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第一個季度,咻一下,又快要過了。
今年想做的事,都逐漸上軌道了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一個去年的實際案例,看看「思考梳理」如何幫助創業者,踏實地設定年度目標。
#年度目標,為什麼難以設定
即便在企業,年度目標也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討論、決定與產出,對於一人公司或中小企業而言,這件事情更不容易。
因為人力資源有限,目標與策略往往是創業者與合夥人的功課,而重要的事情太多,未來風險難以衡量,時間急迫等因素,也讓年度目標規劃,難上加難。
#思考梳理,如何協助「規劃年度目標」?
#1 把所有的事情攤開來看
規劃的第一步,不是訂目標,而是「先把腦中所有的事攤開來」。
透過提問與追溯,我和客戶一起把目前在思考的未來規劃、煩惱與機會,一一寫在紙上。讓所有事情都浮出水面,不再只在腦中打轉。
當未來不再只是一團混沌,而是變成一張紙上可見的地圖,焦慮自然會下降,下一步也更清楚。
#2 區分時間軸:一年後?三年後?還是五年後?
接著,我們把這些事情分成幾個時間層次:
- 這一年內一定要做的
- 三年內可推進的
- 五年後才會成熟的構想
這個能幫助客戶理解:不是每件事都要「今年」完成。當他開始放下那種「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顧」的壓力,年度目標反而更容易聚焦。
記住!一年後的未來想像也要記下來,這樣才能告訴腦袋,自己已經有筆記了,腦袋可以先專注在今年的事項。
#3 將事情連結到具體目標
時間區分完後,我們開始把事情「對應到目標」。
這一年的核心目標是什麼?哪些事情是對它有幫助?哪些其實是以後的事情,或者只是想要,而不是必要?
這一步,就像在找出骨架與枝葉,留下主幹,讓資源能集中發揮力量。
#4 用感受量表,協助做出決定
最後,我帶著他用簡單的 1~5 分的感受量表,來評估每個選項的風險性、危急程度、把握度、資源支持度與可行性。
這個評估不是要精算風險,而是協助他傾聽內在與外在的真實狀況,做出「踏實」的選擇。
一個踏實的選擇,
來自思緒被看見、被整理的時候。
訂定年度目標,不是只有訂出目標而已。
知道為什麼要做、知道為什麼不做、知道做的成功率,才能讓人有行動的力量。
來一點 #思考梳理 提問吧
如果你也正卡在 2025 的目標規劃中,或許可以試試這三個問題:
- 你腦中正在思考哪些未來規劃?
- 哪些是今年一定要做的?哪些可以延後?
- 想做的事與你的核心目標有關嗎?還是其實沒有呢?
最後記得以可行性、風險程度、把握度,快速評估規劃的目標,就能夠瞭解哪些目標需要多花一點心力唷!
#追蹤 IG ,一起創業踏實吧!
👆IG https://otwo.pse.is/77tk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