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得很認真,卻沒改變什麼!?——小心「技術型迴避」WAITS 五大偽改變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打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

日子很忙、行事曆塞滿、每週都有新報告、新流程、新會議,

明明大家都在「做事」,卻說不上來進展在哪。 表面上改了很多,心裡卻越來越空, 你甚至懷疑:

「我們是真的在改變,還是只是在『演改變』?」


這不是你太敏感,也不是誰不夠努力,

而是你可能正陷入一種「技術型迴避」的習慣性保護機制

我們不是不願意面對問題,

只是太怕碰觸那真正難解、混亂、容易失控的部分, 所以用「有在動的樣子」來保護自己、安撫團隊。


這種看起來在忙、其實沒動到根的狀態,有一個好記的名字:


WAITS:五種我們最常見的「偽改變行為」

Withhold|Accuse|Indecide|Tweak|Shift

這些行為,不是惡意,而是怕混亂、怕尷尬、怕沒結果、怕負責的自然反應。

下面這五種樣貌,也許你自己、你同事、你整個團隊,正在其中。

raw-image

🕯 W|Withhold(沉默):明明知道,但選擇不說


你坐在會議裡,聽到某個方向明顯有問題,

但你低下頭,把話吞了回去。 不是你沒感覺,而是你太清楚:

「一說出來,可能會讓場面很難看。」


這是一種「理性保護」,但也是一種默默縱容

問題不會因為我們不說,就自動變好。


💬 常見話術:

「現在講這個不太好,先不要鬧得太大。」
「我覺得應該有人會提,就不重複了。」

🧠 真相:你在保護情緒場面,也錯過了改變的起點。


💢 A|Accuse(推責):把問題交給外部去背


「這是制度問題,不關我們的事。」
「上層根本沒方向,我們怎麼改?」

這些話乍聽很合理,

但說多了,會讓人從參與者變成旁觀者

從「我能怎麼做」轉向「反正跟我無關」。


💬 常見話術:

「上層決策不穩,我們也只能被動等。」
「那是別部門的事,不是我們能改的。」

🧠 真相:推開責任的同時,也推掉了影響力。


🤯 I|Indecide(不決):不停討論,但遲遲不決定


資料蒐集得很完整,簡報做得很漂亮,

意見多得讓會議沒完沒了…… 但最後一句總是:

「我們還是再觀察一下好了。」


這不是沒能力,而是怕錯、怕動了之後會更亂,

所以選擇「繼續想」,來延後行動。


💬 常見話術:

「再多看看其他部門怎麼做。」
「時機還沒到,現在做可能太早。」

🧠 真相:你在等待確定性,但改變本來就不會有百分百把握。


🎨 T|Tweak(表象改):調整樣子,但沒碰本質


你們調整了簡報架構、換了專案管理工具、

流程重新命名、會議形式變成 stand-up。 一切看起來耳目一新, 但過幾週後你發現——

「大家還是用老方法在做事,只是包裝不一樣而已。」

這種改變像是換了張桌布,但桌子還是搖晃。

💬 常見話術:

「報表改成自動化了,應該就更有效率吧!」

「新的SOP跑完後,應該大家會有感覺。」

🧠 真相:你在維持行動感,但忽略了習慣與觀念才是關鍵。


🎯 S|Shift(轉移):換焦點,避難點


問題很棘手,你不想也不敢碰,

所以你提了一個「看起來有貢獻」但跟主題無關的提案—— 像是辦一場活動、建立一個新制度、開發一個小專案, 來「順便轉移注意力」。


不是你不想解決問題,

而是原本的問題太痛,你只想先做點比較「舒服的事」


💬 常見話術:

「我們不如先推個內部獎勵機制,激勵一下大家士氣。」
「不然我們先轉去做這塊比較簡單的部分?」

🧠 真相:你不是沒努力,而是「用努力逃避該努力的地方」。


🧭 小提醒:你在哪個 WAITS 停太久了?


raw-image

🌱 結語:你不是不願意改,只是太怕真的改


技術型迴避不是錯,它是我們在面對不確定、內心怕失控時的自我保護。

但保護久了,我們會忘了原本想解決的是什麼。 忙著演改變,卻沒有真正前進。

如果你有點心虛、有點無力,

那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已經察覺了——你正處在「WAITS」裡。


下一步,不是多做一點,而是誠實問自己

「我是不是在努力,但沒在改變?」

看見,就是開始。

願你從忙碌中清醒,從等待中轉身, 不再只是在做事,而是真正走在改變的路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3會員
326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不會不知道自己正在遇到什麼樣的狀況。 只是現代生活越來越忙碌。 很多時候,觀察到一個現象,卻未必有時間可以去深究。 但記錄還是必要。 現在想不通的事情,記著記著,總有一天會想通的。
Thumbnail
你不會不知道自己正在遇到什麼樣的狀況。 只是現代生活越來越忙碌。 很多時候,觀察到一個現象,卻未必有時間可以去深究。 但記錄還是必要。 現在想不通的事情,記著記著,總有一天會想通的。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句話「收藏從未停止,實踐從未開始。」根本直戳我的弱點,生活中有太多以為自己會做,但實際從未開始或是一曝十寒,因為可以先收藏起來反而失去立即實現的急迫性,生活中有千百個理由偷懶,沒時間根本就不是什麼藉口,就像是這兩天多了兩天的颱風假,卻好像也沒有有效的運用。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句話「收藏從未停止,實踐從未開始。」根本直戳我的弱點,生活中有太多以為自己會做,但實際從未開始或是一曝十寒,因為可以先收藏起來反而失去立即實現的急迫性,生活中有千百個理由偷懶,沒時間根本就不是什麼藉口,就像是這兩天多了兩天的颱風假,卻好像也沒有有效的運用。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追趕時間,卻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掉入了一些看不見的時間陷阱。 以下這六個症頭,你中了幾個? 科技陷阱 每次做正事之前,總會先看看手機、電腦,查看訊息的通知。或者做決定前,先上網研究一番。這樣的習慣是不是也困擾著你呢? 工作至上 賺錢成了你生活的首要導向,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追趕時間,卻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掉入了一些看不見的時間陷阱。 以下這六個症頭,你中了幾個? 科技陷阱 每次做正事之前,總會先看看手機、電腦,查看訊息的通知。或者做決定前,先上網研究一番。這樣的習慣是不是也困擾著你呢? 工作至上 賺錢成了你生活的首要導向,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花兩個星期的零碎時間,就可以解決困擾你兩年,甚至更久的問題。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應該很高吧?如果你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走過職場以後,你完全沒有問題。
Thumbnail
花兩個星期的零碎時間,就可以解決困擾你兩年,甚至更久的問題。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應該很高吧?如果你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走過職場以後,你完全沒有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