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槍砲、病菌與鋼鐵 - 被馴化的潛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個時代,不缺聰明人。

我們擁有巨量的資訊、無所不在的知識碎片、瞬間抵達任何答案的能力。


但越是便利,我們越是沉默;

越是能解釋一切,我們越少追問什麼。


我們開始畏懼那些需要選擇立場的問題,

因為那會帶來摩擦、代價,甚至孤立。

我們迴避真正的知識,因為它不是讓我們變快,而是讓我們停下來思索。


而自由,對我們來說,早已不是光榮的象徵,而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因為那意味著自我承擔,而不是把責任歸給體制、他人或命運。


所以我們選擇將潛能封存,用娛樂麻醉;

將思辨外包,用演算法決定我們該相信什麼;

將道德模糊化,因為「算了」、「沒關係」讓一切看起來好過一些。


但墮落的選擇,並非來自知識的貧瘠,反而源於過度的進步。

最諷刺的是,越是進步的社會,越容易剝奪我們成為人的機會。


在新幾內亞,孩童們的潛能在日常中被激發——

不是因為他們擁有更完善的教育,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被制度與科技拆散。


他們生活在一個無法逃避「人」的世界:

沒有螢幕、沒有演算法、沒有能取代人的工具。

他們從觸碰、目光、協作與衝突中,

自然地學會什麼是信任、什麼是責任與義務、什麼是情緒的重量。


而我們文明社會的孩子,從出生那刻起,

就被一層層安全與效率包裹著,

擁有太多保護,卻失去了與他人建立深度連結的條件。


我們用制度與科技,把人與人分離出來;

用「安全」、「規則」、「分齡」、「標準化」

把成長變成一套精準可控的流程。


結果,真正讓智慧發芽的土壤——失敗、碰撞、共存的混沌——被清空了。


我們不是沒有潛能,而是在名為文明,這層密不透風的保護殼裡,將它窒息。


其中最致命的,是我們對「錯誤」的過度懼怕。


我們幻想著一個零風險的社會,將任何偏差都視為失能,將任何失敗都貼上無能的標籤。


我們不再教人如何跌倒後站起來,而是教人怎麼永遠別跌倒或者怎麼掩蓋自己跌倒過的事實。


潛能不是死於懶惰,而是死於被完美主義的假象扼殺。


一個不能犯錯、不能失敗的文明,

最終只會留下兩種人:

一種是假裝沒事的麻木者,

另一種是早已自我放逐的流亡者。


真正的滅亡,從來不是戰火或疫病帶來的,

而是一個文明失去了成為自己的欲望。


當人們放棄攀登的渴望,

因為攀登意味著不確定、不完美與無法預演的試煉,

更意味著他們得面對一個被遮蔽已久的自我。

當社會開始將那些難以簡化、無法速解的事物視為障礙,

當視覺衝擊開始取代思想與內涵,

我們不是把潛能埋葬,而是將它製成一具標本,貼上:「這是人類從前的模樣。」


最初的我們深知墮落的缺陷,但我們仍舊選擇擁抱。

只因為墮落的道路不僅是輕鬆的下坡,也更熱鬧,盡管它是漆黑的深淵。


我們透過制度與科技,打造起人造的光芒,期望讓這條不見天日的道路能夠宛如白晝,但我們都知道它只是越發的昏暗。

慢慢的人們早已忘卻,陽光所帶來的明亮與炙熱,我們的後代只能沉浸在霓虹的燈光中,將絢爛多彩卻冰冷的世界視為進化。


有些人選擇不再仰望光,只因為他們早已習慣霓虹的閃爍。

他們不記得陽光的溫度,也不再相信真實會痛。


而若你仍憧憬那樣的世界,請不要感到羞恥——

因為我也正走在那條路上,只是還不願忘記光的名字。

avatar-img
22會員
141內容數
透過「流浪者之歌」的故事,我充分的體認到,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面對自我」、「認知自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活著,而非隨波逐流。或許,我的感悟,在你的眼裡很是膚淺,我的想法,在你看來太過單純,但這卻是我透過「自問」得到的答案。比起向人尋求人生解答,我更願意多點失敗,多繞點路,只為了找到屬於我的,「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銘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校園畢業後,「學習」漸漸淡出生活,作者回顧自身學習歷程,從反感焦慮到主動學習的轉變,以及學習如何提升專業技能、改善經濟狀況,並最終獲得內在穩定與掌控人生的故事。
歷史的教訓:清朝、幕府日本、朝鮮的覆亡,源於他們對變革的遲疑與視而不見。在AI崛起、產業變遷的時代,個人又該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許多科技公司推行自動化,卻因高層要求時間過短,導致工程師只能做出表面功夫的工具。本文探討此現象背後的困境,以及高層與基層員工不同的處境與壓力。
閱讀這段關於漢朝與匈奴關係的歷史,讓我對中國歷史的本位主義有了更深的警覺。作為亞洲人,許多人自小接受的歷史教育,往往將中國描繪為強大的文明中心,將周邊民族視為「蠻夷」,但實際上的歷史卻顯示出不同的面貌。這種自視甚高的文化心態,與漢朝的對外戰爭、求和策略之間的矛盾,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歷史的真相。
我們總以為世界是黑暗的,直到沉沒後才發現光的存在。這是一篇關於包容與領悟的心境探索——從抗拒、沉沒,到理解與尋找屬於自己的光。當我們學會聆聽,即使不認同,也能看到彼此經歷中的真實與美。
「過年不只是團圓,更是歲月的見證。」今年,我與妻子首次以夫妻身份祭祖、圍爐,真正成為家的一部分。而圍爐菜色減少,母親的疲憊也愈發明顯,讓我深刻體會時間的流轉。初二回娘家,岳父岳母忙到無法圍爐,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即便只是吃外帶,也依然溫暖。我更加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時光,也期待明年,能與女兒一起迎接新春。
從校園畢業後,「學習」漸漸淡出生活,作者回顧自身學習歷程,從反感焦慮到主動學習的轉變,以及學習如何提升專業技能、改善經濟狀況,並最終獲得內在穩定與掌控人生的故事。
歷史的教訓:清朝、幕府日本、朝鮮的覆亡,源於他們對變革的遲疑與視而不見。在AI崛起、產業變遷的時代,個人又該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許多科技公司推行自動化,卻因高層要求時間過短,導致工程師只能做出表面功夫的工具。本文探討此現象背後的困境,以及高層與基層員工不同的處境與壓力。
閱讀這段關於漢朝與匈奴關係的歷史,讓我對中國歷史的本位主義有了更深的警覺。作為亞洲人,許多人自小接受的歷史教育,往往將中國描繪為強大的文明中心,將周邊民族視為「蠻夷」,但實際上的歷史卻顯示出不同的面貌。這種自視甚高的文化心態,與漢朝的對外戰爭、求和策略之間的矛盾,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歷史的真相。
我們總以為世界是黑暗的,直到沉沒後才發現光的存在。這是一篇關於包容與領悟的心境探索——從抗拒、沉沒,到理解與尋找屬於自己的光。當我們學會聆聽,即使不認同,也能看到彼此經歷中的真實與美。
「過年不只是團圓,更是歲月的見證。」今年,我與妻子首次以夫妻身份祭祖、圍爐,真正成為家的一部分。而圍爐菜色減少,母親的疲憊也愈發明顯,讓我深刻體會時間的流轉。初二回娘家,岳父岳母忙到無法圍爐,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即便只是吃外帶,也依然溫暖。我更加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時光,也期待明年,能與女兒一起迎接新春。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可知道,你的隱私其實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在這個鼓勵我們分享一切的世界裡,我們更需要重新認識隱私的價值。要明白有些事情最好保密,這並非出於羞愧或是恐懼,而是源於智慧。俗話便說 : 「沉默是金。」
你可知道,你的隱私其實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在這個鼓勵我們分享一切的世界裡,我們更需要重新認識隱私的價值。要明白有些事情最好保密,這並非出於羞愧或是恐懼,而是源於智慧。俗話便說 : 「沉默是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到底人類圖對育兒有什麼幫助呢?這篇文章告訴你我自己實驗的心得感想。若你也跟我一樣對育兒感到非常無力,歡迎來看看我的育兒生活喔!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這個學年的上學期到訪了多所學校,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馬不停蹄。讓我們忘記日夜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可愛。被欣賞、被看見、被認同後,閃閃發亮的眼睛,燦爛的笑容,高舉的雙手,每每也令我們難以忘懷,久久在思海中揮之不去——實踐教學活動化、活動意義化、意義生活化、生活能力化、能力生命化的學習歷程。
Thumbnail
有些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好好待在教室里,沒有辦法當某些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排除掉那些因為先天因素,他們往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該怎麼融入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不是蟲子也不是野獸,他們只是需要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把超過大人雙手能及的都拆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墜落 把閃過大人反應能顧的都鋸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跌破 把快過大人步伐能追的都撤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踏錯 把越過大人責任能擔的都禁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疑惑 安順無虞的成長及一生,孩子我們給你 平凡喜樂 #我們毫無經驗地出生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存在很多陷阱,價值觀很容易被影片影響,小孩在無法獨自判斷對錯前,請大人留意小孩觀看的內容,並一起討論影片內容。刀槍、暴力內容,常埋藏在兒童頻道中,不得不慎重。
Thumbnail
這兩年開始發現到「害怕犯錯、失敗」的年齡下降了不少,不過也因為孩子年紀小就進到團體,正向肯定的鼓勵很快就起了作用。
Thumbnail
孩子到國家辦的學校讀書,爸媽怎能接受孩子健康走進去、躺著推出來?事關全國師生「安全的職業環境、安全的受教權」,如果家長們以後只能各憑本事、自力救濟保護自家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改革能算是成功嗎?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到底人類圖對育兒有什麼幫助呢?這篇文章告訴你我自己實驗的心得感想。若你也跟我一樣對育兒感到非常無力,歡迎來看看我的育兒生活喔!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這個學年的上學期到訪了多所學校,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馬不停蹄。讓我們忘記日夜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可愛。被欣賞、被看見、被認同後,閃閃發亮的眼睛,燦爛的笑容,高舉的雙手,每每也令我們難以忘懷,久久在思海中揮之不去——實踐教學活動化、活動意義化、意義生活化、生活能力化、能力生命化的學習歷程。
Thumbnail
有些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好好待在教室里,沒有辦法當某些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排除掉那些因為先天因素,他們往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該怎麼融入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不是蟲子也不是野獸,他們只是需要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把超過大人雙手能及的都拆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墜落 把閃過大人反應能顧的都鋸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跌破 把快過大人步伐能追的都撤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踏錯 把越過大人責任能擔的都禁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疑惑 安順無虞的成長及一生,孩子我們給你 平凡喜樂 #我們毫無經驗地出生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存在很多陷阱,價值觀很容易被影片影響,小孩在無法獨自判斷對錯前,請大人留意小孩觀看的內容,並一起討論影片內容。刀槍、暴力內容,常埋藏在兒童頻道中,不得不慎重。
Thumbnail
這兩年開始發現到「害怕犯錯、失敗」的年齡下降了不少,不過也因為孩子年紀小就進到團體,正向肯定的鼓勵很快就起了作用。
Thumbnail
孩子到國家辦的學校讀書,爸媽怎能接受孩子健康走進去、躺著推出來?事關全國師生「安全的職業環境、安全的受教權」,如果家長們以後只能各憑本事、自力救濟保護自家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改革能算是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