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你可以選擇不一樣的路
「如果人生是一場考試,我大概從未及格過。」這不是謙虛,而是我生命前半段最真實的註解。
高中畢業後,家中遭詐騙破產,我放棄大學升學,成了竹科的半導體工廠女工。12H輪班、重複作業,生活像機器一般重複,直到某天,我對著隆隆運轉的蝕刻機台自問:「難道我一輩子只能當個螺絲釘?當個女工,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那一刻的不甘,點燃了我內心的叛逆。
加上當時的男友嫌棄我的家人、貶低我的努力——雖然對方嘴上不說,行為卻說明了一切劈腿她人。我最後終於下定決心,要考大學翻轉命運。
那份孤注一擲的衝勁,直到看到黃大米的《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得到與放下》,我才知道:原來我不是唯一這樣走著的人。
書籍簡介
- 書名:《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得到與放下》
- 作者:黃大米(暢銷作家、資深媒體人)
- 主題:從中年視角回望人生,剖析職場、家庭與自我追尋的拉扯,鼓勵讀者放下無用期待,活出真正的自己。
- 適合讀者:對人生感到卡關、在家庭或職場中失去方向、想要重新定義人生角色的你。
核心觀點:人生三大戰場的突圍指南
1. 家庭戰場:被偏愛是運氣,不被愛是自由
黃大米寫出華人文化中「好人詛咒」的殘酷現實——要當好媳婦、好女兒、好員工,就要犧牲自己。她說:「當好人把我們折磨到不是人,叛逆才是自救。」
我想到當初決定半工半讀考大學時,親友的話刺耳又諷刺:「女孩子唸那麼多書幹嘛?趕快嫁人比較實在。」我當下沒有反駁,只是把那些話吞進心裡,當作燃料,點燃心中的不甘。
2. 自我戰場:叛逆不是反抗,而是清醒
「鶴若因雞群議論而低頭,永遠無法振翅。」這是我最愛的一句話。
書中不鼓勵盲目叛逆,而是要我們聽見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我2019年辭去人人稱羨的公務員職位,選擇陪伴孩子,很多人不解,但我知道——我終於開始為自己而活。我不用再被考績升遷而綁架,也不用每天上班做著沒有意義的採購撰寫公文、新聞稿瞎忙,講那些違背良心的官話。
3. 放下心態:不是認輸,而是選擇輕盈
黃大米強調:「逆境能磨練韌性,順境需警惕安逸。」這不是雞湯,而是我走過人生谷底後的體悟。
我開始練習放下——放下別人的期待、放下對完美的執念,反而更有力地走出自己的路。
失敗的經驗夠多,就會形成一道堅硬的牆
1. 建立叛逆護罩
我把曾經被說的酸話寫在日記上(是的,我有寫日記的習慣,雖然寫的文字不是很多,頂多就是三、四句話帶過今天發生的事情及心情),幫我成功達到我的目標,例如考上公務員的時候,我發現那些話再也傷不到我。心法就是:「走新路才可能發現新大陸。」
2. 設計失敗地圖
我自己保留一本「失敗筆記本」,紀錄每一次挫敗。每次翻開它,像在看自己的冒險小說,充滿情節轉折。
3. 情緒脫敏訓練
把別人的評價當背景音,提醒自己:我的人生不是誰來按讚就能過關的遊戲。
人生的答案,不在別人的嘴裡
有次自己失眠的深夜3點半,我想起20年前,那個在工廠頂樓抽著七星菸的自己,她若知道將來能考上大學、考上公職,又在7年內辭職,會怎麼看待這段故事?
我想她會笑著說:「這劇本夠瘋,但我喜歡。」
「若明天是世界末日,你會為今天的選擇驕傲嗎?」我想:我正在這條路上,而且從未後悔。每個在黑暗中前行的人,都值得擁有自己的光。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而你正是那個能走出新路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