旋律好酷!」;我趁著爸媽睡著,偷偷打開電視,看著無聲的偶像劇時,我只是想為了男女主角的情感喝采、為反派的作為氣憤;當我進到教室,和朋友談天說地時,不為了什麼,就只是為了分享快樂。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忘記了,純粹的快樂。
現在的我,做任何一件事都懷有目的,就連吃東西,我也想著:這些食物能夠攝取多少卡路里、做著當天的運動課表,想著能夠消耗多少熱量。讀著書,我想著,我能吸收多少、能不能培養成技能。就連寫作,我也想著,能有多少瀏覽數、點擊率和評論。
我懷抱著目的做每一件事,讓我忘了,咬下蘋果在嘴中綻放的酸甜滋味。運動時,那種汗流浹背後,挑戰自我的得意。甚至我選擇關上電視,只因為它無法為我帶來娛樂以外的用處,我開始將快樂的需求拋在腦後。
更甚者,快樂變成了附條件的情緒,唯有達成我的目標,我才能擁有快樂。運動的數據目標只要沒有達成,那我前面每一天的努力就是沒有用途的。只要我考試沒有通過,我努力學習獲得的知識也沒有用處。如果沒有完成任務,我的努力就是白費的。過程獲得的知識、身體變得比以前有力,體態更加的挺立,我否認著它們帶來的成就感,因為快樂是有條件的。
鏡子裡的我,抿著唇,淚眼婆娑,我顫抖著聲音問:「我要怎麼重新拾回,我的快樂呢?」
在鏡子裡的我靜靜的對我微笑,牽起我的手,一道深處的聲音在內心響起「相信自己的聲音」
那一句話,讓我下一個決定:從今天開始,允許自己單純地享受當下。咬下蘋果時,允許自己感受那酸甜的滋味,而不是計算它的熱量;運動時,允許自己因為挑戰了極限感到興奮,而不只是消耗多少卡路里;允許自己寫作,是為自己而表達,而非為了點閱率。
未來或許仍然未知,但現在,我允許自己停下來,感受每一刻的快樂,讓自己自由地呼吸。
你還記得那純然的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