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媽媽的愛,真的很囉嗦。
好久沒單獨載星星去學校上課了,這一路上,我才發現他長高了不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坐在前座的小不點,現在穩穩地坐在後座,背著比自己還大的書包,看起來像個小大人。
可是在媽媽眼裡,他還是需要被照顧的小孩。所以,一路上,我開始了愛的叮嚀:「抱好喔,冷不冷?你的手好冰,要不要放進媽媽口袋?書包要不要先放前座?」
星星沒回應,我又忍不住繼續問。
終於,他皺著眉頭說:「媽媽,妳不要一直問我。」
那一刻,我有點委屈,更多的是無奈。當媽的,總是忍不住想確保孩子萬無一失,可是孩子呢?他可能只想安靜地享受這段路程,而不是被問個沒完。
到了校門口,我的「經文」再次啟動:「先上人行道、小心車子、餐袋記得拿、帽子給媽媽。」
星星慢悠悠地往校門口走,然後突然停下,轉身往回走。
我以為他是忘了拿什麼,正準備再開口提醒,結果他突然跑過來抱住我,親了一下,然後咚咚咚地快步跑回校門口。
我愣在原地,然後忍不住笑了。
他不是真的討厭我的「唸經」,只是有時候覺得煩而已。但他知道,那是媽媽愛他的方式,而他也用他的方式,回應了我的愛。
原來,愛有時候不需要說出口,它已經藏在我們的日常裡了。
有時候,當媽的會覺得孩子越長大越不親近,變得敷衍、沉默、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撒嬌。但其實,愛從來沒有變,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了。孩子不會再黏著你說「媽媽我愛你」,但他可能會在轉身離開前,突然回頭給你一個擁抱。
我們不需要把「陪伴」變成「控制」,也不需要把「關心」變成「嘮叨」。有時候,放慢步調,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而不是被愛束縛,這樣他才能真正願意靠近我們。
愛不一定要說出口,但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